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炎症58例临床分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6093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颌面部炎症58例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口腔颌面部炎症58例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口腔颌面部炎症58例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口腔颌面部炎症58例临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腔颌面部炎症5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颌面部炎症58例临床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口腔颌面部炎症 58 例临床分析【关键词】 口腔;颌面;炎症口腔颌面部炎症是指颌骨周围软组织化脓性炎症,多由根尖周炎和冠周炎引起,在基层医院较常见,现将我院 20052007 年收治的 58 例患者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 20052007 共收治颌面部炎症患者 58 例,其中男 29 例,女 29 例,年龄 759 岁,平均 43 岁。其中颌下炎症 12 例,咬肌炎症 12 例,眶下炎症 9 例,颌周炎症 6 例,翼颌炎症 5 例,颞下、口底炎症各 6 例,咽旁炎症 2 例。农村患者 48 例,城镇患者 10 例。牙源性感染 46 例,腺源性感染 7 例,医源性感

2、染2 例,损伤性感染 3 例,无血源性感染。所有患者均在 10 日内治愈或好转后出院。1.2 治疗方法 所有口腔颌面部炎症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全身中毒情况严重者,应加强支持疗法,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在急性蜂窝织炎时应根据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人体对同一菌种或菌型的敏感性及机体对抗菌药物的反应性,针对2抗菌谱选用有效抗生素。使用剂量要大,如感染较重应联合使用抗生素,以增强药效,降低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延缓耐药性产生。来诊患者大部分来自农村,因经济条件所限,一般以大剂量青霉素为首选药,必要时加用甲硝唑,若产生耐药性宜选用耐青霉素酶的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在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

3、流。眶下感染为减压主张早期切开引流;口底感染应早期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和引流通畅;咽旁感染切开时切口不宜过深,以防损伤深部组织。一般在局麻下,可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达脓腔,即待局部脓肿形成穿刺确诊后采用合适切口,血管钳钝性分离至脓腔,使脓液尽量引流,对于较大脓腔,引流速度不宜过快,然后以 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条。水肿明显者,高渗盐水敷料湿敷,每日换药,继续抗炎治疗。2 结果本组患者均在 10 日内好转或治愈出院,本组患者治愈 45 例,好转 13 例。3 讨论口腔颌面部炎症是指颌骨周围软组织化脓性炎症,本组 58 例中有 46 例为牙源性,多为根尖周炎和冠周炎引起。由于牙

4、及牙周组3织与上下颌骨有着直接解剖关系,因此牙、牙周组织感染极易波及颌骨、颌周组织,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时,根尖周炎、冠周炎等经常发作,最易并发颌面感染。本组农民多见,口腔卫生习惯普遍不如城镇居民。腺源性多见于儿童、幼儿,因为儿童淋巴结发育尚未完善,感染容易穿破薄而脆弱的被膜向四周扩散。本组医源性有 2 例,1 例是农村基层卫生院医生未严格执行灭菌操作引起,1 例是街头游医未消毒的结果。本组未见损伤性、血源性感染,也未见导管、结石、囊肿、肿瘤、血肿、死腔等引起的感染。感染除与局部因素有关外,还与全身因素有关。颌面部炎症,为咬肌、颏下颌下隙、舌下等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化脓局限后波动感明显,容易诊断。

5、而深部感染,为翼颌、颞下感染,早期局部症状不明显,易扪及波动感。颌面部炎症诊断依据临床特点:眶下感染肿胀由上唇底部肿胀,波及鼻侧、内眦部、眼睑、颧部,至鼻唇沟消失,上下眼睑肿胀,尖牙凹为触痛中心和波动感明显部位;咬肌感染肿胀显著,局部变硬,牙关紧闭;翼颌感染往往有冠周炎反复发作史,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史,以及下颌角内侧肿胀压痛等特点,颞下感染于下颌结节附近颊沟处肿胀压痛明显,其他感染症状较明确,容易诊断。是否化脓依据病程天数较多、超声提示液性暗区、穿刺见脓,尤其深部感染更应该依靠穿刺确诊。本组病例几乎都以穿刺明确具体病位以及是否化脓。4总之,口腔颌面部炎症若处理不当,会延长疗程,增加并发症,因此要到正规医院诊治。门诊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常规,切开引流一般宜局麻,若全麻下手术,应细心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