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北京路中学教学案课题 兰亭集序 课型 讲授 主备人 郑月慧教学目标1、掌握“次” 、 “修” 、 “与” 、 “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3、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4、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重点 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教学过程 主 要 内 容(教师填教法或点拨的方法,学生填知识要点或反思)一.二.三.【教学设想】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准备配乐诵读。 2、用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4、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使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特殊文言现象。【导入新课】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我们从精美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可以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 ,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检查预习】1、读文章注释,了解作者作品。课本 152 页。补充: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 《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2、多音字:会稽(guì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癸(guǐ)丑 修楔(x ì) 流觞(sh āng) 游目骋(ch ěng)怀 趣(qū)舍万殊 齐彭殇(shāng) 北京路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必修五·我们头上的星空·兰亭集序2四.通假字:趣舍万殊(通“取” ) 【建构新知】1、初步感知(1)听录音,注意体会朗诵者的语调变化及传递的感情。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语言特色。(2)齐读课文,并 4 人小组讨论,试着用一个字概括每小节的意思。第一节——乐第二节——痛第三节——悲2、细细品读文章,进一步把握全文感情基调。(1)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叙兰亭雅集,悟人生要义,其情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由“乐”转为“悲” ,你知道王羲之因何而乐?景美环境优美,天气融和;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流水急湍,飞花溅玉。事美杜牧诗云:“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王羲之邀集“高卧东山”的谢安、诗文“有金石声”的孙绰等 41 位诗人名流齐集兰亭,流觞曲水,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何等快哉!乐哉!情美此时此地,风景秀丽,作者仰观俯察,景情宜人,感万物盎然,宇宙博大。欢愉之情,溢于言表。(2)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同是写江南三月暮春风光,《兰亭集序》与《与陈伯之书》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读到作者怎样的情怀?两人同写暮春江南,景物特点却有所不同。 丘迟之景,勃勃生机,活泼热烈。意在唤起身处北方的陈伯之的思乡之情;羲之之景,清俊高雅,有超凡脱俗之韵。 作者摒弃香艳,只写山、水、林、竹、天、风而已,极力营造一种素淡、雅致的格调。这样的山水,正可以韬养宁静淡泊的心性,文字格调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体现。“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或人格理想的标尺。当我们在现实中受到尘世生活缰绳枷锁束缚之时, “山水”便成为我们心灵世界的最后皈依。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之“乐” ,固然在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在于兰亭雅集这样一种简洁、宁静的诗意人生的逼真呈现北京路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必修五·我们头上的星空·兰亭集序7——这才是作者“乐”之根源。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3)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当代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认为:“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 , “悲得太没道理了” ,认为作者兴怀悲慨,与兰亭集会的情境不合。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先要了解在第二段中作者“痛”在何处?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 “悟言一室之内” ,有人归隐山林, “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时光飘忽,人生短促,即使明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也无法摆脱“死”给内心带来的煎熬。此处之“痛” ,痛在人生无常,欢乐短暂。可是字里行间仍然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同游孙绰也有同感,在《兰亭后叙》中说:“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 ”(4)第三段作者慷慨生悲,你能了解王羲之“悲”的情感吗?这样的感慨是否消极呢? 作者为什么“悲” ,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找出这句话:“固知……”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 ,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 ,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可这种生活观在我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 “每贤者……” 。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 “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 ,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 ,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作者将心中所思所感推及人类:昔人兴感,已契我心,“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对生命的思考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话题,也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而玄学家的所谓“一死生” 、 “齐彭殇” ,不过是些虚妄无稽之谈。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 ,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补充:名家评论《晋书·王羲之传》有言:“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会稽有佳山水……(羲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五.六.其志。 ”对王羲之的自我之“志” ,你是如何理解的?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晋书》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既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就应该追求真正的人生之乐。那么,人生的真正之乐在哪里?文章开头所写的会稽雅集,实际上就形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对这次集会的“成果”倍加珍惜,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以期在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长河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补充:王羲之爱鹅【课堂训练】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 ,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总结字词】1、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修:做。 禊事 :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种风俗,到水边嬉游,并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 2、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 毕:都。 咸:都 。 修:长、高。 映带:映衬,围绕。3、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引导。引(之),省略宾语“之” ,清流激湍。流觞,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谁前,谁来取饮。曲水,引水环曲为渠。盛,盛大。 觞,古代喝酒的器具,这里解释为饮酒。 (名词作动词) 咏,用诗词来赞颂或叙述,指作诗。 以,来。 北京路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必修五·我们头上的星空·兰亭集序64、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是,指示代词,这。 惠风,和风。 5、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极,穷尽。 娱,乐趣。 信,实在。6、或取诸怀抱:诸, “之” 、 “于”二字的合音。7、趣舍:“趣”同“取” 。8、一死生:等同生死。一:把……看作一样。①修 例句 出处 释义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修建、修造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治理、整治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答司马谏议书》 修订、修改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长 ②期 例句 出处 释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 期限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大铁椎传》 约定时限 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 《吕氏春秋》限度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察今》 期望、企求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战国策》满、周,一周年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至、及③致 例句 出处 释义 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柳敬亭传》 送、送达 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屈原贾生列传》 表示、表达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到达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获得、得到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招致、引来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孔雀东南飞》 致使、使得 专心致志 成语 极、尽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 情趣、情致④临 例句 出处 释义 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面对、迎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面对、引申阅读 居高临下 成语 从高处往低处看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将要 ⑤次 例句 出处 释义 七.八、贤能不待次而举 《荀子•王制》 等次 陈胜吴广皆次而行 《陈涉世家》 按次序 凡用兵之法……全军位上,破军次之《孙子兵法》排列次一等 师退,次于召陵 《左传•僖公》 临时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陈涉世家》行军途中驻地 列座其次 《兰亭集序》 旁边【课堂小结】1、 作者由兰亭盛会开始写起,极写盛会之“乐” 。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2、 听录音,再次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