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疗效观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6007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疗效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疗效观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 观察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FC)复发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60 例病人分成对照组 30 例和治疗组 30 例,对照组、治疗组在发热初期体温达 38.0 时服退热药物,并同时给予安定片0.2 mg/(kg次) ,每 8 h 1 次,共 3 次。3 年后定期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 30 例,有 2 例(6% )复发; 对照组 30 例,抽搐反复发作者 10 例(33%)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口服安定预防 FC 复发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安定热性惊厥预防儿童热性惊厥(FC)是儿童常见疾病,易复发,部分 FC

2、 患儿反复发作可造成惊厥性脑损伤,并与癫痫关系密切。笔者采用安定口服预防 FC 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 2002 年 1 月 2005 年 1 月共收治 FC患儿 60 例,男 35 例,女 25 例,年龄 8 个月6 岁,均符合 FC 诊断标准1,2 。其中单纯 FC(SFC)38 例,复杂 FC(CGC)22例。原发病有上感 40 例,肺炎 15 例,腹泻病 5 例。将其分成治疗2组 30 例,对照组 30 例。两组性别、年龄、惊厥类型、惊厥发作次数及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随机将 60 例病人分成对照组 30 例

3、和治疗组 30 例。两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照组发热时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体温达 38.0 时开始给予安定片 0.2 mg/(kg次) ,每 8 h 1次,共 3 次。病人出院后继续在门诊定期随访,3 年后随访两组发热次数、惊厥复发次数、安定服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每 6 个月检查脑电图 1 次。若从有热惊厥转为无热惊厥,脑电图表现痫样放电尖波、尖慢波或棘慢波则诊断为癫痫。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率的比较用 2 检验。2 结果两组发热次数相近,治疗组 30 例,有 2 例(6% )复发;对照组 30 例,有 10 例(33%)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见表 1。 表 1 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

4、比较3 讨论FC 为儿科常见急症之一,首发年龄多在 6 个月3 岁,其 FC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婴幼儿时期脑发育不成熟、髓鞘生成3不全以及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平衡有关3 。大量研究证明,多数患儿远期预后良好,但因其容易复发,复发与 FC 初发年龄、体温、类型及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如果 FC 反复发作或惊厥持续时间较长,可造成不可逆的缺氧性损伤,尤其是脑损伤,且多次复发以后有可能发展为癫痫。考虑到 FC 复发率高,可引起父母的极度不安,发作时间不可预测和对大脑的潜在危害,故对患儿进行预防性治疗是有必要的。安定为苯二氮卓艹类抗焦虑药,具有很强的抗惊厥作用,口服吸收快,约 30 min

5、就能达到血浆高峰浓度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起效,且代谢快、毒性低,因此我科选用安定预防FC 复发。短程口服安定预防复发的优点是:(1)能有效控制惊厥发生。 (2)简单、方便、安全,父母可在家中执行,且剂量易于掌握,无明显副作用。 (3)无需监测血药浓度。大部分发生于发热 24 h 内,因此短程口服安定预防 FC 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好用药时机,患儿一旦出现发热立即给药,否则易致预防失败。只要及时正确用药,大多数患儿数年内只需几剂即可避免 FC 复发。本组资料显示:口服安定进行预防性治疗后,治疗组 FC 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 年后随访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鉴于在 56岁以后很少发

6、生4 ,笔者建议预防用药至 56 岁。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向家长详细介绍安定短程用药的原理、方法。 (2)提高预防意识,包括家庭全部成员及幼儿园老师。 (3 )安定与退热剂要同时服用不可分开。服药间隔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4)推荐口服安定每次 0.2 mg/kg,每 8 h 1 次,共 3 次。4(5)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减少发热。【参考文献】1 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91.2 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全国小儿神经病协作组.关于高热惊厥的诊断和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84 ,22(4):101.3 孔祥和. 小儿惊厥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19-229.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