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531491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 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高三 生物卷 (十四 )第十四单元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90 分钟100 分)第卷( 选择题共 4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右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请依次填出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人体中的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其中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所在的组织细胞生活在

2、组织液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可以相互交换物质的。答案:B2.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包括A.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 B. 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C.刺激 B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降低血糖浓度解析: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的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中;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抗原刺激 B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而抗原、抗体和胰岛素都可以是血浆中的蛋白质。答案:A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过程不一定要经过反射弧B.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是树突细胞体轴突C.突触小体内的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较短,但范

3、围较广解析:在单个神经细胞上树突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可通过细胞体到轴突;神经递质是大分子,大分子进出细胞依靠胞吞、胞吐;神经调节要经过反射弧,作用时间短,范围小。答案:C4.已知突触前膜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 可导致突触后膜对 Cl-的通透性增大(已知细胞外 Cl-浓度大于细胞内)。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该种神经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信号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解析:动作电位传到突触前膜才会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突触前膜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使后膜对 Cl-的通透性升高,Cl -进入膜内,膜内应该还是负电位,而且比正常的静息电位还要低 (超极化)。答案:D5

4、.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 ,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肾上腺髓质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释放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随着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靶器官心脏发挥作用,所以A、B 、D 三项正确 ,C 项错误。答案:C6.下表表示午餐以后正常

5、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相对变化, a、b、c 分别表示进食后的时间(min)相对溶液变化0 30 60 90 120 150 180a(10-5) 5.0 5.6 6.0 5.1 5.3 5.1 5.1b(10-5) 4.0 5.8 7.0 4.1 3.8 4.1 4.1c(10-5) 3.0 2.1 1.2 2.8 3.6 2.8 2.8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解析:餐后经消化吸收血糖浓度会上升,进而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的水平,而与之有拮抗作用的胰高血糖素浓度就会下降

6、,所以 a 为血糖,b 、c 分别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答案:C7.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发现,他们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 MVA-B 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程度。下列关于 HIV 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B.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 HIV 不能复制C.HIV 侵染 T 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D.接种 MVA-B 后机体通过记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 HIV解析:艾滋病病毒通过侵染 T 细胞使人体逐渐失去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的能力,进而失去了大部分的免疫能力,所以病症通常是来自其他病原体的侵染;在潜伏期

7、中人体的免疫能力相对还较强,所以部分病毒还是被清除掉,而不能数量大增;最终消灭 HIV 的还是抗体。答案:A8.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解析:植物茎向光性的原因是光照使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造成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均,从而产生向光性。答案:D9.下表中甲、乙的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甲 乙A 能分泌神经递质的细胞 一定能产生酶B 女性患色盲 外祖母不一定携带色盲基因C 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 稳定性一定强D 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解析:物种丰

8、富度高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属于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答案:C10.下图表示用胚芽鞘中段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黑色方框 )做的一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原先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方框表示) 中含有生长素的是A.琼脂块 A 和 B B.琼脂块 C 和 DC.琼脂块 B 和 C D.琼脂块 B 和 D解析: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即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据此,可得出:含有生长素的为琼脂块 B 和 C 。答案:C11.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A.黄瓜结果后 ,

9、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利用高浓度 2,4-D 作除草剂,可抑制玉米田中的单子叶杂草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溶液 ,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解析: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导致果实脱落;利用高浓度的 2,4-D 作除草剂,可抑制玉米田中的双子叶杂草;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答案:C12.农业科技人员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在 1 公顷范围内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 100 只鼠笼,捕获 68 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又放置了 100 只鼠笼,捕获 54

10、 只鼠,其中标记鼠有 12 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种调查的方法称为样方法B.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 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C.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 306 只/ 公顷,必须积极防治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则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题干中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羊与牛同以草为食,所以两者为竞争关系,同时老鼠会破坏草原的环境容纳量;由计算公式中的个体总数 N/初次捕获标志数 M=再次捕获个体数 n/重捕的标志个数m,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大约为 306 只/公顷;若草原发生大火会导致老鼠个体的死亡或迁出,影响种群密度的调查。答案:A13.已知某简单但稳定的生态系

11、统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其中乙、丙和丁之间的营养级关系是乙丙丁,甲和乙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a 时间段内 ,丙和丁的数量都增多B.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存在, 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C.该生态系统至少有 4 个种群,这些种群组成了生物群落D.ab 时间段内 ,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甲、乙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丁大量减少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0a 时间段内,乙的数量增多,再根据乙、丙和丁之间的营养级关系,乙丙丁可得丙、丁数量都增多,故 A 正确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包括绿色植

12、物固定的太阳能和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能量,故 B 正确;生物甲、乙、丙、丁加上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至少有 5 个种群,故 C 错误; ab 时间段内,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甲、乙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丁大量减少,从而导致丙增多,丙增多使乙减少,乙减少导致甲也减少,故 D 正确。答案:C14.下列哪项不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A.披荆斩棘 ,开出一条道路B.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变了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解析:虽然旧墙壁是人为因素,但仅仅给演替提供了一个环境,生出苔藓的过程是自然进行的,不能说是人类活动的影响。A、C、D 三项都能够说明是人

13、类活动的影响。答案:B15.双小核草履虫在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占优势。为验证“ 双小核草履虫没有分泌抑制大草履虫的物质”,以下实验组合合理的是(所用培养液细菌密度相同)用生理盐水混合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将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混合放在含有细菌的培养液中培养用培养过双小核草履虫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将双小核草履虫磨碎,加入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用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A.+B.+C.+ D.+解析: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双小核草履虫没有产生抑制大草履虫的物质,所以实验组是用培养过双小核草履虫含有细菌的培养液来培养大草履虫,对照组是用含有细菌的培养液来直接培养大草履虫,其中细菌是

14、草履虫生存所需的食物。答案:C16.下列关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围海造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群落的水平结构受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等影响;同一时期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中也存在草等其他植物,也具有分层现象;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着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人类活动是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的。答案:B17.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参考右

15、图所示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模型中的 “能量散失”主要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模型中的 “能量输入”就是指捕食者捕食的能量C.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D.研究流经某一种群的能量时,要考虑到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解析:研究能量流动时,一般在群体水平上,要考虑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和输出,也要考虑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能量输入 ”是指捕食者同化的能量,“能量散失”主要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答案:B18.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就是“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措施不符合这种环保理念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禁止捕杀任何野生动物C.建立人口、环境、科

16、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D.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解析:“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包括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措施 ,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野生生物资源。答案:B19.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的表现A.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等B.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C.人口数量增多,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 ,必然造成对环境的侵害D.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环境严重污染解析: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等活动自农业社会以来就有,并不表明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为: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生活排污量剧增,往往造成对环境的侵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废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