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9例临床分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5108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9例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9例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9例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9例临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9例临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9例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9例临床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19 例临床分析作者:崔嵘嵘,林晓燕,胡赟宏,王铮元,许诚【摘要 】 目的 探讨双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 2001 年 1 月 2009 年 12 月间至本院就诊且确诊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 19 例,分别回顾分析了肿瘤分期、腋淋巴结状况、月经情况、病理类型、受体情况等资料。结果 双侧乳腺癌中早期病理较多,同一患者双侧乳腺癌病理类型符合度较高,首发病例年龄较轻,则第二侧发病年龄亦较早。结论 对侧乳腺癌发生间隔时间不定,一旦一侧发生后宜积极预防以早期检出对侧病变。双侧乳腺癌有较早的临床分期,为乳腺癌保乳手术提供了条件,但也不能忽视双侧乳腺癌潜在较高的恶性程

2、度。 【关键词】 双侧乳腺癌;同时性;异时性【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gate the pathology characterize and risk factors.Methods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diagnosed as primary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were reviewed at the Yangpu Central Hospital during Jan,2001 to Dec,2009.Data were analyze

3、d retrospectively focusing on the clinical 2stage,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the conditions of axillary lymph nodes, menopause or not,the condition of receptions,etc.Results There is majority in early stage of bilitary breast cancer,and the pathology style of one patient was greatly the same.One who

4、 occurs breast cancer,then the age of secondary occurance was early.Conclusion The time for the contralatal breast cancer occurance was indefinite,so once the primary occur,we must prevent actively for another breast.The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have relatively early stage,which have the good opportu

5、nity for conserve operation.However,we should not ignore the potential highly malignant degree for bilateral breast cancer.【Key word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simutaneous;metachronous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在大中城市逐渐高居女性恶性肿瘤榜首, 乳腺是人体中的成对器官, 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虽然比例不高(2%11%)13,绝对数量却不少,同样不可忽视。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双侧乳腺

6、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独立的原发癌灶,是多原发癌的一种类型。正确认识、评估进而合理诊治双侧乳腺癌,对乳腺癌诊疗全局有重大意义。现就本院 2001 年 1 月2009 年312 月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 19 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1 年 1 月 2009 年 12 月间至本院就诊且确诊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 19 例,均为女性,其中, 同时性双侧乳腺癌 2 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 17 例。1.2 患者特征19 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均为女性。同时性 2 例,异时性 17例。第 1 癌发病年龄 3864 岁,平均 49 岁;第 2 癌发病年龄4074 岁,平均 57 岁。同

7、时性和异时性:以 12 个月为界,同时性双侧乳腺癌 2 例,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的 11%。TNM 分期:2 例同时性患者中,1 例一侧期,一侧期;1 例双侧都为期。17 例异时性乳腺癌中,第 1 癌 0 期 1 例,期 1 例,期 12 例,期 3 例;第 2 癌期4 例,期 9 例,期 4 例。月经情况:第一侧癌绝经前 9 例(47%) ,绝经后 10 例(53%);第二侧癌绝经前 4 例(21%),绝经后 15 例(79%) 。病理类型:腋淋巴结状态及受体情况:详见表 1。按照 UICC-TNM标准分期,腋淋巴结阳性数按 0 个,13 个,4 7 个,7 个以上分为 44个等级。1.3 统计

8、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 Fisherg 精确检验,检验水准 =0.05。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分析软件:SPSS 12.0for Windows。表 1 双侧乳腺癌第一 /第二侧的临床病理资料1.4 治疗情况手术情况和同期单侧乳腺癌采取的手术方式基本相同,乳腺癌根治术 3 侧(7.8%),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32 侧(84%) ,保乳手术 3侧(7.8%)。术后化疗和同期单侧乳腺癌所采取的化疗方案及指征相同(同时性者以分期指标较重的一侧为准选择化疗方案)。其中采用EC-T 方案 12 例次、TEC 方案 10 例次、CEF 方案 13 例次、CMF方案 1 例次,2

9、 例次未行化疗。2 结果2.1 临床分期根据 1959 年国际抗癌联盟建议,并于 1978 年经修改的5TNM 国际分期法进行分期,可见双侧乳腺癌/ 期比例较高(P=0.03)。2.2 腋淋巴结状态4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3 病理类型同时性乳腺癌中,1 例为双侧导管癌,1 例为一侧导管癌,一侧小叶癌。17 例异时性患者中,导管癌 21 例,小叶癌 10 例,其他类型癌 3 例。2.4 受体情况2 例同时性乳腺癌患者 ER 均为阳性,异时性中,第一侧癌ER 阳性者 11 例,阴性者 6 例。第二侧癌 ER 阳性者 11 例,阴性者4 例。2.5 月经情况18 例双侧乳腺癌患者中,2 例同时性为

10、绝经后患者,其余异时6性患者中,绝经前发病有 13 例, 绝经后发病为 21 例。3 讨论3.1 发病率双侧乳腺癌的发病率因诊断方法和标准不同,各文献报道相差较大。综合文献,国外报道的比例较高,2%11%4 ,国内2%4%5,6 。差异原因与诊断标准不同、发病率差异及随访情况等因素有关。本组 19 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乳腺癌住院手术患者的 2.4%。3.2 诊断标准根据参考文献7确立诊断标准:(1)第二侧肿瘤内包含原位癌成分;(2)两侧组织病理学不同,可支持双侧乳腺癌诊断;(3)第二侧肿瘤细胞分化相对较好;(4)第一侧病灶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的证据;(5)若两侧组织病理学相同,同时应满足第

11、 4 条;(6)结合其他参考指标:如肿瘤生长部位(外上象限居多) 、肿块位置(乳腺组织内)、生长方式(浸润性生长) 及影像学证据辅助诊断。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根据两侧发病先后可分为同时性和异时性。时间划分上还没有统一标准,从324 个月不等 810 ,多数研究选择 6 个月或 12 个月。虽然一些双侧乳腺癌表现为异时性,但其发病往往是同时的。根据乳腺7癌细胞倍增时间,单个癌细胞生长到直径 1cm 的癌灶需要 23 年时间10。本研究选择 12 个月来划分同时和异时。3.3 病理类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基础是承认双侧病灶的独立单克隆性质,因此两侧病灶应当有不同的表型。笔者认为,对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两侧

12、早期、持续地受到相同条件的刺激表现出较高符合度;异时性双侧乳腺癌起病不同,机体水平有差异,两侧肿瘤符合度就偏低。3.4 高危因素对侧乳腺癌病史:大多数学者认为,有乳腺癌病史者,对侧患乳腺癌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应定期复查。家族中一级亲属患有乳腺癌,尤其是双侧性癌、绝经前发病,家族史与双侧乳腺癌有显著关联。年轻乳腺癌患者,首发癌年龄小,一般小于 40 岁,体质健康,患早期乳腺癌(0期),非侵袭性癌或特殊类型乳腺癌者。本组中 5 例有家族史,第一侧发病年龄较轻,绝经前 12 例,首发侧病期亦较早,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特殊类型为主,而且浸润性导管癌有较高的比例。 有关双侧乳腺癌的预后,大部分国

13、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是基本一致的,即认为整体上 BPBC 的生存率与单侧乳腺癌无显著差异11。笔者的经验是 BPBC 如果得到正确的诊8断、积极的治疗(包括有适应证条件下的保乳手术),同时辅助以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治疗方案与单侧乳腺癌完全相同,其预后与单侧者基本相同。【参考文献】1 Safa M,Lower EE,Hasselgren PO,et al.Bilateral synchronousbreast cancer and HER-2/neu overexpression.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2,72(3):195-201.2 Hungness ES,S

14、afa M,Shaughnessy EA,et a1.Bilateral 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mode of detection and comparison of his-tologic features between the 2 breasts.Surgery,2000,128(4):702-706.3 Carmichael AR,Bendall S,Lockerbie L,et a1.The long-termoutcome of 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is wolse than meta-chrono

15、us or unilateral tumours.Eur J Surg Oncol,2002 ,28(4):388-391.4 Mme S,Adanietzl A.Bilateral breast carcinoma versus unilateral disease.Am J Clm Onool(CCT),1997,20(6) :95 徐兵河. 乳腺癌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257.6 陈国平,夏立平,翁阳.乳腺癌 90 例临床与病理分析.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4(2):151.7 Chaudary M,Millis R,Hoskins E,et al.Bilater

16、al primary breastcancer:a prospective study of disease incidence.Br J Surg,1984 ,71(9) :711-714.8 Komamicky LT,Schwartz GF,Mansfield CM,et a1.Bilateralbreast cancer:an evaluation of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6,36(1):273.9 Kollias J,Pinder SE,Denley HE,et a1.Phenotypic similarities in bilateral breast cancer.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4,85(3):255-261.10 Rogozinska-Szczepka J,U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