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5945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研究进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研究进展【摘要】 查阅近 10 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综述变应性鼻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是机体对某些变应原敏感性增高而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据国外统计发病率为10%40%1 ,AR 根据发病时间是否持续和固定,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花粉症两大类,后者又称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本病属祖国医学“鼻鼽”范畴。1 病因病机多数学者认为变应性鼻炎的病因病机为内由肺、脾、肾三脏虚损,外由风寒异气之邪侵袭。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的学术观点有以下几点2 。1.1 阳气亏虚学说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脏腑阳气

2、亏虚,致卫表不固,易感风2寒之邪为患。对脏腑阳气亏虚,认为主要是肺气亏虚、肾阳亏虚,亦有脾气亏虚,以及肺寒之说者。亦有认为本病因卫外阳弱,正气大虚,肺阴不足所致,还有将肾阳虚证作为本病的一个证型对待者。1.2 郁热致病学说认为鼻鼽可因于肺经郁热,或肺与阳明经郁热等所致。亦有认为,本病亦可因于气虚夹热或寒热夹杂所致。1.3 病机标本学说 认为本病的发生由于标本不同的病邪,风寒外侵,寒邪凝滞,津液内停为标,肺气虚寒,腠理疏松,卫阳失固,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为本。阳气亏虚论与病机标本论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强调阳气亏虚为主因,治疗上以温阳益气为主兼疏外邪,后者对标本均重,治疗上则标本同治。但也有将急性期或

3、季节性发作者作为标证认识,认为其病机属营卫不和或风寒外侵之实证将常年性发作者作为本证认识,认为其病机属于阳气亏虚或血虚风燥之虚证。有的学者认为营卫不和,风寒乘袭,肺金受邪,是最为常见的病因。并认为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清窍被浊阴所扰而致鼽嚏及因肾阳不足,肺脾失温而致鼽嚏3 。32 现代方药内服2.1 辨证分型论治王士贞等4将鼻鼽分为 4 型。 肺气虚寒,卫表不固,治以温肺散寒、益气固表。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治以益气健脾、升阳通窍。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治以温补肾阳、固肾纳气。肺经伏热,上犯鼻窍,治以清宣肺气、通利鼻窍,2.1.1 温肺散寒益气固表证治要诀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 ”又景岳全书

4、“:凡由风寒而鼻塞者,以塞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鼽涕” ,指出肺虚感寒与鼻鼽的发病密切相关,治疗上以温肺散寒为治。又如张氏医通卷八指出“:鼻鼽,鼻出清涕也。风寒伤皮毛,则腠理郁闭,宜疏风清肺,香苏散加川芎、蜀椒、细辛、桂枝。不应,非风也,乃寒也,辛夷散去木通、防风、升麻、藁本,加桂、附、蔓荆、白术” 。现代医家多以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本证。玉屏风散5能提高 Thl/Th2 比值和抑制 Th2 细胞的过度表达。郑氏认为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内因是机体阳气不足,防御功能低下,遇寒邪等诱因而发,故立方遣药立足于温经散寒、益气固表。采用桂枝脱敏4汤由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组成治疗本病,具有温经散寒、益气固表、调和

5、营卫、开窍通鼻、抗炎脱敏之功。在临床运用中遇阳衰寒甚者,加入熟附子温阳补火,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6 。2.1.2 益气健脾升阳通窍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四季脾旺不受邪” 。素问玉机真脏论 篇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 。指出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精微无以上输,而致发生鼻塞。 医学纲目鼻鼽中说:“阳明所至为鼽嚏,治以温剂是也” 。进一步指出脾气虚弱所致鼻鼽的治法。可用补中益气汤等益气健脾之方加减治疗此证。于圣立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 74例,并与西药息斯敏 56 例做对照,疗程 10d。结果治疗组鼻分泌量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 7 。现代药理研究发

6、现补中益气汤具有调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菌以及预防和治疗肿瘤作用8 ,能明显恢复脾虚小鼠低下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改善免疫缺陷机体的免疫功能,补中益气汤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它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10 。2.1.3 温补肾阳 5固肾纳气 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为气之根,鼻的正常呼吸有赖于肺肾相协调。 证治汇补说“:凡鼽渊疮痔,久不愈者,非心血亏,则肾水少” 。指出肾精不足是鼻鼽日久不愈的原因之一。故以温阳治之,阴篱消散而清窍通矣。周维容11对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用肾气丸化裁,并配合南通中成药厂制成的成药“固卫冲剂”治疗 80 例,结果显效 61 例,好转

7、15 例,无效 4 例;徐绍勤等12认为,温肾健脾药可从多方面改善、消除过敏状态,从中医“治病求本”观点出发,通过调节患者体内自稳平衡环境,改变过敏体质而达到从根本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研究表明13 ,温阳药可作用于 IgE 调节系统,在过敏性疾病发作季节前先期服用,可防止 IgE 季节性升高,有效地减轻其季节性发作;药理实验显示14 ,以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及其加减而成的补肾方,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均有调节作用;沈自尹13选择 284 例有明显季节性发作的支气管哮喘应用温阳片(右归丸加减组成,由附子、生地、熟地、山药、仙灵脾、补骨脂、附片、菟丝子等组方)治疗,显效率为 63.4%75.0%,根据免

8、疫指标检测,发现温阳片能降低血清总IgE 和特异性 IgE 水平,提高抑制性 T 细胞功能,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2.1.4 清宣肺气、通利鼻窍本草纲目 卷四说:“鼻鼽,流清涕。是脑受风寒,包热6在内” 。又医林绳墨卷七说“清涕久而不已名曰鼻渊,此为外寒束而内热甚也。 18 ”指出外寒束内热是鼻鼽病因之一。韩斌19采用清宣肺气法用桂枝汤合辛夷清肺饮化裁(桂枝、白芍、辛夷、枇杷叶、升麻、蝉衣等)治疗变应性鼻炎 35 例,总有效率97.1%。提示鼻鼽不单为肺气虚寒而致,肺经郁热亦应为其发病的病理基础。陈佩珏20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 20例。结果:显效 18 例,有效 2 例,总有效

9、率为 100%。李毓敏等21用石膏甘草汤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 30 例。结果:急性变应性鼻炎 17 例全部治愈,随访 1 年未复发。慢性变应性鼻炎 13 例,治愈 12 例,无效 1 例,1 年后复发 1 例,有效率 85%。对本病准确辨证是取得疗效的前提,在合理选方用药的基础上,酌情加入活血化瘀药物,可起到对症治疗作用。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存在瘀血病理,瘀血是诱发和加重变应性鼻炎发作的病理基础,治疗上应当合理运用活血化瘀法。变应性鼻炎的局部及组织学特点为伴有血管扩张的血循环障碍及黏膜水肿。中西医结合研究表明22 ,活血化瘀药如丹皮、赤芍药、丹参等可缓解小动脉平滑肌痉挛,加快血流速度,改善毛细血

10、管通透性,促进组织液吸收,从而消除鼻黏膜水肿。2.2 单方、验方沈氏等23用消风冲剂药用党参、黄芪、白术、苍耳子、7辛夷、荆芥、蝉蜕、地黄、当归等治疗变应性鼻炎 80 例,总有效率为 92.5%。凌氏24用鼻敏宁方药用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辛夷、鹅不食草、苍耳子、太子参等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103 例,总有效率为 87.38%。刘氏等 25用鼻鼽散药用黄茂、当归、党参、丹参、川芎、茯苓、细辛、白芷、麻黄等治疗过敏性鼻炎 54例,总有效率为 94.4%。赵学云等26用二麻汤(麻黄、麻黄根、黄芪、白术、防风、辛夷、鹅不食草、五味子、淫羊藿、桃仁、甘草)治疗儿童鼻鼽 35 例,治愈 26 例,好

11、转 4 例,有效率 87.5%。吴朝晖27选用抗敏鼻炎方(黄芪、白术、防风、沙参、麦冬、五味子、桔梗、辛夷花、苍耳子、甘草)治疗变应性鼻炎 35 例,有效率为 94.30%刘金霞等 28自拟御风健鼻汤(黄芪、党参、白术、防风、苍耳子、辛夷、诃子、陈皮、僵蚕、菖蒲、甘草)治疗鼻鼽 168 例,痊愈 59 例,显效 89 例,有效 18 例,无效 2 例,有效率 99%。唐建民29等探讨了息敏胶囊(白癣皮、蛇床子、地肤子、土茯苓、苦参、丹皮、生地、蝉蜕、荆芥穗、甘草、黄芪、赤芍、山楂等)的抗过敏性作用。结果小剂量息敏胶囊组、大剂量息敏胶囊组过敏性鼻炎大鼠行为变化出现迟于模型组且先于模型组消失;皮内

12、注射小剂量息敏胶囊组、大剂量息敏胶囊组大鼠抗血清的动物注射部位皮片浸液的吸光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 ,认为息敏胶囊具有抗模型鼠过敏性鼻炎的作用,且能明显抑制 OVA致敏大鼠 IgE 抗体的产生。唐代屹30等观察了鼻敏舒(党参、怀山药、黄芪、防风、五味子等)对过敏性鼻炎大鼠红细胞免疫功8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鼻敏舒能鼻炎大鼠 C36 受体花环率及 IC 花环率,与对照药抗敏口服液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显示该药能增强模型大鼠红细胞黏附能力,提高免疫活性,能有效地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利于治疗过敏性鼻炎。高丽31等探讨了鼻炎清胶囊(黄芪、五味子、苍耳子、鹅不食草等)治疗变应性鼻炎大鼠

13、的药效。结果:鼻炎清实验大剂量组动物在 2 个抗血清稀释度上均能明显抑制蓝斑生成;光镜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大剂量组抑制鼻黏膜内嗜酸性细胞及嗜中性细胞浸润的程度显著优于模型对照组(P0.01) ;对组胺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认为鼻炎清胶囊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减少鼻黏膜嗜酸细胞及炎细胞渗出,明显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该药对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参考文献】1Skoner DP.Allergic rhinitis:definition,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 ,detection,and diagnosisJ .J AllergyClin

14、 Immunol,2001,108(1 suppl):S28.2王永钦.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3.93刘哗,王士贞,阮岩. 变应性鼻炎病因病理的中西医探讨J. 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2,1(4 ):1618.4王士贞.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4130.5顾珺,沈朝斌,陆磊,等. 玉屏风散对过敏性鼻炎动物模型的 Thl/Th2 影响 J.中成药,2006 ,28 (8 ):11631166.6郑斌. 桂枝脱敏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100 例J.新中医,2002,34 ( 10):4950.7于圣立. 补中益气汤加减

15、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对比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1 ):60.8Hu XW,Ye JC.RPHPLC method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hesperidin in BuzhongYiqi PillJ .Chin Pharm,2003,12 ( 3):5455.9Xiao QY,Masakazu K,Masato M,et a1.Antibacterial effect of kampo herbal formulation HuchuEkkiT0(BuZhongYiQiTang )on Helicobacter 10pylor infection in miceJ .Microbiol Immunol,2002,46(7):475482.10高璟春,张金超,陈瑶,等.补中益气汤的 LCMS 分析及其对免疫抑制小鼠的调节作用J.中草药,2006,37 ( 8):11341137.11周维容.辨证论治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 80 例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9):555.12徐绍勤,欧阳林.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 (2):11211.13鹿道温,王明辉,赵畔波,等 .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变态反应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