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综合练习二无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必修二 综合练习二一、选择题1.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2.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A.用于农田犁耕 B.借助水力鼓风冶铁C.便于交通运输 D.利用水力灌溉农田3.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新唐书》载:“组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是(  )A.在私营作坊工作 B.职业世袭C.频繁地更换工种 D.临时工人4. “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B.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C.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发展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5.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 ,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 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6.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 3 岁丧父,家道中落,13 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 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  )A.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徽人独具商业传统 D.农产品商品化增强7.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  )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 .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8.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 《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这反映清代长期推行的政策是(  )A.维护统一 B.重农抑商 C.思想专制 D.闭关锁国9. “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 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 年)和锡兰(1658 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 ”据此推断科恩是(  )A.荷兰的殖民官员 B.印尼的民族英雄C.西班牙的探险家 D.法国的殖民总督10.2014 年 12 月 22 日《国际金融报》上有一文章《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中这样写道“1865 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 760 公里,1885 年达到 7030 公里,1913 年时,猛增到 44309 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 27000 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哪些(  )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 ③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④黑奴贸易兴盛, 奴役非洲黑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11. 《新全球史》:“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 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 ”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了经济转型 B.造成了阶级分化C.加速城市化进程 D.激化了社会矛盾12. “……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3.世界贸易在 1800—1840 年间增加不到两倍,在 1850—1870 年间,却增加了 260%。所有可以买卖的东西都投入了市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金融体系健全 ②工业革命推动 ③自由政策影响 ④世界市场拓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 ”这是 19 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B.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C.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D.社会矛盾的基本缓和15.据当时人记载:“1825 年 9 月 27 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火车头上面悬挂有一面旗,写着‘Periculumprivatumu-tilitaspublic(私人的尝试有益于国家)’ 。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列车进入达林敦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四百五十个乘客,列车载重共九十吨。 ”对以上历史事件分析正确的是(  )A.标志着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B.人们激动的原因是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C.开辟了世界交通运输史上的新纪元D.反映了国家政权对私人垄断经济的支持16.1931 年, 《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至 1936 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 3 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 3 个大公司、5 个厂、29 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17.1927 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 209.90 万枚,1936 年达到 274.60 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 1927 年的 1.35 万台增加到 1936 年的 2.55 万台。从 1931 年到 1936 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 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18.1945 年 12 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 85 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 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 4378 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 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19.1912 年 3 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 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 。这主要反映了(  )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 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 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20.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 。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A.近代交通工具 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 D.近代工业的发展21.1883 年 12 月 11 日《申报》记载:上海“缫丝局开,女工之受雇者不少,其他之有需乎妇女者不及备述,总之至于女工亦藉通商之故,而得以自求口实,则其自利于中国人民者何如?”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妇女进厂做工,有伤社会风化    B.妇女地位提高,就业前景广阔C.妇女自求口实,利于改善民生    D.妇女薪酬较低,成为企业首选22.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 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23.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 “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  )A.实施余粮收集制 B.实行实物配给制C.恢复自由贸易 D.推行农业集体化24.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  )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25.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 ”作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A.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B.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C.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26.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大幅度增加税收,如 1929 年美国最高税率是 24%,1935年则提高到 79%。这一做法(  )A.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B.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C.带来了经济滞胀的问题 D.有利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27.李庆余在《美国如何构建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