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教案9.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_第一课时)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共两框题,第一框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二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包括三目。第一目“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衰落,几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国文化的艰辛求索历程;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都不是中国文化的真正出路,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才是真正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第二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的含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相统一的。第三目“永不褪色的旗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共设三目。第一目“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第二目“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目“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发展先进文化,在本质上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当代青年应该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教学重点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概念。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促进文化多样化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知道中国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必然性。2.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知道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知道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当代中国文化多样化的辩证关系。4.知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用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而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文化建设的实践。在今天,就是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5.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6.了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了解党和国家为推动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7.知道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亿万人民参加的创建活动,了解近年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形式。能力目标1.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能够正确辨别科学与非科学现象,自觉坚持科学精神,努力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敢于同封建迷信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进行斗争。3.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第一课时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典型案例导入(课件展示材料)在 20 世纪初,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如何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中国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材料一: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人。它认为百事不如人,物质不如人,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材料二: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材料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在《劝学篇》系统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所谓“中学为体”指以孔孟儒学为核心的“中学”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根本,是治国安邦的依据,不可变易。同时承认“中学”中有不足,即缺乏制造“坚船利炮”的近代工业技术,应借鉴和效仿西方, “取西人之长补我不逮足矣” 。这种“中体西用”思想一度成为晚清中国社会思想的重要潮流。(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师:事实证明,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 “中体西用”的主张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课时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复习导入师:请问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生: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师:那么在当代中国,什么是先进文化?如何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第九课所要探究的内容。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板书课题: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课时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情景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95 页相应的探究观点)问题探究 1你能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道理,分析上述观点吗?生 1:一个民族的文化,总是在继承和弘扬自身传统中发展,在借鉴和吸纳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丰富,在反思和推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更新的。在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的关系。生 2:先进文化应该是开放的。要以博大的胸怀,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优秀的精神文化,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外来文化和优秀思想成果,我们都要借鉴汲取。同时,在借鉴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也要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生活方式的影响,警惕和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盲目的排外主义,反对“文化复古主义” ,又抵制“全盘西化” ,博采众长,开拓创新。生 3:文化具有继承性。任何时代、任何文化都是对以往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生动反映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实践与创造,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明事业的宝贵财富,为推动人类的进步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自觉地汲取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精神养料,用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同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新。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深刻。 “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都是在20 世纪初,面对西方工业文化浪潮的冲击而产生的。中华文化曾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是,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则仍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如何赶上时代的步伐,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是几代中国人的求索。板书:一、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问题探究 2刚才课件展示了近代中国文化界三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中体西用”思想,你赞同哪种观点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师:从我们同学分析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中,都有其精华的一面和糟粕的一面。对此我们要怎么办呢?请哪位同学进行总结陈词?生 1:简言之,对于西方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 ;对于一些腐朽思想,我们则要进行抵制。全盘西化论是错误的,但反对向西方学习而搞文化复古主义也是不可取的。生 2: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中体西用”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是积极的,但主张儒家学说是“治国安邦的依据,不可变易”是错误的。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照搬搞文化复古主义,好的要留下来,落后的要扔掉。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合理的成分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并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而加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师:两位同学分析得很全面。近代中国历史证实了一个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先进文化。那么怎样才能产生先进文化?板书:近代中国历史的结论:“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不能产生先进文化生: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尊重文化发展的规律,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出发,批判地继承中外历史文化的成果,从而创造性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师:请同学们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生 1:1919 年 5 月 4 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它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李大钊、胡适等许多有识之士创办各类刊物、翻译和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文章。生 2: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生 3:组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师:(结论)同学们历史知识记得很清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充满了旺盛的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文化。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先进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从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板书:中华文化的转折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渡)师:新的时代赋予了先进文化新的内涵。那么,在当代中国,什么是先进文化?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板书: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师: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要明确先进文化的内涵。那么,在当代中国,什么是先进文化?板书:中华先进文化的内涵生: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应该是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师:我们同学抓住了先进文化的本质内容。很好。大家进一步思考,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 97 页相关内容,然后齐声回答。生齐声朗读: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