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组织黏合剂黏合兔眼巩膜穿通伤口与传统缝合的对比实验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4398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组织黏合剂黏合兔眼巩膜穿通伤口与传统缝合的对比实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用组织黏合剂黏合兔眼巩膜穿通伤口与传统缝合的对比实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用组织黏合剂黏合兔眼巩膜穿通伤口与传统缝合的对比实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用组织黏合剂黏合兔眼巩膜穿通伤口与传统缝合的对比实验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用组织黏合剂黏合兔眼巩膜穿通伤口与传统缝合的对比实验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用组织黏合剂黏合兔眼巩膜穿通伤口与传统缝合的对比实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组织黏合剂黏合兔眼巩膜穿通伤口与传统缝合的对比实验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医用组织黏合剂黏合兔眼巩膜穿通伤口与传统缝合的对比实验研究作者:王蕊,吴楠,吴燕,翁传煌,曾玉晓,霍姝佳,王一【摘要 】 目的 探讨 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为主体的医用化学组织黏合剂密闭兔眼巩膜全层裂伤的可能性。方法 45 只成年兔建立经巩膜穿通伤模型,右眼用医用胶黏合,左眼缝线缝合,术后3、7 、14 、30 、90 天观察医用胶的降解,对比观察伤口组织病理学愈合情况。结果 医用胶能够迅速密闭巩膜伤口。术后各观察时间点, 眼前、后节均未观察到炎症反应。电镜和光镜观察组织伤口均愈合。随巩膜伤口愈合,抗球内压力逐渐增加。医用化学组织黏合剂术后 3 个月分解吸收。结论 医用化学组织黏合剂可有效密闭巩

2、膜穿通伤。 【关键词】 巩膜; 穿透伤;组织黏合剂;a 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缝合;兔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dhesion of chemical tissue adhesive(2Octyl Cyanoacrylate) for sclerotic penetrating wound.Methods Fortyfive Japan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each group 2had nine rabbits.Right eyes wer

3、e cyanoacrylate adhesive group,left eyes were suture group.On days 3,7,14,30 and 90 after surgery,the conditions of conjunctiva and anterior chamber were observed by Slitlamp biomicroscopy after surgery;the condition of sclerotic wound healing and cyanoacrylate adhesive degradation were observed;the

4、 tensile strength of eyeball was measured;the tissue of corneal wounds were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examination.Results The medical adhesive quickly occluded the sclerotic penetrating wounds during operation.After surgery inflammation was not found in the ey

5、es in the adhesive groups.Light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showed the wounds cicatrized.The tensile strengths of sclerotic wounds were increasing with time.Finally,the medical adhesive was degraded and absorbe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shape and structure of sclera coll

6、agen fiber and fibroblasts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 The initial study demonstrates the adhesion for sclerotic penetrating wound with CA is available.Key words:sclerotic;penetrating wound;tissue 3adhesion;cyanoacrylate;suturing;rabbits眼球穿通伤是常见眼外伤,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显微镜下缝线缝合。近几年,医用化学组织黏合剂因其使用便捷、

7、安全、价廉,已被用于眼科手术治疗,但是用于治疗巩膜穿通伤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用 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与正丁酯混合医用黏合剂黏合巩膜穿通伤口,并与医用线缝缝合方法比较,以评价化学医用黏合剂密闭巩膜穿通伤口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及材料6 月龄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 45 只,体重 2.02.8kg(平均2.43kg),雌雄不拘(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眼部经检查无病变。医用胶由北京福爱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为福爱乐医用胶。2 手术分组及方法45 只大耳白兔左眼为缝线组,右眼为黏合剂组 (CA 组)。随机分为 5 组,每组 9 只,单笼喂养。3% 戊巴比妥钠行兔耳缘静脉麻醉(30

8、mg/kg),实验兔侧卧于手术台,固定四肢,氯霉素滴眼液冲洗结膜囊,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开睑器撑开眼睑,角膜4缘 1012 时位做一结膜瓣,分离结膜下组织和巩膜,并用缝线固定上直肌。于 11 时位角膜缘后 2mm 向后极部做一长 6mm 全层切口。剪除溢出的玻璃体,整齐对合伤口断端,擦干后,涂医用胶于伤口表面(右眼),60 缝线缝合伤口( 左眼),检查伤口无渗漏后,80 缝线原位缝合结膜瓣。金霉素眼膏涂于结膜囊。于术后3、7 、14 、30 、90 天大体观察后, 静脉注射空气处死动物。取眼球行光镜、电镜观察。3 闭合伤口手术操作时间行巩膜全层切开,剪除溢出的玻璃体后开始,到巩膜伤口闭

9、合,无玻璃体渗漏为止的手术时间。4 大体观察术后各时间点于裂隙灯下观察兔眼情况。结膜充血程度评分:0 分,睑、球结膜无充血,血管走形正常;1 分,睑上缘及内外眦穹隆部血管纹理不清或血管扩张,接近穹隆部之球结膜血管扩张和纹理稍呈模糊状态;2 分,睑球结膜充血,血管扩张和纹理稍呈模糊状态;3 分,睑球结膜充血,睑结膜粗大血管或可见到,但大部分血管纹理不清,球结膜近角膜缘部不显充血现象;4 分,睑球结膜充血,睑结膜血管纹理完全不清,球结膜可能见到粗大血管,结膜下或有5出血斑点1。5 眼球抗压力实验于各观察时间点分别取 CA 组、缝线组眼球各 6 只。将气体灌注针头和雷尔达压力测量仪从角巩膜缘后 2m

10、m 穿入玻璃体腔,灌注气体并记录眼球破裂时的眼球内压力。6 光镜观察术后各时间点分别取 CA 组、缝线组眼球各 3 只(14、30、90 天各取 1 只实验兔,于巩膜伤口正中垂直切开一半行光镜观察,另一半行电镜观察)。分别将左、右眼巩膜标本取垂直于伤口的方向切片,10%甲醛固定 48 小时, 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常规染色,用 Olympus CX21 生物显微镜在 10、40 放大倍数下观察巩膜断端愈合情况。7 电镜观察分别将左、右眼巩膜目标组织用 2.5%戊二醛固定,磷酸缓冲液冲洗,1%锇酸重固定 2 小时, 逐级乙醇脱水,乙酸异戊酯浸透树脂包埋, 超薄切片, 荷兰飞利浦 TECNA

11、I10 透射电镜观察巩膜断端愈合情6况。8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处理。方法为配对资料 t 检验和非参数两样本频数资料方法统计分析,P0.05 有显著性差异。结 果1 手术操作时间用 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为主体医用黏合剂封闭巩膜穿通伤的平均时间是(96.2913.137) 秒(n=7),而用缝线缝合的方法是(305.4362.110)秒(n=7),P0.05,两组结膜充血程度无统计学差别。术后3、7 、14 、30 、90 天 CA 组与缝线组结膜充血评分见表 1。2.2 伤口密闭性 术后 3、7 、14、30、90 天 CA 组和缝合组7巩膜伤口均密闭,无伤口裂开,玻璃

12、体外流。术后 3、7 天医用胶块覆盖伤口,巩膜伤口窥不清(图 1);14 天医用胶块表面及周边部分吸收,隐约可窥见巩膜伤口;30 天医用胶进一步吸收,可见巩膜伤口处瘢痕明显较正常巩膜疏松。90 天医用胶基本分解代谢,仅散在点状残留。CA 组和缝线组巩膜伤口均可看见线状瘢痕。3 巩膜伤口抗球内压力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巩膜伤口抗球内压力均大于正常眼压值(1121mmHg)。CA 组在术后 3、7 天抗球内压稍高于缝线组,缝线组在愈合后期较 CA 组抗球内压高,但各观察点统计学示均无明显差别(P0.05)(表 2)。4 光镜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 3 天,CA 组巩膜伤口表层无炎细胞浸润,伤口部位可见成纤

13、维细胞,巩膜下脉络膜断端明显增厚;缝线组巩膜表层可见成纤维细胞,从外面长入巩膜伤口中,伤口部位脉络膜断端也明显增厚,仅见巩膜表层有轻度的炎症。术后 7 天, CA 组和缝线组伤口断端间的缝隙均已完全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填充,CA 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及小血管与脉络膜相延续,巩膜伤口实质层的断端可见少量成纤维母细胞增生,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缝线组成纤维细胞,胶8原纤维及小血管与巩膜表层相延续,而巩膜实质层的断端无明显变化。术后 14 天,CA 组和缝线组巩膜伤口间隙纤维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炎细胞减少,胶原成分增加。术后 30 天,CA 组胶原纤维连接巩膜伤口两端断,巩膜内面和外面可见成纤维母细胞;缝

14、线组纤维走行不规则,并可见少量成纤维母细胞。术后 90 天,CA 组和缝线组伤口处胶原纤维走形基本正常,仅残留少量成纤维母细胞,瘢痕组织的厚度较邻近巩膜变薄(图 2)。在伤口内侧表面的视网膜断端,组织变性萎缩,细胞核数量明显减少,伤口瘢痕的内表面无视网膜组织附着。5 透射电镜检查术后 14 天,缝线组和 CA 组均可见胶原纤维排列略紊乱,成纤维细胞表现增生活跃,核形态正常,内质网丰富。两组显微结构未见明显差异。术后 30 天,缝线组和 CA 组成纤维细胞均发育较好,核成熟,排列整齐。术后 90 天,CA 组和缝线组可见纤维细胞,胞核成熟, 与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表 1 CA 组与缝线组结膜充血评

15、分表 2 术后不同时相点巩膜伤口抗球内压力讨 论1 医用化学组织黏合剂(a 氰基丙烯酸酯 )原理及性质9a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黏合剂(CA)是生物医学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材料,单体状态下呈透明、无色液体,在遇水或碱基等迅速发生单体放热羟化聚合反应,发挥其强黏接作用2。a 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黏合剂(CA)早在 19 世纪 40 年代就被研究用于医学领域 3。早期的短烃基链 a-氰基丙烯酸酯由于组织相容性差,限制了其在眼科的应用4。本实验使用的是长烃基链 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为主体的医用胶,其相对于短烃基链的氰基丙烯酸酯,降解速度慢,聚合热低,扩散性好,聚合体表面较光滑,韧性好,具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物理

16、性能5。 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体外聚合速度相对延长、白化现象轻等特点,更利于手术操作和术后观察。胶在体内仅是暂时的异物,35 个月可降解成小分子被吸收排出体外6 。2 CA 黏合巩膜全层裂伤的实验分析2.1 CA 黏合巩膜全层裂伤的组织愈合特点 本研究发现 CA组和缝线组巩膜伤口愈合过程有差异。CA 组术后早期有无结构的红染物质填充巩膜伤口间隙,术后第 3 天有成纤维细胞长入,标志伤口开始愈合;缝线组术后早期就有纤维细胞长入。其组织病理学的差异是由于医用胶覆盖于巩膜伤口表面,影响了巩膜表层成纤维细胞向伤口的迁移。但 CA 组眼球抗压力在术后 3、7 天与缝线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推测术后早期医用胶形成一层黏合力极强的膜,能封闭10巩膜伤口,维持眼球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