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姜堰区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选修)试卷(时间:100 分钟 分值:120 分)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 。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 世袭制 D.分封制2、 《二十四孝·江革负母》载:“汉江革……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材料反映出江革“迁谏议大夫”主要是因为其( )A.为儒家弟子 B.德才兼备C.行为符合当时的选官标准 D.荫袭父职3、 《明史》载:“世宗朝,璁、萼、言、嵩(璁、言、嵩曾为内阁首辅)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该材料反映出( )A.内阁职能的强化一定程度上侵夺了六部职权B.六部是内阁的附属机构,受内阁控制C.内阁职能的强化有效遏制了太监专权的势头D.内阁职权的扩大超越了皇权限制范围4、文物是无声的历史,解说可使其增光添彩。下列对有关文物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甲骨文 ②阳陵虎符 ③水排 ④秘色瓷A.①——商朝——“蚕”、“丝”等字样——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B.②——秦朝——“兵之符,左才皇帝,右才阳陵”——阳陵是拥有一定兵权的将领C.③——东汉——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炼——我国炼铁技术有了很大进步D.④——唐朝——“南青北白”之外的另一种新的瓷器——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5、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盐铁官营制度 B. “海禁”政策 C.商帮的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6、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③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④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A.①③     B. ②③      C.②④     D.①④7、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当时的中国政府作何反应( )A.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B.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运动C.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D.资产阶级兴起维新变法运动8、右表是 1912—1949 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对表中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在取得了较好发展 B.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出现了持续发展C.日本侵华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 D.持续的战事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9、19 世纪 90 年代以前,西式服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的穿着,但到 20 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始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20 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革③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1853 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 ”, “LIBERTE,EGALITE,FRATERNTE(自由,平等,博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B.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1、近代中国国民党曾经发表宣言指出:“目前中国之唯一需要在建设统一政府。统一政府成立,则外足以抵抗帝国主义之恫吓压迫,内足以断绝军阀之祸国殃民” ,该宣言发表的历史阶段应该是( )A.中华民国建立之初 B.国民大革命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全民抗日战争时期12、右图是 1959 年,台湾当局“外交部”这些提法的改 变反应出其( )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13、2013 年 3 月 22 日,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强调两 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 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互相促进,意识形 态上“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这一声明( )A.促进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B.巩固了中俄两国的政治、军事同盟C.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建立了健康的新型大国关系14、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的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罗马法中的“最高裁判官法”运用皇帝特许他们颁布告示和命令的权力,在处理民事案件时便可以针对旧法不能满足新的实际需要的情况,对新出现的法律关系给予司法保护和有效调整。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1912—1949 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以 1933 年物价为衡量标准)民国前期 1912—1920 13.4%一战后 1921—1922 -4.5%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 8.7%抗战时期 1937—1945 -2.45%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0.68%A. 务实与灵活 B.专制与独断 C.形式与随意 D. 严谨与苛刻16、2013 年 8 月 29 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了政府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的动议。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议会反对向叙利亚动武,政府将“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表明( )A.英国首相不再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仅是政府首脑B.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其权力高于政府首脑C.如果卡梅伦首相坚持对叙利亚动武,议会也只能同意D.政府可以进一步否决下议院的决议,从而对叙动武17、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 ,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 ”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18、右图是《全球大变革》一书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税率变化的情况,各国税率的变化( )A.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到来 B.是为了为克服经济危机而提高的C.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D.说明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19、 “在过去的 50 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在 21 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导致其“主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瓦解 B.经济区域集团化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欧洲经济的衰退20、下图为 20 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a-b 阶段美国经济下滑明显,主要是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B.b-c 阶段美国经济平稳增长,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C.c-d 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下降明显,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D.d-e 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缓慢上升,得益于新经济的增长第Ⅱ卷 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5 题,共 60 分。 )21. (13 分) 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阿克顿说,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国家 1926 年 1931 年英国 4 10(1932 年)法国 12 38德国 12 40.7美国 20 53abcde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 ,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 “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此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民主化进程的?(3 分)(2)依据材料二理解美国的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5 分)(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3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2 分)22、 (12 分)中国农历以天干地支纪年,每六十年一轮回。2014 年是农历的甲午年,历史上的甲午年先后多次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道光十四年( 1834) ,英国贵族、上议院议员、海军高级将领律劳卑出任驻华商务监督,奉命以查办商务名义来到中国.六月,他乘船抵达澳门,后又直驶广州。照惯例,英国商人只许在澳门居住,欲入广州,需先经税关批准,但律劳卑无视中国规定,擅闯广州。广总督卢坤闻知,下令“封舱” ,中断中英贸易。材料二:——甲午战争博物馆一墙面材料三: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