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56748 上传时间:2017-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治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治疗作者:王树德,齐文胜,王君,徐泽孔,赵斌【摘要 】 目的 总结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探讨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法 1996 年 9 月至 2007 年 2 月,对 56 例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 36 例,女 20 例;年龄 1770 岁,平均 36 岁。按 LaugeHansen 分类,旋前型三踝骨折 9 例,旋后型 47 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根据 BairdJackson 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 45 例,良 9 例,可 2 例,差 0 例,优良率为 96。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根据骨折分型确定手

2、术顺序,旋后型手术顺序是外踝、下胫腓联合、内踝、后踝。旋前型顺序是内踝、外踝、下胫腓联合、后踝。强调外踝固定的重要性,1/3 管形钢板为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三踝骨折;骨折分型;内固定三踝骨折是指除内外踝骨折外,胫骨关节面后唇骨折移位,属于关节内骨折,整复时的解剖对位是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1 。骨折分型、手术顺序影响着关节面解剖重建的精确度与稳定性。1996 年 9 月至 2007 年 2 月我们手术治疗三踝骨折 56 例,取得满2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6 例,男 36 例,女 20 例;年龄1870 岁,平均 36 岁;左侧 32 例,右侧 2

3、4 例。其中闭合性骨折 48 例,开放性骨折 8 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 18 例,汽车肇事伤 15 例,扭伤 14 例,重物碰伤 6 例,其他 3 例。就诊时间伤后 2 h1 个月,平均 11 d。术前均拍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X 线片证实三踝骨折。可疑为三踝骨折者,为清晰显示骨折情况,行 CT 检查。患者受伤距手术时间为 1 d1 个月,平均 7 d。1.2 根据 LaugeHansen 分型法2 ,旋后外旋型 31 例,旋后 内收型 16 例;旋前 外展型 3 例,旋前外旋型 5 例,旋前 背屈型 1 例。其中陈旧性骨折 5 例。1.3 治疗方法1.3.1 术前准备 闭合性且有明显胫距

4、关节脱位者,术前必须尽早行手法复位;开放伤者予以彻底清创。术前根据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 X 线片或 CT 检查明确骨折分型,在踝穴位片上,距骨的移位提示关节失稳。以分型为依据,术前明确手术顺序。手术前准备好3整套的小螺丝钉骨折固定器械:(3.5 mm 皮质骨螺丝钉、4.0 mm松质骨螺丝钉、加压拉力螺丝钉和 1/3 管型钢板)。1.3.2 手术顺序 本组旋后外旋与内收型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外踝、下胫腓联合、内踝、后踝。旋前型骨折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内踝、外踝、下胫腓联合、后踝。1.3.3 手术方法 手术在硬膜外或腰麻下进行,先取仰卧位,再改俯卧位。本组手术均取 3 个孤立的小切口。在腓骨的远端以骨折部

5、位为中心沿腓骨的长轴作纵行切口,用 1/3 管形钢板可良好固定横形、螺旋形或斜形骨折,在外踝处,可将 1/3 管形钢板折平,加大钢板接触面。估计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情况,在踝关节面上方 23 cm 处用 4.5 mm 拉力螺钉平行踝关节面贯穿胫腓骨固定;在内踝的前内侧沿内踝的曲线作一弯曲的“曲棍球棒”形切口,用 1 枚或2 枚 4.0 mm 松质骨螺丝钉固定。保护手术野,改为俯卧位,在跟腱内侧取纵切口,显露后踝骨折,以近端骨折线为对位点,后踝复位时,足部应先稍跖屈使距骨不致因跟腱的牵拉压迫胫骨下端关节面,然后用 1 枚或 2 枚 4.0 mm 松质骨螺丝钉固定。结束手术前 C型臂透视,确定骨折对

6、位对线良好。术后常规用抗生素 57 d,术后 23 d 开始主动踝关节屈伸锻炼,至 X 线复查骨折线模糊始渐行负重行走。术后维持小腿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 2 周。42 结 果本组 56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 1230 个月,平均 17 个月。根据齐氏3分类标准和 BairdJackson 踝关节评分系统疗效标准,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 线征予以判定。本组优 45 例,感觉满意,功能检查及 X 线征无异常;良 9 例,活动后可有轻度踝关节不适,但运动量及行走距离和术前无太大差异,踝关节伸展活动较健侧略受限;可 2 例,长时间行走后关节疼痛、乏力,休息后可缓解,踝关节部分受限,X

7、线片示轻度踝关节炎;差 0 例,踝关节活动受限,X 线片示关节畸形、骨关节炎。有效率为 96。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 48 周,平均 5 周。皮肤愈合有 44 例期愈合,2 例因感染延期愈合,均为浅部感染,未影响骨折愈合时间。3 讨 论3.1 三踝骨折要求精确复位的原因分析 治疗踝关节骨折,首先要正确对位,其次是稳妥的固定,以保持骨折在整复后位置不变,达到胫骨下端的凹形关节面和距骨的鞍形关节面吻合一致。踝关节无论在什么位置上背伸或跖屈,距骨均与踝穴内各关节面有紧密的接触,这处紧密的接触对于踝关节均匀的承重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4 。Ramsey 等51976 年指出,距骨向外错位 1 mm,即可5使胫

8、距关节面减少 42。单位面积承受压力增加,以后可发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故外踝应作到解剖复位,固定可靠。3.2 认识三踝骨折的分型与明确手术顺序的重要性 熟练掌握三踝骨折的分型,掌握三踝骨折损伤机理的详细知识,认识和预见不稳定的程度,从而指导手术,用最好的方法整复畸形6 。在LaugeHansen 分型中每型有两部分,其中旋前或旋后系指损伤时足所处的位置,而内收、外展和外旋则指在踝关节内由于外力作用距骨发生移位的方向7 ,在通常情况下,首先拍踝关节 X 线片,然后结合伤者回忆受伤时足所处的位置和外力的方向,再根据 X 线片去比照 LaugeHansen 标准去分型。作者先将分型简化为旋后型和旋

9、前型,采用的手术顺序是旋后型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外踝、下胫腓联合、内踝、后踝。旋前型骨折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内踝、外踝、下胫腓联合、后踝。3.3 认识固定好外踝及腓骨远端的重要性 本组 56 例中旋后型47 例,占 84,外踝及腓骨远端均有不同程度的横形、螺旋形或斜形骨折,腓骨骨折越靠近端,联合韧带断裂的可能性就越大,处理好联合韧带损伤,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作者采用 1/3 管形钢板及螺钉内固定外踝及腓骨远端骨折,其优点是术中可以将骨折解剖复位,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且内固定牢靠。以往踝关节骨折内踝多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外踝用克氏针固定。尤其是外踝部的骨折,这种内固定相对于 1/3 管形钢板

10、欠牢靠。如选用其6他的钢板系列,虽可达到固定牢靠的目的,但钢板过厚影响软组织覆盖,从而影响愈合。因此,选用 1/3 管型钢板是比较适合的。且可以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在三踝骨折的治疗上,基于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负重,且踝部骨折又均属关节内骨折,骨折治疗必须达到解剖复位,认为三踝骨折是复合性的踝关节骨折8 ,应尽早手术,尽可能恢复解剖对位,保持关节面光滑,才能保证踝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尽可能地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参考文献】 1Yablon IG,Heller FG.The key role of the taler

11、al malleolus in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andleJ.J Bone Joint Surg(Am),1997,59(2) :169173.2马自雄. 实用骨科词典 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1142.3齐斌. 踝部旋前类骨折脱位远期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2):100.74Calhoun JH,Li F,Ledbetter BR,et al.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the ankle joint with inversion and eversionJ.Foot Ankle Int,1994 ,15(3) :125133.5Ramsey PL,Hamilton W.Changes in tibiotalar area of contct caused by lateral talar shiftJ .J Bone Joint Surg (Am),1976,58(3):356.6过邦辅. 骨折与关节损伤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563584.7荣国威. 踝关节骨折 J. 中华骨科杂志,1987,7(5) :395.8何时. 三踝骨折及其手术治疗 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7,4(3):1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