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绪论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553145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实验绪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实验绪论课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随机误差的大小和正负无规律,所以它可以是任意值;B、 只要观测的对象不变,同一个人用相同仪器测其随机误差是不变的;C、 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抵偿性,是说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趋向于零;D、 用算术平均误差估算随机误差最方便最合理。2、下列测量方法中,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有:A、 交换法 ; B、 补偿法 ; C、 模拟法 ;D、 替代法 ; E、 比较法 ; F、 放大法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B、 偏差是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C、 通过一次测量即可求出标准偏差 Sx ,所以称之为单次测

2、量的标准偏差;D、 我们在实验中是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作为随机误差的估算值。二、指出下列各数各是几位有效数字0.0001 1.0001 2.701025 486.135 0.0300三、将前四个数取三位有效数字;后四个数取四为有效数字。0.086294 27.053 8.97110-6 0.020000 3.1415 4.32749 4.32650 100.349四、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98.754+1.3 ; 107.50-2.5 ; 11110.100 ; 0.0034560.038 ; 237.50.10 ; 153.142 ; 76.00(40.00-2.0) ; 50

3、.000(18.30-16.3) (103-3.0)(1.00+0.001);1000.0(5.6+4.412) (78.00-77.0)10.000; 100.00(25.00-5.0)五、下列表达式有错误,请改正。1、A=(17000100)Km; 正:2、B=(1.0017300.0005)s; 正:3、C=(10.81000.7)c; 正:4、D=(18.54760.2249)v。 正:六、单位换算,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M=(201.7500.001)g= kg = mg七、有等精度测量列 Xi :29.18 、29.24 、29.27 、29.45 、29.26 ,求该测量列的算术平

4、均值 、标准偏差 及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XS2八、写出下列函数的不确定度传播公式和最终结果表达式。1、 函数式:N=A+2B+C-5D ,式中各直接测得量: A=(38.2060.001)cm;B=(13.24870.0001)cm; C=(161.250.02)cm;D=(1.32420.0001) cm。2、 函数式:N= T2 ,式中各直接测得量:m=608.0g;g=9.781ms 2 ;T=(1.680.03)mgRr4 2Hs;R=(81.050.07)mm;r=(31.400.02)mm; H=(49.620.03)cm九、对下面 6 对数据用最小二乘法作线性回归,求出回归方程及相

5、关系数。t(C) 17.8 26.9 37.7 48.2 58.8 69.3Rt() 3.554 3.687 3.827 3.969 4.105 4.246十、下面为一组超声声速测量数据,相邻两测量值的距离为半个波长。试用逐差法求出波长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位置Li(mm)40.9646.0451.1256.2061.3266.3671.6676.6081.7486.683cmuUcN02.2).319(,2222 )()( HuTruRN 08.791.0mKgUN绪论作业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1、C ; 2、A、D ; 3、A、B、D ;二、 1; 5; 3;

6、 6; 3 三、 0.0863 27.1 8.9710-6 0.0200 ; 3.142 4.327 4.326 100.3四、 100.1 105.0 111 1.310 -4 2.4103 4.8 2.00 1.0 1.0103 5.00 五、 A=(1.700.01)10 Km; B=(1.00170.0005)s; C=(10.80.7) c; D=(18.50.3)v。六、 M =(0.2017500.000001) kg=(2.017500.00001) 10 5 mg七、 =29.28; =0.1 ; =0.05XxsXs八、1、最佳值: =219.33 cm 不确定度传播式:

7、2254DCBAu 因(U A 、2U B、5U D )U C,故略去此三项, 则: 最终结果表达式: 2、最佳值:N0.00218=2.1810 -3 Kgm2 不确定度传播式:对原式取对数,求偏导,作方和根处理后有:代入数据后得: ;最终结果表达式: N=(2.180.08) 10-3 Kg m2 九、解: 0.01335 (/ C ) 3.323 ()xbay2xy xbya0.99987)(22yr所以,回归方程为: ()tRt0135.十、解: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位置Li(mm)40.9646.0451.1256.2061.3266.3671.6676.60

8、81.7486.684LI+5-Li(mm)25402562254825542536m48.25L19.048.25152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请各班学习委员将作业按学号从大到小排列后交回)1、评述下列各误差的定义。1)含有误差的值与其真值之差为误差;2)某一量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为误差;3)加工实际值与其标称值之差为误差;4)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为误差;5)错误值与其真值之差为误差。2、方差是什么?标准差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用它们能描述测量的重复性或测量的稳定性?与 的区别是什么?n/3、计算 的值及其标准偏差。已知:x=2, ,y=3, 。yx3 01.x02.y54、按关系 A=uIt

9、求焦耳值时,测得 。且tuut2.6037.120u10.3Ii ,已知 ui=0.015A,u u=0.3V,u t=0.2s,都为均匀分布。5、某胶体浓度与密度的关系可以看为直线,试做直线拟合计算。数据如下:浓度:4.04,3.64,3.23,2.83,2.42,2.02,1.62,1.21,0.81,0.40,0.00密度:1.0005,1.0002,0.9998,0.9994,0.9911,0.9988,0.9984,0.9981,0.9977,0.9973,0.99706、将下列物理量进行单位换算,并用科学记数法正确表达其换算结果。m = (312.6700.002)kg换算成g和m

10、g。7、有甲、乙、丙三人共同用千分尺测量一圆球的直径。在算出直径的最佳值和不确定度后,各人所表达的测量结果分别是:甲:(1.28020.002)cm;乙:(1.2800.002)cm;丙:(1.280.002)cm。问哪一个人表示得正确?另两人错在什么地方?68、按照误差理论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改正以下错误: q = (1.612430.28765)10 19 C 有人说0.2870有五位有效数字,有人说只有三位,请纠正并说明理由。 有人说0.0008g比8.0g测得准确,试纠正并说明理由。 28cm = 280mm 0.02210.0221 = 0.00048841 = 6000006.10.

11、2549、利用有效数字简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的结果:0.1.)0.7.8(4265110、试推导下列函数关系的误差传递公式 w = 2x3y4z g = 24TL11、某物体质量的测量值为:42.125,42.116,42.121,42.124,42.126,42.122(g)。试求其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正确表达出测量结果。设仪器误差限仪=0.005g,为正态分布。712、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一正方形金属板的边长为:2.002,2.000,2.004,1.998,1.996 (cm)。试分别求正方形金属板周长和面积的平均值和不确定度,并正确表达出测量结果。13、设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

12、随时间t的变化是:t(s) 25.5 35.5 46.3 58.2 67.8 78.6v(cm/s) 3.16 4.57 5.52 6.71 8.18 9.30试用作图法求解加速度a。14、下面是用伏安法测电阻得到的一组数据:I(mA) 0.00 1.00 2.00 3.00 4.00 5.008U(V) 0.00 0.62 1.23 1.81 2.40 2.98试用逐差法求出电阻R的测量结果(测量时所用电流表为量程5mA的0.5级表,所用电压表为量程3V的0.5级表)。大学物理实验绪论练习题学号 姓名 大学物理课程任课教师 重要提醒:1、此部分习题要认真完成,一方面它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13、另一方面它占理论考试的 40%(题型相似) 。2、本作业缴至大学物理课程任课教师信箱(实验楼 A516 门口) 。3、在实验理论考试前请向大学物理课程任课教师索取,供复习应考用。一:填空题:1、在科学实验中,一切物理量都是通过测量得到的。一个测量数据不同于一个数值,它是由 数 值 和 单 位 两部分组成的;而测量结果应包括 数 值、 误 差 和 单 位,三者缺一不可。2、误差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从误差的性质和来源上可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两大类。3、在物理实验中,单次测量一般取仪器最小刻度的 一 半 作为单次测量的误差。4、本实验中心规定,当测量次数有限时,K 次测量中只有K 1次是独立的,取标准误差公式 )(121Kiik N( 教材公式I 7 )。5、相对误差 的定义为 ( 教材公式I 9 );一般情况下,相对误NE%10差最多取 一 至 两 位有效数字。有时被测量的量值有公认值或理论值,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