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一方土》高效导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519969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脚踏一方土》高效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脚踏一方土》高效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脚踏一方土》高效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脚踏一方土》高效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脚踏一方土》高效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脚踏一方土》高效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脚踏一方土》高效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脚踏一方土 姓名: 班级: 活动目标了解有关土地的神话传说、文艺作品、成语典故等信息,认识到土地在人民生活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信息,认识土地资源的现有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提高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活动过程一、我们的土地1、看看我们的土地商周井田制 土地改革 土地情况改革2、讲讲土地的故事五色土 沧海桑田 寸金桥3、谈谈土地的含义地之子 土地的烙印 土地商周井田

2、制井田制是商代和周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将土地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而得名。在比较典型的井田中,沟、渠等排灌系统和阡、陌等道路系统把土地划分成一个个方块,在井田的外围还挖有较深的濠沟。这是一种非私有性的土地制度,土地不能自由买卖。 对于井田制的性质和经营方式,学术界目前尚无定论,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井田制是周代奴隶制国家的土地制度,土地归国家所有,名义上属于周王。周王将土地分赐给诸侯和臣下,世代相袭。井田的划分,大约一块为 100 亩 (约合今 31 亩多),是奴隶耕种的一个土地单位,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很低,也为了便于监督奴隶劳动,井田上实行奴隶集体耕耘。另一种意见认为井田制是封建国

3、有土地制度。贵族地主把一部分土地分配给一家一户的农奴去耕种,收获归农奴所有;另一部分土质较好的土地归贵族地主自己,驱使农奴为他们代耕。这是一种榨取劳役地租的封建剥削形态。 第三种意见认为井田制是从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而来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公社成员原来集体耕作的大块“公田”,已经变成周王、诸侯、贵族的私田;而农民耕种的小块“私田”,原来是公社划分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分给公社成员耕种的,农民向贵族们交纳十分之一的贡物,这些土地也同样变成贵族们的私田。 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

4、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 3 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1949 年解放以后,全县实行减租减息。规定定额租减租后,分租比例为:业主 25,佃户75;分种田减租后,分租比例为:业主 35,佃户 65。结合减租减

5、息,开展反“黑田(瞒报的土地)”斗争。共查出“黑田”31329 亩,正确掌握了各阶层占有土地状况,为土地改革作了准备。1950 年 7 月,在黄路和新建两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9 月,分批推开。11 月,成立县土改委员会,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至 1951 年 3 月结束。土改一般分五个阶段进行,即土改思想教育,评议土地赋册,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征收土地,分配胜利果实。全县共没收、征收土地 290160 亩,没收地主房屋 3769 间、耕畜 388 头、水车 641 部、农船 343 条、粮食 850 吨,其他农具 10626 件。轰轰烈烈的 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千年封建土地所有制,完成了民主革

6、命的任务。五色土 上古时代,我国有“社稷祭祀”制度,把国家称为“社稷”。白虎通曾设王者为何有“社稷”之问答云:“为天下求福报功。以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祭之也,故封土立社,社为土神;谷物众多,不可遍及祀, 故封谷立稷,稷为谷神之长”。这就是说,当时国家统治者,重视土壤和粮食,认为“神”可以引出万物,祭“神”可以保障五谷丰登。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叫做“社稷”。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最上层 15.8 米见方、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它大体上符合我国土壤分布概况。东方多水稻土呈青色,南方多红壤、紫色土呈

7、红色,西北干旱土、盐碱土呈白色,中原腹地为黄土高原雏型土呈黄色。沧海桑田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髻,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难怪圣人说海中行路都会场起灰。后来人们用“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极大,或者变化极快。“沧海桑田”也简作“沧桑”。“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

8、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气温降低,由海洋蒸发出来的水,在陆地上结成冰川,不能回到海中去,因而海水减少,浅海就变成陆地,相反,气温升高,大陆上的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海洋,会使海面升高,因而能使近海的陆地或低洼地区,变成海洋。据科学家测算,如果地球大陆上的冰川全部融化,流入海洋的水可以使海面平均

9、升高七、八十米,那样将有许多陆地变成海洋。此外,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把泥沙带入海中,天长日久也会将一部分海滨冲积成陆地。因此,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球上是普遍进行着的一种自然过程。“海枯” 罗布泊,曾经烟波浩淼,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2 千年前罗布泊畔的丝路名城楼兰古国曾一度闪耀出灿烂的中亚文明之光。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湖上可以荡舟,水中可以抓鱼。六十年代,罗布泊终因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断流,渐渐干涸,湖盆区变成了白茫茫的盐壳地。到 1972 年,最后 450 平方公里的湖面也被烈日蒸发得无影无踪。“石烂” 风化作用是岩石暴露在空气、水与生物作用下而造成的改造过程。风化作用包括各种化学

10、及机械的作用,并且造成了岩石的分解与破裂 。“石烂”是土壤形成的途径之一。澎湖群岛的多孔质玄武岩经过长久的风化作用后,不但可见到仿佛“石烂”般的洋葱状风化构造,还可见到硬岩土壤化的完整剖面寸金桥 坐落在赤坎区西侧,“寸金浩气”是湛江八景之一。1925 年遂溪麻章区绅民所建,1959 年重修。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 1898 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重修后的寸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石桥,长 19 米,宽 12 米,两侧各立栏柱 18 根,桥西头竖纪念碑 1 方,记抗法斗争事迹始末,郭沫若题字“一寸河山一寸金”。抗法英雄塑像庄严地沾立在公园大门宽敞的广场上,正气凛然,威武不屈

11、,是湛江人民的英雄形象。寸金桥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湛江市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我国的湛江地方,有一座桥梁被命名为“寸金桥”,就寓有“一寸土地一寸金”的意思,这是用来纪念当年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们的。土地的长度和面积计算单位可以用丈,用公里,用亩,用公顷,然而在含有国土的意义的时候,它的计算单位应该用一寸、一撮来衡量。因为它代表一个国家的主权,一寸土都决不容侵犯,一撮土都是珍宝。土地沙漠化原因:沙漠化现象可能是自然的。作为自然现象的沙漠化是因为地球干燥带移动,所产生的气候变化导致局部地区沙漠化。不过,今日世界各地沙漠化原因,多数归咎于人为原因;人口急速增长,所居土地被过分耕种以及牧畜,

12、导致土地枯竭不适合耕种。 文明发祥地: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地区是世上最早发展农业的地域之一,从而发展成世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壤本来甚为肥沃,不过由于过度的农业活动、人们不理会土地长期枯渴,更开发河段上流、采伐森林,上流土地从而不能吸收降雨,雨水一气流入河中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洪水。潜在的危机:根据中国国家林业局于 2006 年 6 月 17 日的公布,中国沙漠化土地达到 173万 9700 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18%以上,影响全国 30 个一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 干地(定义为降水量低且降水通常由雨量小、不稳定、时间短、强度大的风暴造成的那些地区)覆盖了全

13、球 40%的陆地面积,供养着世界上 1/5 的人口。这些干地的沙漠化是由于植被和可利用的水减少、作物产量下降以及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退化,它起因于人口增长、人类需求增加或者政治、经济压力(例如,需要经济作物来增加外汇)造成的过度土地利用,通常由自然发生的干旱启动或加剧。目前,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 6 万平方千米或每年 0.1%的总干地面积。这对于 70%的干地(全球陆地面积的 25%)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经济活动: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也包括一部分亚湿润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

14、境退化过程。地球上受到沙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有 3800 多万平方公里,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 600 万公顷土地发生沙漠化。沙漠化问题涉及的范围之广,已引起全世界关注。产生沙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地表为松散砂质沉积物和大风的吹扬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等。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的现象,是一种逐步导致生物性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包括发生、发展和形成三个阶段。发生阶段(初期阶段)是潜在性沙漠化,仅存在发生沙漠化的基本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并形成小面积松散的流沙等;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开始被破坏,出现风蚀,地表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着风沙活

15、动的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着密集的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 50以上。沙漠化的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使可供农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力下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沙漠化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重大威胁: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现象。它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及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沙漠化国家遭致连年饥荒。全球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已达 3800 万平方千米。因沙漠化而丧失的土地,每年都高达 57 平方千米,几乎每分钟就有 11 顷的土地被沙漠化。如果沙漠化继续下去而得不到有效抑制,本世纪末,预计损失的耕地将会达到目前耕地的 1/3,这是多么危险的信号!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域已由 1949 年的 667 万平方千米扩大到 1985 年的 130 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13.6%。沙化土地,每年还以 60 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成,除了因力作用而造成沙丘前移入侵的自然因素以外,由于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工业交通建设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因素引起沙漠化的现象更为普遍。有一组统计数字很说明问题,我国土地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