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经验总结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3975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经验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经验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经验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经验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经验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经验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经验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经验总结【摘要】近年来血液骨髓疾病的研究发展如雨后春芛,实验室检查除普通的瑞氏染色显微镜检查与活组织切片正渗入组织化学染色、血细胞化学、免疫学、遗传学、染色体检查并运用了组织培养、活体染色、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及流式细胞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对血液细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正常与病理状态下血液病细胞的生长,动力状态,代谢过程及功能特征,对血液的病因、发病机制分析及诊断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临床上,普通的瑞氏染色形态检查,可以为病情提供重要线索,为其他检查提供思路,因而是最基础的也是最经典的

2、方法,对我们基层的医务人员由于没有高端的检查设备,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现将我多年来开展血液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讨论,希望能为同行们提供帮助 1、取材 1.1 在做检查时,我们必须对骨髓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认识,首先骨髓是含有丰富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穿刺时有特殊的疼痛感) ,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造血微环境,其实质是各阶段的造血细胞,存在于骨髓各血窦之间,正常人的骨髓与血液之间存在髓血屏障,只允许成熟的血细胞进入外周血,而原幼细胞却不能能。这些正确的认识对我们很有帮助。 1.2 在穿刺时要垂直进针,指向主质区,这时穿刺针固定很稳,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

3、主页查询如果穿刺针偏离主质区或过深、过浅,将穿刺不到骨髓。抽吸时用力过猛,吸取时量过大都会导致血窦破裂而使骨髓被稀释,稀释分为部分稀释(吸取了部分血窦血) ,完全稀释(全部为血窦血) ,吸取量以 0.20.3ml 为宜。 1.3 注意观察骨髓的性状,骨髓小粒的和脂滴的颜色、性状和多少,他能帮助我们鉴别疾病。 正常时,骨髓为粘稠红色,易凝固,在病变过程中可出现各种颜色:脂肪多发亮常为再障,浓稠红色:为红细胞过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均均深紫红色:多为 MM(多发性骨髓瘤) 。其涂片后片子也呈蓝紫色。 正常的骨髓有明显的髓粒和脂滴,小粒除正常外,可见油性小粒(再障造血低下) ,凝集样小泣(营养不良)

4、 ,中空小粒(再障典型表现)及病态血细胞小粒,小粒缺乏,浆细胞性小粒,原幼细胞簇小粒等。骨髓脂肪的多少用脂滴表示,有时呈发亮的油滴状,有时呈麻脸状(中间消失呈空泡) ,多用于 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 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2、涂色 2.1 取到骨髓后要快速涂片。因其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原,易凝固。涂片时要取小粒多的部分涂片,考虑稀释时,将抽取的骨髓适当倾斜,让血液流向下方而取上方的骨髓涂片,同时必须考虑到骨髓的细胞量,粘稠度和凝固性。当骨髓稀释时要厚推,粘稠时要薄推。如 MM 抽出时骨髓已凝固,必须尽快推出口几张。我们也可以用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

5、询EDTAK2 抗凝骨髓后再推片。 3、固定染色 3.1 我们染色时最好用缓冲液与瑞氏染液按比例配合后染色。 适当增加缓冲的量,使染色液适当稀释(约 1:3) ,并延长染色时间,可使染出的细胞颜色鲜艳,层次分明,便于观察。可能是浓染液起封闭作用,而稀染液穿透力强。同时不同的标本染色时间不同,含原幼细胞多的标本染色时间长,最长的我们曾染到 6 小时,但染色时间太长,水溶性的颗粒会被溶解而影响观察。 4、显微镜检查 4.1 检查内容、取材与涂色、染色情况各阶段细胞的形态与比例。4.2 镜头的使用原则。低倍、高倍与油镜之间结合,灵活运用。先低倍浏览全片,在观察巨核细胞的同时,注意是否有异常大的细胞,

6、用油镜辨认,特别注意首尾与两侧,异常细胞常在这些部位出现。曾有一次我们仅在涂片尾部的最边缘发现了转移癌细胞,异常细胞被推到了末尾应引起我们警惕余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4.3 观察细胞的顺序。1)细胞的大小形态、边缘(是否有伪造或突起) 。2)浆的多少和色泽,颗粒的有无、色彩。大小多少和分部情况。3)核的大小形态。核染色质和核仁的结构和染色,注意整体观念,防止仅凭一、两点下结论。 4.4 结合细胞的化学成份、超微结构、生长发育和代谢与微生物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识别异常细胞。 4.4.1 如胞质染色深蓝和核仁蓝紫,显示他们含有丰富的

7、核糖核酸,发育旺盛,多为原始幼稚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 4.4.2 某些特殊结构,如细胞近核处透明的浅紫区为高基氏体,多是原始幼稚细胞开始成熟的标志。它就象黑夜中的一盏灯,逐渐照亮整个细胞,使细胞走向成熟,AURE 小体考虑是 A 颗粒发育异常聚积而成为白血病的标志。不同疾病,其形状不同。 4.4.3 细胞形态结构异常的原因:通常是细胞发育不平衡违背正常发育规律:常见的有核与桨发育不平衡出现老核幼桨或幼核老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巨幼红细胞) ,核染色质的进化比核仁快,即浓缩的核染色质而核仁依然存在。核的不同部位发育不平衡使核发生扭曲折叠而发生核畸形。桨之间也会发育不平衡而出现细胞扭曲折叠畸形,内外

8、桨现象等。这些能帮助我们认识异常细胞。 4.4.4 某些感染时细胞形态也会发生异常,如:异形淋巴细胞与病毒感染,伤寒细胞或戒指样巨噬细胞与沙门氏菌感染,EB 病毒与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这些联系都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病理细胞。 二、诊断报告 主要是根据骨髓特征的描述下结论,尽可能简明扼要地列出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异常所见,着重描述细胞质与量的异常,对无明显意义的涂色染色情况从轻,避免画蛇添足。 通过特征性描述,结合临床资料。做出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很重要,因为我们看到的仅为细胞形态,不结合临床将是空洞、孤立的。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如两种以上疾病混淆时,可用比较排出法,取符

9、合性较多的一个做结论。 三、总结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工作,血液学检验的医生兼有技师负责检验结果准确些。又有医师负责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的职责。我们在做好专业技术工作的同时,对病人的病史、年龄、性别、体征(特别是肝脾的大小、质地等)的详细资料有认识,因为有些疾病资料明确,诊断简单。同时要多学习,吸收新知识,多和同行交流。不能闭门造车,封闭自赏,这些对我们都不利,我们必须用开放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卢兴国现代血液形态学理论与实践.2003 年 8 月.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 2张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效标准第三版 2007 年 8 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3袁毓贤,李文成.实用血液学细胞学图谱第二版 2008 年 2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4许文荣,王建中.临床血液学与检验第四版.2008 年 11 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