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大纲卷解析1)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746268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大纲卷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大纲卷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大纲卷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大纲卷解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大纲卷解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大纲卷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大纲卷解析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大纲卷)详解第 1 卷 (共 30 分)一、(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女红(gng) 安土重迁(zhng) 商埠(f) 花团锦簇(c)B莅临(l) 大放厥词(ju 挟制(xi) 蔫头耷脑(yn)C懦弱(nu) 年高德劭(sho) 两栖(q) 沁人心脾(qn)D遽然(j) 精神抖擞(su) 坍陷(t) 一柱擎天(qng)【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 项“商埠”中的“埠”应读“b”; B 项“蔫头耷脑”中的“蔫”渎“nin”;D 项项 “

2、坍陷”中的“坍”应读“t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 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 项“历历在目”的意思是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搭配不当,“亲情”不能“历历在目”B 项“处心积虑”的意思是蓄

3、谋已久,通常用作贬义,褒贬不当 C 项 “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不合语境 D 项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这里形容“近景魔术表演”很绝妙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B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倒C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D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 20,主要是由于这

4、两个 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B 项 语序不当,应该把“即使”放在“他们”后面 C 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后加宾语 D项句式杂糅,可以改为“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或“主要是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主体建筑头门、大门

5、、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A BC D4C【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连贯的能力这是一个说明性的语段,总体介绍岳麓书院历史由总说、格局、主体建筑的布局、各类建筑物的方位、书院建筑的古朴特征、给人的印象依次顺序排列,符合文脉二、(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3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

6、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作者的基本观点是:3 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根据作者的描述,大自然的“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到现在,人类已经处在“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期,“秋季”才会来临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

7、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

8、等等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这也难怪他要嘲讽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变得异常焦虑的人们,“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团转”?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这本书的观点有助于提升人类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来,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来的后果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去排放温室气体大量地消耗资源和排放二氧化碳已经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所

9、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以保护有限的资源(摘编自俞金尧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已经成为大多数环境学论著的观点,但是克罗宁博格对此并不认同B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C全球变暖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这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D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克罗宁博格并没有使用“人类的尺度”来衡量这一问题,所以他显得十分淡定5B【解

10、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原文说的是“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该选项把未然当成了已然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克罗宁博格对地球的未来作出了预测,并以此为基础,从地质史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B克罗宁博格认为,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从一个漫长的周期来观察温室效应的话,那么可能就不会如此焦虑了C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向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暖二者密切相关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为我们思考气候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角度D大量地消耗自然资源会严重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6A 【解

11、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筛选、整合理解的能力 A 项中的意思是“地质史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进程”是克罗宁博格在书中的论述,而原文我们看到不是克罗宁博格的说法属于张冠李戴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自然的“春天”降临之前的远古时期,气候异常寒冷,广大区域都覆盖着冰层,因此人类的祖先当时并没有采取定居农业的生活方式B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克罗宁博格却改变了研究的视野: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5C克罗宁博格采用一万年的时间尺度来观察、分析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地质学上的时间尺度都是以一万年为单位的D石器时代

12、的人类能在冰期中生存下来,与今天我们试图解决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问题相比,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积极利用知识应对危机的表现7B【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B 项,“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错误,克罗宁博格用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去看当前的环境问题,并不是说他“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三、(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一 l0 题杜慧度,交阯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遯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逐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逐之

13、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逐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馀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

14、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耻 遂:于是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8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

15、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 项,遏:阻断9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 )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禁断淫祀,崇修学校A B C D9B【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是说杜瑗,和慧度无关;只能说明杜慧度的一种军事行为,不是说其有军政才干;是卢循一方境况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10D【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