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比较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5986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比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比较作者:徐必达,陈康,林文津,张华林 【关键词】麻黄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SFE法)从麻黄及蜜麻黄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比较两者化学组成的不同。 【结果】生麻黄中的硫酸二乙酯等 20 种成分在蜜麻黄中没有检出,而在蜜麻黄中检测到羟甲基糠醛等 12 种不同成分。挥发油得率:麻黄 21%,蜜麻黄 10%。 【结论】麻黄与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麻黄生产和制备;麻黄化学 麻黄始载于神

2、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中国药典(2000 版)收载的麻黄有 3 种: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 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和木贼麻黄 EphedraequisetinaBunge。麻黄除了生用外,还存在有麻黄绒、蜜麻黄、蜜麻黄绒、炒麻黄以及生姜、甘草制麻黄等炮制品以供临床应用。麻黄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蜜麻黄则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宣肺平喘力胜。近年对麻黄炮制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炮制前后生物碱的含量及水提挥发油成分变化4的分析。笔者采用超临界萃取法(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法)

3、对麻黄及蜜麻黄进行提取,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所得提取物,对两者成分进行比较与分析,以期进一步阐明麻黄蜜制的科学性。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HA121超临界装置(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HP68905973 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 12 材料 药材购自山西省浑源县,经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教研室鉴定为麻黄科 Ephedraceae 植物草麻黄 EphedrasinicaStapf 的干燥草质茎。药材经粉碎机粉碎后过筛备用。 2 方法与结果 21 超临界萃取条件 萃取温度:45;解析釜:温度 40,压力 12Mpa;解析釜:温度 40,压力M

4、pa;萃取时间:2h;样品:200g。 22 萃取物的 GCMS 分析条件 221GC 条件 300m250m025m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升温程序:初始柱温 50,4min 升至 250;运行时间:50min;载气:He;流量:05mL/min;分流比:201。 222MS 条件 EI 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扫描范围:40400;离子源温度: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230;接口温度:250。 上一页 1 2 下一页23 结果 按以上条件对超临界萃取物进行分离与鉴定,根据总离子流图,经计算机检索和人工解析质谱及与标准谱图校对,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得萃取物的化学成

5、分以及相对含量(略)。 3 讨论 麻黄经过蜜制后,所含成分以及成分的数量关系都明显发生了变化。生品中的硫酸二乙酯、 柠檬烯、2 吡咯烷酮、 萜品醇、5羟甲基 2 呋喃甲醛、反 2 对烯 7 醇、对异丙基苄醇、 萜品醇、3羟基 4 甲氧基苯乙醇酸、2,3 二甲基 4 甲氧基苯酚、 雪松烯、Eremanthin、丁香醛、3,3,8,8 四甲基三环萜醇510024辛 5烯 5 丙烯酸、(1,5,5,8 四甲基双环219 壬基)乙酸、4 羟基 3,5,5 三甲基 4(3 氧 1 丁烯基)2 环己烯 1 酮、7,11Hexadecadienal、1(1 氧合丁基)1,2 二氢吡啶、乙酸橙花叔酯、 甘油基

6、亚麻酸酯共 20 种成分在蜜制品中没有检出。而在蜜麻黄中出现了羟甲基糠醛、醇、牛二基异戊酸、 雪松烯、2,6 二叔丁基对甲酚、 s(R,) 3(1,5 二甲基 4 乙烯基)6 亚甲基环己烯、月桂酸酐、1 脱氢 17 甲基睾酮、,3,15 十八碳二烯 1乙酸酯、3,7,11 三甲基 1,6,10 十二碳三烯 3 酯基甲酸、三十二碳烷、二十二烷酸共 12 种与生麻黄不同的成分,这些成分的结构有待进一步鉴定。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蜜麻黄超临界萃取挥发油得率比麻黄低,经分析其挥发油组分又比麻黄少,可知麻黄经过蜜制后,挥发油数与量都有所减少。蜜制麻黄因经加热,故一部分低沸点的单萜类成分挥发损失势所必然,挥发油的减少与麻黄蜜制后药性缓和、发汗力减弱是否有密切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梓懿,钟露苗不同炮制方法对麻黄生物碱及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1):51 2李国桢,龚千锋,朱小华麻黄炮制前后生物碱含量研究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8(4):36 3曾诠,刘成基,郑丽真,等麻黄及其炮制品中 1 麻黄碱和 d 伪麻黄碱的分离和测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4):236 4曾诠,刘成基,楼冠峰,等气质联用研究麻黄及其炮制品中挥发油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2):83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