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746380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本部分满分 5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各题。(每题 3分,共 9分)大一统:诸葛亮人格的文化属性诸葛亮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导,这是古今学人的基本共识。洪迈容斋随笔就曾言道:“诸葛孔明千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这种对诸葛亮的评价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主流观点。除了仁义礼智信等一般的儒家人格特性外,诸葛亮人格中其有鲜明的儒家大一统的文化禀赋。三国时代是一个政权分裂的时代,亦可以看作是各个文化集团都在进行着的国家统一事业的时代。以此视角观之,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则格外引人注目。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既表现对于君王的忠诚,更表达对于江山一统的渴望

2、。前出师表强调:“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统一意志坚决。后出师表一开篇就说:“王业不偏安!” 并表达为了一统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决心。儒家大一统的社会理想,一是理论观念的表达,一是实践行为的表现。而打通儒家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重要环节,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典籍礼记王制既记述了天子诸侯及其公侯伯子男的纵向的结构体系,也描述了东西南北中的空间格局,这是据于天下太平语境的规定。诸葛亮处在一个乱世,天下并未一统。诸葛亮的治国平天下,就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其于乱世的治国平天下之策,就是天下一统之策。大一统之于诸葛亮,是长时段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塑造。无论是作为意识、观念,抑或传统,甚至

3、是一种基因,都是被历史一再肯定的结果。这种文化基因,在前轴心时代即形成胚胎。黄帝行德政,诸侯皆归之,“抚万民,度四方” , “监于万国,万国和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局面的形成,这种一统是制度上的统一,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夏商周,这种大一统的文化一脉相承,为中华文化大一统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轴心时代,诸子百家竞相提出自己的文化主张,以应对周代国家体制危机。无论是儒家的一统于道德仁义,法家的一统于帝王专制,还是道家一统于自然尊奉,他们对于天下“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的主张却是整体认同的。大一统是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主题。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战争

4、,稳定了大汉江山;另一方面则通过一系列策略,解决了封国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统一局面下,董仲舒等人以春秋公羊学为基础的大一统思想出笼了。他强调作为帝王统治者,向外施恩,就是仁;作为远方的族群,向中央的职贡就是义。国家这样的施恩越多,其领属的天地就越宽广辽远,而远方的职贡也就越多,与大一统国家的关系就越近。这时,族群关系被纳入了大一统的国家意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豪并起。” 威胁一统的因素再次明显地凸显出来。过去的史学家往往关注的是魏、蜀谁为正统问题。假如我们放弃正统说,而改为大一统说,则曹魏和蜀汉都是天下统一的追求者,同样都是大一统的天下观的实践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于乌桓和匈奴,采

5、用了武力征服与和亲的双重形式,维护了晚期东汉王朝的基本稳定。可以说,这是据乱世、求一统之曹操的方式。而诸葛亮主导下的蜀汉,强调“王业不偏安” ,则具有更强的统一欲望。对于民族关系,诸葛亮始终采取的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的和平策略,主要不是武力的征服,这与曹操以征伐为主的策略大为不同。诸葛亮在尊重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强化了西南区域的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诸葛亮在南中,“即其渠帅而用之” ,用当地的领袖治理,南征后不留兵,保留其自治权,体现出对于南中各族的信任。同时,这种地域化尊重不能排除对于共同文化的尊崇。据华阳国志载:诸葛亮“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后画部主吏

6、乘马幡盖,巡行安恤” 。这是一种以图像文献对于民众进行国家与地域关系的教育行为,即地方文化隶属于主流文化的教育,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十分必要的。诸葛亮南征及其对西南边地的治理,与北伐一样,可以说是对大一统天下的儒家理念的践行。(节选自 2013年 7月 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大一统”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典籍礼记王制通过记述天子诸侯及其公侯伯子男的纵向的结构体系及东西南北中的空间格局,最早对大一统的社会理想进行了规定。B黄帝“抚万民,度四方” ,“监于万国,万国和” ,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局面,这种制度上的统一,是中华文化大一统思想的发端。C大一统是轴心时

7、代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主题,诸子百家为应对周代国家体制危机,提出了相同的文化主张:“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D董仲舒等人把族群关系纳入了大一统的国家意识,为汉武帝征服匈奴,稳定大汉江山,解决封国问题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强调“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王业不偏安!” 既为了实现其统一江山的社会理想,也是为了实现其儒家的人格理想。B诸葛亮的大一统,作为一种意识、观念,是长时段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塑造的结果;作为一种基因,则是被后代历史一再肯定的结果。C曹操和诸葛亮都是天下统一的追求者,同样都是大一统的天下观的实践者;但曹操因“

8、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不被认为是正统。D对于民族关系,诸葛亮始终采取的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的和平策略,强化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像曹操那样采用武力征服的策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迈认为诸葛亮除了仁义礼智信等一般的儒家人格特性外,其人格中具有鲜明的儒家大一统的文化禀赋,他对诸葛亮的这一评价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主流观点。B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豪并起” ,威胁一统的因素再次明显地凸显出来,三国这个政权分裂的时代,也是各个文化集团都在进行着的国家统一事业的时代。C在轴心时代,诸子百家虽然整体认同大一统的观念,但他们主张一统的方式却大相径庭:儒家一统于道德仁义,

9、法家一统于帝王专制,道家一统于自然尊奉。D诸葛亮对待西南区域的策略是尊重地方文化,“即其渠帅而用之” ,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其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以独特的方式践行了儒家大一统的理念。【答案】1B2A3A【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

10、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 A项“最早对进行规定”是无中生有;C 项“提出了相同的文化主张”错误,原文是“竞相提出自己的文化主张”;D 项董仲舒等人的大一统思想出现在汉武帝统一之后。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B 项从文意看诸 葛亮的大一统基因,被他之前的历史一再肯定的结果;C 项说曹操“不被认为是正统”与原文“假如我们放弃正统说”相悖;D 项完全否定诸葛亮的武力征服,而原文说“主要不是武力的征服”。【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11、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从文意看诸葛亮的大一统基因,被他之前的历史一再肯定的结果;C 项说曹操“不被认为是正统”与原文“假如我们放弃正统说”相悖;D 项完全否定诸葛亮的武力征服,而原文说“主要不是武力的征服”。【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

1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A根据文本第一节内容“除了仁义礼智信等一般的儒家人格特性外,诸葛亮人格中其有鲜明的儒家大一统的文化禀赋”可知,“诸葛亮人格中具有鲜明的儒家大一统的文化禀赋”的观点是本文作者的,而不是洪迈的观点。(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各题。(共 16分)未成年大卫波罗威尔(法)我坐在去往巴黎的列车上,车厢里坐着一个姑娘,她的身边似乎从来都不缺乏

13、异性,总有一些人主动跑过来向她搭讪。我看着她,觉得似曾相识。到了马赛,我们一伙人都下了车,准备吃些东西。我看到她牵着一个男人的手,同大家一起在车站内的一个小餐馆里吃饭。大家都坐了下来,那个男人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瓶威士忌,他把威士忌放在桌子上,嘭的一声,我们都朝着他那边看去。“伙计们,嘿,有开瓶器吗?伙计们?”他朝着桌上的每一个人问到。几乎每个人都摇了摇头,正当那个男人感到沮丧想要坐下的时候,我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开瓶器,递给了他。“嘿,伙计,多谢啦!您的名字是什么?”他问我。“布朗。”我对他说。他把威士忌打开后,又将开瓶器还给了我,“我叫狄耳逊,是巴黎一家银行的老板。这次巴黎那边出了点急事,我要回

14、去处理一下。瞧,这是我的朋友,叫安娜。 她刚刚高中毕业,打算到巴黎去上大学,她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所以我能帮助她一点就帮助她一点助人为乐嘛助人为乐”他一边讲话,眉毛一边随着嘴巴不停的转动,就像榭丽舍大街上行驶的车正在转动的车轮一样。那位姑娘对我笑了笑,她站了起来,伸出手,对我说道:“布朗,很荣幸认识你。”我也站起来,跟她握了握手。回去的时候,我不禁多看了安娜几眼,她仍然牵着狄耳逊的手,我们一同进入了车厢。卖花的人走了上来,他跑过来对着安娜说道:“亲爱的美丽的小姐,买一份报纸吧,我相信像您这样的人一定需要一朵花,这样才能衬托出您的气质,衬托出您的高贵。”狄耳逊的脸色似乎很难看,一会儿青一会儿绿,安

15、娜叫了叫他,他没有理她,只是皱着眉头。安娜于是把头偏回来看着我。那个卖花的人朝我走过来,“先生,”他指了指安娜,“这位美丽的小姐一定是您的女朋友吧,瞧,她多高贵啊,能有这样的一位女朋友真是您的福气!快买一朵花送给她吧,她一定会十分开心的。”安娜将期望的目光投向我,我难以拒绝,买了几朵花请卖花人送给她。安娜收下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神色。之后去巴黎的路上,她一直坐在我的旁边。到了巴黎,狄耳逊直接走出了车站,头也没有回。我牵着安娜的手,走出车站,我呆在原地不动,安娜仍然往前走,她转过头来对我说:“走啊,呆在这儿不动干嘛?”“去哪儿?”“去你家啊。”她微笑着看着我,对着我说道。我点了点头,带着她往威尔逊

16、大街走去。我和安娜同居了。有一天早上,安娜走的很早,她走的时候,我还在睡着。我仍然能记得当我睡眼朦胧的时候,安娜收到那封短信的情景。那样的慌张,害怕,我从来都没见过。我在焦虑和担忧的陪伴度过了一上午,到了中午,安娜终于回到了家,她很狼狈不堪,变得十分憔悴,她的手脚上似乎也多了几道伤痕。我赶紧招呼安娜坐下,并倒了一杯水给她。她趴在我的肩上,忍不住开始哭了起来。“狄耳逊破产了,听说他跑回阿尔萨斯了,这边欠了一屁股的债。他的夫人今天来找到我,说她已经知道了我和狄耳逊的关系了,她认为我是不三不四的人,喜欢乱搞男女关系。我几次三番的跟她解释说不是这样的,我和他之间是很纯洁的朋友关系,”她哭着对我说,“我从他夫人家出来,就被几个自称是狄耳逊的债主的人讨债,还被人打了几巴掌,被关在卢浮宫对面的那条小巷的一个黑暗的屋子里,我用碎玻璃割断绳子,这才跑了出来。布朗,我跟狄耳逊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你要相信我,真的,你要相信我。”安娜的泪水打湿了我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