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识整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746343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识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识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识整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识整理一、诗歌的体裁分类 1、诗歌可分为古诗(广义)和现代诗。2、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广义的古诗还包括词和曲。 3、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句数,字数,押韵,转韵。(时间划分在唐代以前的诗歌为古体诗歌)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 、“歌行” 、“ 引”、“曲”、“ 呤”等古诗。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 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 杂言) ()近体诗:句数,字数,押韵。包括律诗和绝句。()词:(词牌、题目)牌有定句,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曲:(曲牌、题目)散曲和

2、戏曲(杂剧、传奇)。二、诗歌的题材分类: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明确高考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写什么)、语言、表达技巧(怎么写)。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为何写)。 1、“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2、“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 融情于

3、景;直抒胸臆; 虚实相济; 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3、“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即意象。包括: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诗歌当中由多个意象构成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写景句中的物象) 。鉴赏诗歌意象的鉴赏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特征) ;鉴赏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诗人借此

4、抒发的情感、表现的寓意等。 )诗歌的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 “境” 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怎样体味、分析意境?1、抓画面(寻找意象,组合成景)2、联想与想象(体会画面特征,色调,把握情感基调。)3、分析主旨(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此情” )用李商隐的“蓝田玉暖日升烟 ”来形容意象与意境的话,如果意象是 日,那么意境就是日出之后弥漫于天地间的融融暖意;如果意象是玉,意境就是出产美玉的蓝田上空那依稀涌动的祥瑞之烟。如果意象是星星,意境就是茫茫夜空; 如果意象是那条天河,意境就是荡漾着天

5、河波光和水声的无2限苍穹;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诗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和文艺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一)修辞手法: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 “绿”和“ 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 “朱门”,“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

6、骚数百年” 中的“风骚”。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

7、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 ”对“不尽长江” 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使内容集中,气势增强,情感强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

8、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 坏的显得更坏。10、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11、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作用是突破语言的局限, 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 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12、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

9、却有晴”,“晴” 暗指感情的“情” 。13、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作用是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其形式一般有:直引前人语句;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传说;引用历史故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用湘妃和素女这样的神女被乐声感动来形容弹奏技艺,又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进一步渲染,最后用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写出月中吴刚被乐声所吸引,来表现弹奏的效果。这就增加了诗歌的艺术

10、表现力,并构成了奇特绚烂的艺术境界。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3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岳飞小重山中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就是化用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曲折表现自己复杂的心情。14、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典型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

11、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15、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所以有“互文见义”的说法。由于让同句或邻句的前后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得句式整齐,语言凝炼,内涵互补,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 中的“主人”、“ 客”兼及“下马”和“ 在船”。 “东西置松柏,左右种梧桐”中的“ 东西”、“左右” 兼及“置松柏” 和“种梧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 、“ 汉” 兼及“明月”

12、 和“关” 。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等。(二)表现手法:广义上包括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关系: (区别)表现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法。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

13、是绝对的。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工笔(细描)白描、渲染、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常见的角度有:形、色、声、态、味。“形” 、“色” 是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度; “态”分为动态和静态;“ 味” 是触觉角度。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 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在我国古代

14、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 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2、文艺表现手法:赋、比(兴) 、 (起)兴;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点化(化用) 、想象、联想、曲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1)铺排: 即铺陈排比,相当于诗经表现手法中的 “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它既可以淋

15、漓尽致地细腻的铺写,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如 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 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汉乐府江南曲云:“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分说铺陈,描写采莲女一忽儿东,一忽儿西,一忽儿南,一忽儿4北的行动,从而把在劳动中青年男女嬉戏的情趣,纯朴自然的情感,细腻生动的表现出来了。)(2)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

16、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如孟浩然早寒有怀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3)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