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6版高考物理 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配套文档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第1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97122 上传时间:2016-12-04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6版高考物理 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配套文档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第1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物理 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配套文档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第1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物理 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配套文档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第1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物理 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配套文档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第1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物理 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配套文档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第1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6版高考物理 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配套文档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第1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6版高考物理 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课件+配套文档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第1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功能关系的应用 本专题主要用功能的观点解决物体的运动和带电体 、 带电粒子 、导体棒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考查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重力 、 摩擦力 、 静电力和洛伦兹力的做功特点和求解; 与功 、 功率相关的分析与计算; 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的应用; 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本专题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 命题情景新 , 联系实际密切 , 综合性强 , 侧重在计算题中命题 , 是高考的压轴题 专题定位 深刻理解功能关系 , 抓住两种命题情景搞突破:一是综合应用动能定理 、 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 结合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

2、二是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电场 、 磁场内带电粒子运动或电磁感应问题 应考策略 高考题型 1 力学中的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 高考题型 2 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高考题型 3 综合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栏目索引 第 1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 1 常见的几种力做功的特点 (1)重力 、 弹簧弹力 、 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单个摩擦力 (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高考题型 1 力学中的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 解题 方 略 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 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 ,

3、只有机械能的转移 , 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 ,且总为负值 在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 , 不仅有相互摩擦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 , 还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 , 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 摩擦生热是指滑动摩擦生热 , 静摩擦不会生热 2 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 (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 , 即 (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 , 即 (3)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 , 即 W (4)重力 (或弹簧弹力 )之外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 ,即 E. (5)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中内能的变化,

4、即 QFfl 相对 例 1 如图 1所示 , 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 斜 面 倾角为 30 , 质量分别为 M、 体 通过 细绳及轻弹簧连接于光滑轻滑轮两侧 , 斜面 底端有一与斜面垂直的挡板 开始时 用 手 按住物体 M, 此时 s, 滑轮两边的细绳恰好伸直 , 且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已知 M 2m, 空气阻力不计 松开手后 , 关于两物体的运动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 1 A M和 B 当 C 若 则此时 D若 此过程中重力对 解析 因 M、 两物体受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故 0 物体先做加速运动 , 当受力平衡时 则此时 故 故 从 到达挡板处的过程中 , 弹力的大小一直

5、大于 故 故 重力 对 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和 故 答案 B 预测 1 (多选 )某蹦床运动员在一 次 蹦 床运动中仅在竖直方向运动 , 如 图 2为蹦床对该运动员的作用力 时间 不考虑 空气阻力 的 影响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B C D 图 2 解析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 , 所以整个过程重力势能 、 弹性势能和动能总量保持不变 运动员和蹦床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 , 故 蹦床的弹力最大值不变 , 整个过程重力势能 、 弹性势能和动能总量保持不变 , 重力大于弹力 , 运动员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 运动员的动能增加 , 当重力等于弹力时 , 加速度为零

6、速度最大 , 再向后 , 弹力大于重力 , 运动员 做 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 运动员的动能减小 , 故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 故运动员和蹦床的势能之和先减少后增加 , 故 答案 测 2 某同学将质量为 可看成质点 )竖直向上抛出 , 水瓶 以 的 加速度匀减速上升 ,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水瓶往返过程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 , 则 ( ) 5A 上升过程中水瓶的动能改变量为54B 上升过程中水瓶的机械能减少了54C 水瓶落回地面时动能大小 为水瓶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 上升过程受到的合外力 F f 54则 f 外力做功 W 54由动能定理可知,上升过程中水瓶的动能改变

7、量为54故 A 正确; 机械能的改变量等于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故机械能的改变量为 4 ,故 B 错误; 下落过程,合外力为 F 4故由动能定理可知, 落回地面上的动能为 E k F H 34故 C 错误; 由于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向下 , 故物体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 故 答案 A 预测 3 如图 3所示 , 某段滑雪道倾角为 30 , 总质量为 加速度 为13g, 在他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 ( ) 图 3 A 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 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13mg h C 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3mg h D 运动员减少的机械能为13mg h 解析 若不受摩擦力,则加速度应为 a

8、g 0 12g ,而现在的加速度为运动员应受到摩擦力,故 减少的重力势能有一部分转化为了内能,故 A 错误; 运动员下滑的距离: L 0 2 h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2 得 v 2 4 能为: E k 12m mg B 错误; 由动能定理可知 W f E k ,解得 W f 13故 C 错误; 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阻力所做的功,故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mg D 正确 答案 D 考 向 一 高考题型 2 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解题 方 略 1 动能定理的适用情况:解决单个物体 (或可看成单个物体的物体系统 )受力与位移 、 速率关系的问题 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 , 也适用于曲

9、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 , 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 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 , 既可以同时作用 , 也可以分段作用 2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 , 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 , 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3)明确物体在运动过程初 、 末状态的动能 (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 ,进行求解 例 2 如图 4所示为仓储公司常采用的 “ 自动化 ” 货物装卸 装臵 , 两个相互垂直的斜面固定在 地 面 上 , 货箱 A(含货物 )和配重 行 的 轻绳跨过光滑滑轮相连 h 8.0 运动到底端时 , 同时被锁定 , 缺货后解

10、除锁定 , 的牵引下被拉回原高度处 , 再次被锁定 已知 53 , 为 103 A、 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 , 0 m/ 3 3 图 4 (1)为使 其质量 解析 左斜面 倾角为 , 则右斜面倾角为 90 53 37 ,货箱由静止释放后能沿斜面下滑 , 则: 0 得 m103 答案 m103 2)若 m 103 求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 v; 解析 对系统应用动能定理: mg h Mg h ( mg Mg ) 12 ( M m ) v 2 得 v 2 10 m /s. 答案 2 10 m /s (3)为了保证能被安全锁定 , 2 m/ 该装臵能否被安全锁定 解析 当 的质量 m 货箱下滑的

11、加速度最大 , 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也最大 , 此时有: 5 m/: v 2m 2 a m L 货箱到达斜面底端的最大速度: 10 m/s12 m/s 所以,当 运输装臵能被安全锁定 答案 该装臵能被安全锁定 预测 4 (2015新课标全国 17) 如图 5, 一半径 为 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 放臵 , 直径 一质量为 点上方 高度 恰好从 质点 滑 到轨道最低点 对轨道的压力为 4 用 点运动到 则 ( ) 图 5 A W 12质点恰好可以到达 Q 点 B W 12质点不能到达 Q 点 C W 12质点到达 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W 12质点到达 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得 P 点动能 E k P 经过 N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可 得 4 以 N 点动能为 E k N3 P 点到 N 点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W 3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