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中、新余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746441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县中、新余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吉安县中、新余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吉安县中、新余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吉安县中、新余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吉安县中、新余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县中、新余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县中、新余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 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年级联考历史试卷命题人: 刘承海 宋青勇 审题人:吴样平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10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说:“故,法不能独立,令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 B)A认为法律应当由君子制定 B强调良吏执法的重要性C主张在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区别对待 D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君子以德

2、治国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3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主要是因为二人( A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4.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

3、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仪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B )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5.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 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 思想条件主要是( C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黄老之学被推岽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科举制度的形成6.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

4、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B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7.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 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D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 ,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

5、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8. .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 。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D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的思想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 D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9针对雅典民主制度,苏格拉底说:“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这表明苏格拉底( B )A提倡以德治国 B反对直接民主 C主张

6、人民主权 D主张君主专制10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取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C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11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7、A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 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 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 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12.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 。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 C )都带有理性和自由的色彩 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 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A B C D13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及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

8、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C)A君主立宪的观点 B三权分立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14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 ”以下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学派 C启蒙思想家 D自然哲学家15下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B)A 中 国 古 代 科 技 始 终 领

9、先 于 西 方 B 明 清 时 期 中 国 科 技 发 展 由 先 进走 向 落 后C 公 元 前 后 中 国 科 技 达 到 最 高 峰 D 公 元 10 世 纪 时 中 国 与 西 方 科 技差 异 最 大16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17在 19 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上、中等阶层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他们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

10、的成功,因为他们已证明自己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 ,而且,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这种观点( B )A由达尔文提出 B受到了进化论的影响C由凯恩斯提出 D受到了相对论的影响18 日 本 福 泽 谕 吉 的 文 明 论 概 略 就 社 会 转 型 的 问 题 说 : “汲 取 欧 洲 文 明 , 必 须 先 其 难 者 而后 其 易 者 , 首 先 变 革 人 心 , 然 后 改 变 政 令 , 最 后 达 到 有 形 的 物 质 。 按 照 这 个 顺 序 做 , 虽 然 有困 难 , 但 是 没 有 真 正 的 障 碍 , 可 以 顺 利 达 到 目 的 。 倘 若 次

11、序 颠 倒 , 看 似 容 易 , 实 则 不 通 。”与此 相 比 , 中 国 的 近 代 化 进 程 ( A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19.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D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2019 世纪初的一则名人讣告这样评价:“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

12、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这里的“它”是指( A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21.“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 ”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D )A.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C.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D.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22.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

13、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 ”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C)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 23. 孙中山在 1925 年 3 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为了这场“民族革命” ,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 D )A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C颁布临时约法 ,维护民

14、主共和 D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24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他的作品西里 西亚纺织工人中写道:“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B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荒诞主义25.韦勒克将某一文学流派的风格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德国作家席勒也认为这一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下列美术作品中与之具有类似风格的是( D )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26.(18 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