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

举报
资源描述
试卷代号: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开卷)2015 年 12 月一、论述题(50 分)谈一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25 分)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最深层的思想内核,直接反映社会价值的本质和特性,全面涵盖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一是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明了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与国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处事态度融为一体,正确引导国人认识和评价所生存的社会。二是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力量。三是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人文风尚。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论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25 分)答: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二、材料分析题(50 分)请根据材料回答:1、结合材料,如何理解“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25 分)答: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一、创新是治党治国之道,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必须始终坚持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抉择,必须紧抓不放三、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必须持续协调推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不能停顿。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全局高度,阐明了创新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实施路径,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在创新内容上,要统筹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全会强调,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创新的途径方面,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在创新主体方面,要大力集聚和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构建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创新关键是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在创新的环境方面,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发展是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宏伟事业。在创新的领导机制方面,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坚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中思考和谋划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2、结合材料,谈一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25 分)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材料一的我国钢铁的“白菜价” 与外国钢铁的“白金价”对比中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强国之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史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在经济、在军事,更在人才、在技术、在创新。谁占据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