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数学理)

举报
资源描述
珠海市 2006-200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中学教学质量调研监测高三数学(理科)试卷2007.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 页。 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参考公式:三棱锥体积公式: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13V微积分基本定理: , ,则有()[,]fxab是 区 间 上 的 连 续 函 数 ()fx且 F=()badF导数公式: (cos)inx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为: ()(1),01,2.knnPCpn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 8 个小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是 的( )0x21(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函数 的图象的大致形状是()(1)|xfa(A) (B) (C) (D)3.如右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均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2(A) 1 (B) 12(C) (D )36(D)(C)(B)(A)OOOO x x x xy y y y俯俯俯俯俯俯俯俯俯4.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为( )22sinicos3yxx(A) ,0 ( B)2 ,0(C) , (D)2 ,5.在下面的程序框图中,输出的数 ( )s(A)25(B)30(C)55(D)916.点 和点 在直线 两侧,则 的范围是( )(3, 1)(46), 320xyaa(A) (B) (C) (D)72a或 74724或 7a7. ,若 ,(0)(cos)()O点 , , , , , in, , ||13(0,)AOC,则 夹角为( )OBC、(A) (B) (C) (D)24368.对任意实数 ,定义运算 为: ,则ab、 “”,ab的值域是( )122()[log(3)](log)fxxx(A) (B) (C) (D)0,,0]2(log,1)32(log,)3开始结束输入 x=1,s=0输出 sx≤5x=x+1s=s+x2是否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110 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满分为 30 分。其中第 9-12 题为必做题,每题 5 分,共20 分;第 13-15 题为选做题,从中选做 2 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9.函数 的图象与 轴在 范围内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sinyx[0],10.已知椭圆离心率为 ,一个短轴顶点是 ,则此椭圆的标准方程为35(8),___________.11.已知 f (x)是定义在实数集 R 上的函数,且满足 , ,)(1)2(xfxf18f则 f (2007)=___________.12. 已知等式 , ,……,请你sin4cos2sincosco48写出一个具有一般性的等式,使你写出的等式包含了已知等式(不要求证明) ,那么这个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做题:从以下三个小题中选做 2 题(只能做其中 2 题,做 3 个的,按得分最低的 记分).13. (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从不在⊙O 上的一点 A 作直线交⊙O 于 B、C 两点,且 AB·AC=60,OA=8,则⊙O 的半径等于____________. 1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点 P(-3,0)到曲线 上的点的最短距离为 __________.)(2Rttyx其 中 参 数15. (不等式选讲选做题)已知 ,则 的最大值为1,cbaRcba, 且 133cba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六道小题,满分为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聚或推证过程.16. (本小题满分 12 分)在 中,三边长分别为 .ABC6,5,7CABA(1)求 的值;BA(2)求 的值.CBcoss2in)2(in217. (本小题满分 12 分)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各自的投篮命中率分别为 0.5 与 0.8,如果每人投篮两次. (1)求甲比乙少投进一次的概率;(2)若投进一个球得 2 分,未投进得0 分,求两人得分之和 的期望 .E18. (本小题满分 14 分)如图,已知矩形 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 P,PA ⊥平面ABCD,AB=2 ,PDA =45 ,E、F 分别是AB、PC 的中点.(1)求证:EF∥平面 PAD; (2)求异面直线 EF 与 CD 所成的角;(3)若 AD=3,求点 D 到面 PEF 的距离.19. (本小题满分 14 分)已知函数 的图象关于原点),(32)(3Rcbaxaxf 对称,且当 时, .1x)(取 极 小 值 -xf(1)求 a,b,c 的值;(2)当 时,图象上是否存在两点,使得在这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证明你的,结论.20. (本小题满分 14 分)已知一动圆 与定圆 和 轴都相切,P1)(2yx(1)求动圆圆心 的轨迹 M 的方程;P(2)过定点 ,作△ ,使 ,且动点 在 的轨迹 M 上移动()2,1(ABC09ACB,P不在坐标轴上) ,问直线 是否过某定点?证明你的结论。CB,21. (本小题满分 14 分)已知数列 满足 ,并且nyx, 2,12yx, ( 为非零参数, ) .11()0nnxx0)1(1ny,43n(1)若 成等比数列,求参数 的值;53,(2)当 时,证明 ;*1Nnyxxn(3)设 , ,证明:01*kN)()(2412xx)(36 *22)1()(NkxkPFEDCBA珠海市 2006-200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中学教学质量调研监测高三数学(理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7.1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 8 个小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B D C C B D 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110 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满分为 30 分。其中第 9-12 题为必做题,每题 5 分,共20 分;第 13-15 题为选做题,从中选做 2 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9. 2 10. ( 也算对) 11.82108xy1064xy12. (n 换成其它字母也对)1sin2coscon选做题:从以下 3 个小题中选做 2 题(只能做其中 2 题,做 3 个的,按得分最低的 记分).13. (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2 或 311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315. (不等式选讲选做题) 2三、解答题:共六道小题,满分为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聚或推证过程.16.解:(1) …(1 分)cosBACBA…(3 分)2249569cos 7…(5 分)175cos3BAB(2). 为三角形内角,(0,)sin…(6 分)254162sin1cos3 原式22 '2sinco(sicos)7ACB      '1)1(i[ )]9cos      = …(10 分)sin()(BACincossin)AC…(11 分)2si…(12 分)463517.解:(1)设“甲比乙少投进一次”为事件 A,依题意可知它包含以下两个基本事件:① 甲投进 0 次,乙投进 1 次,记为事件 B,则有:;…(2 分)2().50.8(.)08PBC② 甲投进 1 次,乙投进 2 次,记为事件 C,则有:;…(4 分)2()..3…(5 分)()080PABC答:甲比乙少投进一次的概率为 0.40.…(6 分)(2)解法一:先分后合,分别计算甲乙两人得分的期望,再求和.甲得分的分布列为: 乙得分的分布列为:…(8 分) 0.25.40.25E…(10 分)4363…(11 分).E答:两人得分之和 的期望 为 5.2.…(12 分)解法二:整体考虑.甲乙两人得分的分布列为:0 2 4P 0.04 0.32 0.640 2 4P 0.25 0.5 0.25…(10 分)…(11 分)0.12.04.360.48.165.2E答:两人得分之和 的期望 为 5.2.…(12 分)E18.解法一:几何法(1) 证明:取 PD 的中点 G,则 FG= CD 且21FG//CD, …(1 分)E 为 AB 中点,在矩形 ABCD 中,有 AE//CD 且AE= CD …(2 分)21∴有 AE//FG 且 AE=FG, ∴平行四边形 EFGA, …(3 分)有 EF//AG ,又 EF 面 PAD,AG 面 PAD , ∴EF//面 PAD…(5 分)(2)在矩形 ABCD 中,CD ⊥AD,由 PA⊥面 ABCD 知,PA⊥CD…(7 分)∵AD、PA 面 PAD,∴ .…(8 分)CDPA平 面∵AG 面 PAD,∴CD ⊥AG,…(9 分)由(1)有 EF//AG,∴EF⊥CD…(10 分)(3)过 D 作 DH⊥PC,H 为垂足,由 PA⊥面 ABCD 知,在△PAD 中,PA⊥CD,已知PDA=45,∴△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G 为 PD 中点,∴AG⊥PD由(1)知 EF//AG,∴EF⊥PD,由(2)知 EF⊥CD,CD、PD 面 PCD,∴EF⊥面 PCD,…(11 分)DH 面 PCD, ∴EF⊥DH,又有 DH⊥PC,PC、EF 面 PEF,∴DH⊥面 PEF,DH 即为点 D 到面 PEF 的距离 …(12 分)AD=PA=3,PA= ,CD=AB=2,CD⊥PD,PC=23 22CDP在直角三角形 PCD 中,DH= …(14 分)163PCD0 2 4 6 8P 0.01 0.10 0.33 0.40 0.16HGFEDCBAP解法二:坐标法 如图,以 A 为坐标原点,以AB,AD,A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PA⊥平面 ABCD,PDA=45,所以三角形 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设 , , ,(,0)Bb(,0)Da(,)Pa…(3 分)Ca(1)∵ , …(4 分)(,2E(,2bF…(6 分) 10)ADP∴EF∥平面 PAD(2) ∵ ,…(7 分)(,Cb∴ …(9 分)0(,02aEF,异面直线 EF 与 CD 所成的角为 ;…(10 分)D09(3) AD=PA=3,AB=2 ,∴a=3,b=2E(1,0,0) ,F(1,3/2 ,3/2 ) , =(0,3/2,3/2) ,EF)3,01(PE过在作面 PEF 的法向量 ,设 =(1,x,y) ,则…(11 分)HD,∴ …(12 分)PDH, ,即 ,解得 , = …(13 分)031)(2yx31yx31,(点 D 到面 P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