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地市):基层文化建设

举报
资源描述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地市):基层文化建设注 意 事 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 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 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130分钟。满分 100分。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 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给定资料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精神旗帜。文化软实力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始终起推动作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夯实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只有大力发展先进、优秀的社会主义基层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我国基层先进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近年来,A 省 L市各城区自成立文化馆和图书馆以来,一直没有独立的场馆,多挂靠在城区的企业、学校等单位,各社区业余文体团队也缺少开展娱乐活动的阵地。柳北区文化部门反映,辖区 7个街道办事处下属的 63个社区中,28个社区没有图书阅览室,约占四成多;23 个社区没有文化活动室,约占三成半;38 个社区没有室外运动场,约占六成。目前,柳北区各社区大部分利用城市空地、街道空地或住宅小区广场来开展室外活动,但一些社区活动场地面积有限,有的群众活动队伍为了抢占场地,引发矛盾。而 A省新村北祥社区等,连稍微宽敞的空地也没有,群众文娱活动难以开展。对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会有秧歌、大鼓、社火等文化活动,内容陈旧,参与人数也随着农村年轻人出外打工、老年人年老体衰而越来越少。乡村的文化活动室大多成为老年活动室,内容也仅限于看电视、翻报纸、打打牌。同时,出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曾经“跑场”于各个村庄的业余文化团体,也将精力放在了城市的商业演出上,为此,有不少网友纷纷吐槽。网友“随行”说:农村乡镇没有文化剧场,老百姓想看一台戏很难啊!乡镇能有个剧场就好了。网友“如若无物”也表示:现在农村老百姓日子好过了,但精神空虚。农村文化贫乏,老百姓闲暇时不得不一起赌博。请关注农民,让老百姓致富的同时,精神不再空虚。3、当前社会的人员流动机制,使农村里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老弱妇孺留守家门。青壮年本应该是文化人才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离开导致了农村的民俗文化后继无人,同时新型文化活动无人参与的现象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还表现在文化类的培训以及培训的师资,虽然有的乡镇开办了农村文艺辅导基地,但受益范围小,还不能产生较大的作用。同时,各类文化设施在特定项目的带动下纷纷建成,并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但之后的利用率却低得惊人,有的地方甚至建成就关门。究其原因,这些文化设施需要有人去管理,图书需要更新,活动开展需要经费,在没有资金持续投入的情况下,想要正常运作确实是困难重重。经济条件好点的乡(镇)、村,还有条件聘请专人管理,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地方,根本没有多余资金用于文化活动,导致文化设施成为摆设,文化建设也成为空谈。4、最近,各地村部都辟出专门房屋作为农家书屋,我们会替农民们高兴,不仅物质丰富了,精神生活也不差了。可时间久了,又开始生出对农家书屋的担忧:房子是宽敞整洁,架上也是书成排、报成行;可是读者寥落,偶有几个读者,手中也多捧着已显破旧的武侠或言情小说,或是看着当地都市报的社会新闻,那些农业科技类的书还新崭崭地摆在架上,为数不多的人文社科类书籍更是积上一层灰尘。农民朋友不像城里人清闲,而是老幼都要忙农活,再加上没有双休日的概念,所以读书看报人数不多也在情理之中。有点文化的青壮年大都出门打工了,留下文化不高的老人和读小学的孩子,要他们去读那些农业科技和人文社科书,似乎也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是我们也要循着现象去反思:农家书屋的零星读者,是不是也反映出这里的内容建设、服务水平存在问题?农家书屋,要面子更要里子!什么是农民需要的书?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就是农业科技书,也不能持迎合心理认为就是武侠言情等通俗类的文学书。农民需要的书,还要通过对农民朋友的摸底调查去掌握。在与农民朋友的交流中发现,农业科技类的书他们当然需要,但是大多数不是有关本地种植的农作物,而且专业性太强,看不懂,“那都是给技术员看的!” 所以农业科技书一定要选取那些有针对性、通俗易懂的书,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只这些还不够,基层政府还要安排一些农技人员到农家书屋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指导,让农民朋友真正对这种书有兴趣、愿意读、读得懂。通俗类读物当然也要提供,文化水平高的知识分子不也喜欢看武侠、言情吗? 农民朋友其实心底有一种渴望:“多给我们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特别是我们熟悉的农村生活方面的书! ”这样的一个问题,既反映出农家书屋内容提供者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更多则是反映目前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的严重缺乏,那些像赵树理作品一样植根农村、有浓厚泥土味的当代作品实在太少了!农家书屋同样要考虑孩子们的需求。很多地方的农村儿童其实已成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管不住,放了学之后就没了好去处。为了不使农村孩子课余时间全在太阳下闲逛,准备一批图文并茂的童书、教育部推荐的青少年读物,是农家书屋应该担起的一份责任。“阅读不能仅凭读者需要,阅读也要引导。 ”这样的一种观点自然值得赞同,但是在“引导”的问题上要力避一厢情愿,需要在农民朋友文化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以人文社科为例,谈理论,农民朋友既不感兴趣也不懂,但是如果让基层干部带着农民一起读像“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这样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书,农民朋友还是欢迎的。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相信农家书屋不仅设施会变得越来越好,内容和服务更能紧紧跟上城镇化的进程。5、二十多年前,H 省社科院研究员辛某,曾经在山区进行过一场“文化扶贫”的实验,通过建设农村文化站,以文化与科技推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帮助不少人改变观念,实现了小康。二十年后,辛老感叹, “今天的农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倒是农村文化本身反而更需要扶贫了。 ”老人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农村的经济发展脚步飞快,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可我们能提供的文化产品,似乎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改变农村文化现状,亟须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以体制创新的活力,冲开农村文化发展落后的瓶颈。H 省 D 市 G 县将市场之手引入,把农村文化产品打造成“六盘人家”品牌,由专业人员推向市场的举措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作激情,一时间各类非遗、农民画、手工编织等“土气”十足的作品创作出现井喷,过去只能作为业余爱好的老手艺,不仅仅实现了继承与发展,更让不少农民尝到腰包鼓鼓的甜头,仅仅 2013 年一年, “六盘人家”这一品牌就已经实现了销售额 3000 万元。引入市场之后,政府方能腾出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加强监管与引导,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实现农村文化的有序发展,让有形之手强化管理,让无形之手发挥好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提升全盘活力。以内外兼修的方式,让农村未来的文化建设充满朝气。6、北门街高跷、王习营威风锣鼓、子位镇子位吹歌……在 H 省 D 市,一支支极具民间特色的表演队把精彩的民间艺术送到了街头村尾,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成为该市文化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近年来,D 市改单纯的 “送文化”为“种文化” ,努力在乡镇和社区、农村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想方设法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激发起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文化活动长年不断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华灯初上的高蓬镇文化站人头攒动、欢声如潮,钮店社区秧歌队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翩翩起舞,吸引了当地广大群众观看。尽管从编导到演员、配乐都是业余的,但演员们的眼神、表情和动作丝毫不亚于正规演出团队的“行家里手” ,现场不时传出叫好声。村民王某高兴地说:“表演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好听、好看,俺喜欢。咱农民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要奔小康!”D 市在常年为基层送文化的过程中发现,单纯的演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农民既希望能经常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又有着参与文化活动的迫切愿望。为此,该市采取上级争一点、政府出一点、当地筹一点、群众捐一点的办法,投资 1000 多万元在全市 25 个乡镇(办) 建成了 29 个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信息共享、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等于一体的高标准、功能齐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并配备了专职文化站长,具体组织和指导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近日,大辛庄镇小寨屯村组织 20 多名业余文艺骨干,分别到 5 个行政村开展文艺活动。宣传队所到之处,不用借助“大篷车” ,也不用临时搭建演出舞台,走到任何村庄,都有专门的舞台场地。该市在建起 29 个乡镇文化站的基础上,又因村制宜,在 360 多个村建起了文化广场,2/3 的村建起了图书阅览室或文化长廊,全力打造“十分钟文化圈” 。如今,该市农民出家门步行 10 分钟就能找到文化休闲场所,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如何避免红红火火的基层文化建设搞成一阵风,真正把文化“种”在老百姓心坎上?这是 D 市文化部门考虑得最多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单纯依靠行政推动作用有限,只有发挥文化名人和文艺骨干的作用,组织建立文艺团体,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由“要我动”变“我要动” ,文化建设才有长久的生命力。D 市对现有文艺人才进行了详细摸底,建立了人才档案,组织开展文化名镇、名村、名品、名人系列评选活动,选出文化名镇 6 个、名村 26 个、名人80 位,市财政拿出 26.9 万元进行表彰奖励。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文化名人、文化名品、民间艺人,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搞好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创作。同时文体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对基层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进行定向培训,先后培养农村文化中心户、文化带头人、文化积极分子 3500 名。D 市秧歌传承人张某、子位吹歌传承人王某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某获“全国吹歌大王”称号,藏某的摄影作品《人之初》在全国获铜奖, 《扒糕情》获文化部群星奖, 《秧歌情》获 H 省群星奖等。东旺镇李村店村的侯某等人自发成立了 D 市首家民营秧歌艺术团——“国军秧歌艺术团” 。该团演职人员共计 50 余人,表演节目由以前的秧歌发展到子位吹歌、舞蹈、东北二人转等,很受群众欢迎。在 D 市,像侯某这样的文化名人和文艺骨干纷纷发挥“主力军”作用,在上级文化部门和乡镇文化站的帮助下,组织成立了秧歌队、锣鼓队、文艺表演队等文艺表演团体 600 多个,他们以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庙会活动为契机,策划开展了歌咏、读书、书法、科普知识等竞赛,常年参加文化活动的农民达到 10 万人以上。D 市还依托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广场,深化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扎实开展“致富标兵” “行业能手” “十佳百星”评选活动,组织引导村( 街) 、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 1000 多个。D 市通过基层文化建设,在物质与精神的良性互动中,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辛庄镇齐堡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某没想到,小小的一支秧歌队竟然“舞”顺了全村人的心。齐堡社区曾经是有名的散乱村,赌博打架成风,上访告状不断。为尽快扭转局面,上任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