大学唐诗宋词课重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768047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唐诗宋词课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唐诗宋词课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唐诗宋词课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唐诗宋词课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唐诗宋词课重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对 自 己 的 际 遇 愤 愤 不 平 , 对 武 则天 的 统 治 深 为 不 满 , 期 待 时 机 , 要 为 匡 复 李 唐 王 朝 , 干 出 一 番 事 业 。 可 是 在 这 种 时 机 尚 未 到 来 之 前 的 那 种 沉 沦压 抑 的 境 遇 , 更 使 得 诗 人 陷 入 彷 徨 企 求 的 苦 闷 之 中2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 。 。 。 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

2、,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3乡思-李觏(宋)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前两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后两句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诗人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即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真挚浓厚的思念之情。4牡丹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作者表面说的是面

3、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5望月怀古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轮明月在海上升起,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湿衣衫。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结构

4、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6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 ”的未来。7竹枝词九首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诗所表现的是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十分传神。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诗的情境的创造、人物思想感情的表

5、达,用了比兴的手法。8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诗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9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池塘中的春水环绕着杏花,花与水中的倒影争奇斗艳。即使像雪那样被春风吹落,也胜过南陌的杏花碾为尘。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

6、影摇曳迷离。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10度大庾岭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全诗音韵谐婉,属对精密,词藻华美。尤其突出的是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景致优美,又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满信心。11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12酬乐天扬州初逢刘

7、禹锡。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时光。如今归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如今回到故乡,于王质一样,恍若是隔世的陌生人一样。沉船的旁边会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有各种树木争春。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 ,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1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首联写被贬原因颔联直书“除弊事”, 申述自己忠

8、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借“秦岭”、 “蓝关” 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 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14戏答元珍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9、首句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但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不善。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15贫女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是一首贫女诉说她处境悲惨和难言苦衷的诗,作者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着作者的不平和感慨。全诗为贫女自白,语言质朴。16再经胡城县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诗极通俗易懂。但用词准确而极具分量。猛烈抨击赋税苛政。17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

10、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描 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18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

11、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19咏怀古迹五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这首诗咏宋玉。对宋玉身前的不得志深表同情,恨不能与他同时而生,同写悲情。20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2、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全诗借蝉的高洁品行, “寓情于物”,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却“ 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21无题四首其一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诗人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围绕“远别 ”,抒写与心上人爱情阻隔、相见无期的痛苦。作者时而写梦,时而回到现实,将梦境与实境杂糅在一起,既具体又模糊,既沉重又飘忽,于朦胧之中见渺茫,于繁艳之中见凄凉。22落花李商隐。 高

13、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首联直接写落花。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颈联直接抒情。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23鹊踏枝冯延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

14、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25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主旨抒发了作者自己自甘淡泊、安于寂寞的情怀,表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迹,以及不愿贪图安逸和世俗按了、不愿随波逐流的高洁品格。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下阕仍然在写“元夕” 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达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26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15、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怀人诗。上片写登高望远生离愁,不见伊人,心曲难诉。下片写为遣离愁而痛饮狂歌苦中求乐。最后两句写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与执着态度。 写景抒情:漂泊异乡之落魄感受,怀恋意中人之缠绵情思。27 王国维的“三重境界”: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8 唐宋忧民伤乱诗体现的品格与特点:1 继承了诗经 、汉乐府叙事写实的传统。忧民伤乱诗重在揭示阶级对立本质,

16、客观叙事,以象形表达思想,语言大都通俗化。2 体式多样且有新发展。唐宋忧民伤乱诗以古体诗为多见。3 展示了姿态万千的人物画廊。分为百姓形象和官吏形象。29 唐边塞诗精神面貌的体现:边塞诗中充满了阳刚美。其一,唐边塞诗境界阔大,即使写伤感,也是伴随着阔大的场面。其二,气概宏伟,边塞诗中常常采用十分浪漫的手法,极写唐军的声威。其三景物奇丽,诗人善于抓住边塞与内地的不同特点来描写景物。其四,格调昂扬,诗人保卫边疆的热情有时表现为一中英雄志向。30 乐府诗的发展轨迹:1 乐府诗最早出现在汉代,以汉乐府民歌为代表。2 建安时期曹操第一个以乐府古题写事实对后世诗歌影响深渊。3 盛唐杜甫继承并发扬汉乐府的写实精神,自创新题,开创乐府诗题新意新格局。而结顾况进一步响应杜甫诗歌的乐府精神,成为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驱。4 中唐以元稹、白居易等为代表发起的新乐府运动把乐府诗的创作推向了高潮。5 晚唐时期,皮日休、陆龟蒙等诗人发扬中唐新乐府诗歌的优良传统,揭露社会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