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盐城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考试时间:75 分钟 分值:10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孔子曾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古罗马普卢塔克的名言:“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由此可见,古代东西方思想家都强调A.崇德尚群 B.济世爱民 C.诚实守信 D.礼法并施2.董仲舒认为,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三纲五常”3.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 ,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 ”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A.郡国并行 B.科举考试 C.独尊儒术 D.中外朝制度4.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 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理学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A.唐朝 B.宋代 C.明朝 D.清朝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A.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C.希望废除丞相制度 D.主张限制君主权力6.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与此相关的发明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7.有史家提出:在晚唐和宋代定型的艺术、文学类型以及社会、政治制度,一直影响着此后 1000 年的中国。下列各项史实及其影响,不能论证其观点的是A.分散相权的三省制度 B.万口相传的李杜诗篇 C.豪放婉约的宋代词苑 D.重视程序的八股取士8.《楹联续话》卷一:“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 9.康有为提出:“国之为国,聚民而成之。天生民而利乐之,民聚则谋公共安全之事,故一切礼乐政法皆以为民也。但民事众多,不能人人自为公共之事,必公举人任之,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用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众民之所公用。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主权在民 B.君主立宪 C.民主共和 D.权力制衡10.读图 12,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这反映出作者A.维护中国先进文明 B.推崇民主共和制度C.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D.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11.“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12.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13.某文件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 ”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14.毛泽东撰写《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等进行系统论述,这是在A.井冈山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延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15.邓小平在 1978 年曾说, “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了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B.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C.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16.江泽民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A.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 B.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如何保持和改进学的执政能力17.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 141千克,1998 年达到 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 年到 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 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 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18.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他①提出了“双百”方针 ②恢复了高考 ③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柏拉图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与此相似的命题是A.美德即知识 B.人是万物的尺度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D.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20.14、15 世纪的意大利人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新”在于A.人文精神的复兴 B.近代科学的形成C.新教的广泛传播 D.代议制度的确立21.16 世纪,欧洲的一场争论很快扩展为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宗教思想的传播。这一“新宗教思想”的核心是指A.人非工具 B.知识即美德 C.因信称义 D.人民主权说22.“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 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A. 主权在于人民 B. 权利应当“制约与平 衡”C.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D. 社会契约论23.“1789 年的世界处在一个时代的边缘,在这个时代里思想通过行动、战争和社会骚动而政治化。在革命后的世界里,所有人都会理解思想的激进力量。 ”这里的“思想”是指A.文艺复兴思想 B.宗教改革思想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24.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 “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据此判断,该位科学家的理论著作是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25.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电话接线员一火车司机一空姐一网络管理员B.火车司机一电话接线员一空姐一网络管理员C.空姐一电话接线员一火车司机一网络管理员D.电话接线员一空姐一火车司机一网络管理员26.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A.乘火车旅行 B.打越洋电话 C.用电灯照明 D.网上购物27.19 世纪初期英国诗人约翰·济慈写道:“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可靠。啊!来到这个世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思想。 ”与其理念最接近的作品是28.2014 年 10 月 9 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 2014 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曾被誉为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是29.某校在艺术节上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主题包括:“海涅的诗歌创作” 、“名画 《自由引导人民》背后的历史”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表演一场“贝多芬之夜”。你认为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A.启蒙运动的学术 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C.浪漫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文艺30.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在 20 世纪 30 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尔,我们的国家就没事。 ”材料主要说明了A.电影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B.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C.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推广电影 D.电影诞生在危机中的美国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 A,错误的涂 B。 (本大题共 5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31.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他挑战正统儒学权威,反对陆九渊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B32.新中国成立后, “两弹一星”科技成就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同时也开启了载人航天工程的新时代。B33.1982 年,在中共十二大上,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34.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A35.诺贝尔委员会颁奖词这样描述莫言作品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