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0.09.15 高三生物《第5章第17-20课时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琴****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39KB
约10页
文档ID:19669080
10.09.15 高三生物《第5章第17-20课时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_第1页
1/10

第 5 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 17-20 课时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复习目标:1、捕获光能的色素2、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3、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4、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5、光合作用的过程6、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7、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比较8、化能合成作用复习重点:1、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2、光合作用的过程3、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复习难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课时安排:3 课时【基础知识整合】一、捕获光能的色素1.绿叶中的色素有 4 种,即 叶绿素 a ( 蓝绿 色) 、 叶绿素 b ( 黄绿 色) 、 胡萝卜素 ( 橙黄 色)和 叶黄素 ( 黄 色) 2.色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 红光和蓝紫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蓝紫光 这些色素吸收的光都用于光合作用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外表有 双层膜 ,内部的 基粒 是由 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 堆叠而成的2.色素和酶的分布: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 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 囊状结构的薄膜上(或类囊体上) 和 叶绿体基质中 。

3.功能:是进行 光合作用 的场所思考感悟:叶绿体的两层膜应是什么颜色,其意义是什么?( 无色,确保光合作用的独立进行 ) 三、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1.色素的提取:可以用 无水乙醇 作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而不能用水,因为 22绿叶中的色素均不溶于水 2.色素的分离: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溶解度 不同进行分离, 溶解度高的 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3.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层析后,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呈现的四条色素带依次是 橙黄 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 叶黄素 、 蓝绿 色的叶绿素 a、 黄绿 色的叶绿素 b思考感悟:正常植物的叶为什么呈绿色?秋冬季有些植物叶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因而叶片呈现绿 色秋冬季时,有些植物叶内的叶绿素被分解了,因而表现出类 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 变黄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直到 18 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只有 土壤中的水分 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2.1771 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 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 而变得污浊的空气3.1779 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 阳光和绿叶 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4.1785 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 O2 ,吸收的是 CO 2 5.1864 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 淀粉 6.1939 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 同位素标记 法证明了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7.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 同位素标记 技术最终探明了 CO2中的碳 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 有机物中 碳的途径五、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1)场所:叶绿体 囊状结构薄膜上 2)条件: 光 、 色素 、酶等3)物质变化:叶绿体利用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成 O 2和[H ] ,同时促成 ADP 和 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ATP 4)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1)场所:叶绿体的 基质 中2)条件: 多种酶 参加催化3)物质变化:①CO 2的固定:CO 2与植物体内的 C5 结合,形成 C3 ②C 3的还原: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 3接受 ATP 释放的能量并且被 [H] 还原,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 糖类 或 C5。

4)能量变化: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 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六、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植物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32.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控制 光照强度 和温度,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 CO2浓度 等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有:空气中 CO2 浓度 、土壤中 水分的多少 、 光照的长短与强弱 、 光的成分 以及 温度的高低 等七、化能合成作用1.概念:某些细菌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 无机物 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 有机物 的合成作用2.实例: 硝化细菌 能利用 NH3氧化成 HNO2和 HNO3时所释放的 化学能 ,将 CO2和 H2O 合成为糖类3.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1)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都能将 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因此属于自养生物2)异养生物:人、动物、真菌以及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环境中 现成的有机物 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属于异养生物思考感悟: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在代谢方面的异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都属于自养生物;不同点:绿色植物是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硝化细菌则是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知识拓展】一、叶绿体中的色素1.色素与吸收光谱(如右图)特别提醒: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②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但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2.不同颜色温室大棚的光合效率(1)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2)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效率最低3.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44(3)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 N、Mg 等必需 元素,缺乏 N、Mg 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另外,Fe 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 Fe 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黄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分析1.原理解读(1)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相互分离。

2.实验流程图示3.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1)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3)二氧化硅可增加杵棒与研钵间的摩擦力,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54.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2)提取色素:研磨要迅速、充分,且加入各物质的量要成比例,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和色素浓度适宜3)画滤液细线:用力要均匀,快慢要适中滤液细线要细、直,且干燥后重复画一两次,使滤液细线既有较多的色素,又使各色素扩散的起点相同4)色素分离: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子将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5.色素提取液呈淡绿色的原因分析(1)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2)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3)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三、光合作用过程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图解2.反应方程式及元素去向方程式: 1818222CO+H(CO)+   光叶 绿 体(1)O 元素: 2 (2)C 元素: 141414232(H)   特别提醒:上述方程式表示的光合产物只为单糖,实际上光合产物主要是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和果糖)、二糖(蔗糖)和多糖(淀粉),其中以蔗糖和淀粉最为普遍,但一些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也都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

因此对光合作物产物应理解为有机物和氧气更为确切3.光照和 CO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 C3、C 5、[H]、ATP 和 O2及(CH 2O)合成量的影响(1) 2光 照 强 弱CO供 应 不 变 322[H]ATPO         光 反 应 减 弱 暗 反 应 减 少 还 原 减 弱减 少 固 定 仍 正 常 进 行产 生 减 少36125 含 量 上 升 合 成 量 减 少含 量 下 降(2) 2光 照 弱 强供 应 不 变 322[]CTPO        光 反 应 增 强 暗 反 应 增 多 还 原 增 强增 多 固 定 仍 正 常 进 行产 生 增 多36125CHO  含 量 下 降 合 成 量 增 加含 量 上 升66(3) 2CO光 照 不 变减 少 供 应 323 5CCO       暗 反 应 含 量 下 降固 定 减 弱还 原 仍 正 常 进 行 含 量 上 升2[H]ATP,O  相 对 增 加相 对 增 加上 述 两 种 物 质转 化 速 度 变 慢产 生 减 少 612H合 成量 相 对 减 少(4) 2C光 照 不 变由 不 足 变 充 足   暗 反 应 323 5CCO   含 量 上 升固 定 增 强还 原 仍 正 常 进 行 含 量 下 降6122[H]ATPH,O 相 对 减 少相 对 减 少上 述 两 种 物 质 合 成 量 相 对 增 加转 化 速 度 加 快产 量 增 加四、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及应用1.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及相关分析(1)实验流程打出小圆形叶片(30 片):用打孔器在生长旺盛的绿叶上打出(直径=1cm)抽出叶片内气体:用注射器(内有清水、小圆形叶片)抽出叶片内气体(O 2等)小圆形叶片沉水底: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小圆形叶片全部沉到水底对照实验及结果:小圆形叶片 加富含 CO2的清水 光照强度 叶片浮起数量甲 10 片 20Ml 强 多乙 10 片 20mL 中 中丙 10 片 20mL 弱 少(2)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小圆形叶片中产生的 O2多,浮起的多)。

3)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曲线分析应用①曲线分析(如右图)A 点光照强度为 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的 CO2量可表示此时细胞呼吸的强度AB 段: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强,CO 2释放量逐渐减少,这是因为细胞呼吸释放的 CO2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此时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项 目烧杯7B 点:细胞呼吸释放的 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光照强度只有在 B 点以上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B 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BC 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 C 点以上不再加强了,C 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②应用:阴生植物的 B 点前移,C 点较低,如图中虚线所示,间作套种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可合理利用光能;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2.CO 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曲线分析(如上图):图 1 和图 2 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 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 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图 1 中 A 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 CO2浓度,即 CO2补偿点;图 2 中的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 CO2的最低浓度。

图 1 和图 2 中的 B 和 点都表示 CO2饱和点2)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 ,增施农家肥等增大 CO2浓度,提高光能利用率3.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1)曲线分析(如右图):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