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答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593214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 20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B)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

2、观性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B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

3、.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B )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分) 1.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

4、观的有( BCD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3.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CD )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4.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ABCD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5.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

5、点的有(BCD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6. 规律的特点有(ABCD)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重复性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BD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8.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 ABCD )。 A.实践的需要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C.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9.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

6、CD )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10.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BD)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三、辨析题(每题 5分,共 20分) 1.20世纪 80年代末期和 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完全失败。此观点正确。20 世纪 80年代末期和 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确实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许多曾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又回到资本主义的轨道,世界上坚持走社会主义的国家更少了。但是,这并不表明资本主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因为资本主义社

7、会的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仍然存在,其最根本的社会弊端仍然无法自我消解,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如何真正地超越资本主义,或者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仍然是我们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事实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以及形成两大对立的冷战格局不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式,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必须一种全新的形式进行。因此,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探索中遇到的挫折,是社会主义获得新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现在时代已经变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已经“”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

8、展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事物所发表的个别观点、结论、提法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以修改和补充。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不会的。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 19世纪,但它没有停留于 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新的观点,创立了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性、开放性使它随着时代、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个命题是正确的。从实践出

9、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错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问答题(每题 7分,

10、共 28分) 1.简述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与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要求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的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的社会。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 40年代,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阶级基础和思想理论来源,因而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

11、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9 世纪 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但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第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使无产阶级数量迅速扩大,而且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19 世纪 30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相继爆发了工人阶级

12、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也为其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三,19 世纪,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和法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理论条件。科学理论的创立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和法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列宁指出:“物

13、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不可知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利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同意有,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4.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

14、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五、材料分析题(12 分) 材料: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 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 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

15、,2510000 也是可能的。 ”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 2510000 吗?”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 257 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 也是可能的?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 2+5=10000成为可能。(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