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内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5984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内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口内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口内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口内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内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内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口内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摘要】目的:探讨后牙组合式桩核的制作方法和意义。方法:应用自凝塑料口内分次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结果:对 56 颗后牙的应用,经 2-5 年的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口内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为一种可行、简单的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方法。 【关键词】组合式桩核;后牙 随着人们对口腔修复要求的不断提高,推动牙体牙髓治疗和口腔修复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多数残根残冠得以修复保留,对于后牙残根残冠的修复,特别是牙根分叉较大的后牙,多根符造桩核难以取得共同的就位道,作者 1999 年至 2000 年采用口内成形组合式后牙桩核,然后铸造金属全冠,修复 56 颗后牙,方法简单快捷并很

2、好恢复患牙的固有形态和功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 年 9 月2008 年 10 月,共选择后牙残根残冠耳根分叉较大者共 56 颗牙,其中上颌第一磨牙 20 颗,上颌第二磨牙 2 颗,下颌第一磨牙 28 颗,下磨第二磨牙 6 颗,年龄在 20 岁65 岁。 1.2 适应征:选择的后牙残根残冠牙根已完善根管治疗,无根尖、牙周症状,患牙无松动,X 线示牙槽骨吸收1/3,且牙槽骨稳定者,根管无明显弯曲畸形。经治疗后的后牙观察 12 周无不良反应,2可行组合式铸造桩核及全冠修复。 1.3 材料:自凝塑料,铸造合金,藻酸钠印模材料,寒天印模材料,

3、箱式电炉,高频铸造机。 1.4 方法 1.4.1 牙体预备及根管预备:注意应完全去除残根残冠表面腐质及牙体薄壁弱尖,尽量保存牙体组织,在行根管预备时,应充分利用上颌磨牙腭根和下颌磨牙远中根作为主根管,参照 X 线牙片,在不破坏根尖封闭区和侧穿的前提下尽量利用根管长度,核桩的根径为牙根的 1/3,以利核桩固位。 1.4.2 制作铸造桩核铸型:用塑料片磨改成略不于预备后根管直径的细针棒状,放入根管内检查就位情况,然后调拌自凝塑料,待到丝状后期将塑料压入干燥清洁的主根管内及残根上,以细针棒状塑料尖插入根管内,能更完整取得桩核根管部的形态,待自凝塑料凝固后,取出检查主根管核桩有无缺陷,放入根管内,然后

4、沿着其他根管的方向磨去主根管部分成形的核桩的倒凹区,并制作栓道,这样取得其他根管桩就位的方向,同样以自凝塑料制备剩余的核桩。待凝固后按全冠基牙预备的要求预备核桩,取出核桩两部分,检查两部分位的情况。就位顺利,无阻力,证明组合式核桩得模制作成功。1.4.3 铸模铸造后,分别粘固,精修,取印模,按常规要求完成全冠修复。2 结果 3经 25 年的临床观察时间,56 例松动,脱落,修复体边缘密合,无破损,修复体能承担正常咬合力,行使咬合功能,X 线检查牙周组织健康,无根管折裂。 3 讨论 3.1 口内成形组合式桩核铸模,较口外制作桩核,可有效避免取模带来的误差,特别是根管较长,根分叉较大的情况下,取模

5、可能导致取模不全或取出后根管部分材料弯曲变形或断裂,造成桩核固位力下降或就位困难。对于熟练的临床医生,口内直接制作时间可以控制在 30 分钟左右。 3.2 根管预备时应参照 X 线牙片,注意牙根的大小形态和方向,防止根管侧穿,根管预备时视野要清晰,预备时沿牙根方向缓慢去除根充材料1,有牙胶碎屑证明预备在根管内,若无牙胶碎屑,应谨防根管侧穿的出现。根管预备以根粗的 1/3 最适宜2,预备过小易造成桩核过细而折断,根管预备较粗易造成根管劈裂,影响牙体修复和牙根保留。 3.3 铸模完成后可直接在口内试戴,若有阻力可适当调改,直至顺利就位,铸造后有利于组合式核桩就位与粘固。 3.4 口内成形组合式桩核

6、,由于按照全冠基牙预备的要求临床医生已行牙体制备,桩核粘固后,只需少量精修,减少基牙预备时间,节省临床占用椅位的时间。 3.5 组合式后牙桩核有效利用各根管的长度,提高桩核的固位力,较后牙整体桩核而言,能防止根管预备由于要求共同就位道致根管4预备较多,根管易侧穿,固位力不足等情况,有效地保留残余牙体组织。而且有证据3表明桩越短,牙根应力集中越明显,临床上易引起牙折裂和桩脱落;桩越长,牙根在牙槽骨内应力分布越均匀,组合式后牙桩核冠能很好的恢复患牙的形态和功能,减少患牙的拔除率,临床效果经 2-5 年观察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正红.前牙核桩及根管壁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医用生物学杂志,1996:11 : 30 2徐君伍主编.口腔修复学 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0-123 3张保卫,周丕光,杨宠莹等.不同长度和直径桩核的三维光弹性应力分析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0,9 ( 1):8-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