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519520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永恒的经典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寒假里翻出之前一直没有看完过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上学时多受非主流的影响,总觉得大家都推崇的名家必定是道貌岸然,索然无味的。刚刚上班时也翻着看过几页,可又觉得太教条,什么看书啦,爱学生啦,大家都会这么说。但当我正真从事了教师职业,并从中得到乐趣而热爱上它的时候,再翻开此书,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我只能暗暗称赞:这就是大师!这就是经典!查阅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1970 年去世,不得不佩服,这就是大师,大师大都有超越时代的思维。在四五十年前的教育做法和教育理念即使放到今天也是我们不能完全做到的楷模。以前一直喜欢薛瑞萍,觉得教育界再找不到一个像她这样特立独行又明

2、确真正教育目标的人,感慨于她对阅读的重视,佩服于她文字的流畅,敬重于她超然的态度和坚持做真教育的毅力。如今又翻开给教师的建议才发觉,越来这一切都是有来源的,怨不得她常在书中提到苏大师,这真的是苏大师呀!刚上班时班里有几个怎么都学不会的学生,总以为是他们不努力的原因。如今才知道“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的力量,也像体力劳动一样各不相同。”以前总认为帮助后进生的办法就是给他们补课,想想那被无数次叫到办公室却总无进步的学生,恨得牙根都是疼得,我想他们或许同我一样吧,后来也发了“慈悲”之心,干脆也就不再管他们啦,想想只可恨自己,知道的太少,又太自以为是。如今才明了对于提高后进生学习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最有效

3、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以前愚昧的以为后进生本来学习就不太好,就不要读那么多书吧,现在才明了“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在过去的教学生涯中,也关注过书籍,但都是文学类的书籍,读了苏大师的教导才知识原来科普和自然书籍也是如此重要,苏大师说“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受到苏大师的感召,在网上查找了科普类书籍,才发觉是我太愚钝,原来现在有这么多有趣的科普读物,也由此定下了本学期的读书计划,本学期的阅读时间由原来的文学类转为了自然科学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让自己有不一样的思维。苏大师讲“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

4、解地阅读的人,他就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结合他在后面几章讲到的“家庭要有教育素养”和他对后进生的实际分析,回想班里的学生,也就豁然开朗啦。过去总以为,把东西越简单化越好,这样学生好掌握,恨不得把所有困难的知识都以最简单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现在才知道,原来我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一个不会动脑的学生,一个从来没有参与过脑力劳动的孩子,怎么会越来越聪明呢?以前看薛瑞萍的班级日志中说对学生要“以静传静”,所以我也照着来做,虽然也有成效,可却不明白大声呵斥的坏处,是因为如果大声呵斥会容易激起脑皮层的激动,学生一激动就会大声的说话,这时教师会大声的说话,这样下去只会让学生变成“一群难对付的人”。同时又庆

5、幸和苏大师有着一样的心理,当我看到苏大师写到“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是从来不打不及格分数的。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着思想的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溪流。郁郁不乐,情绪苦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使掌握情绪冲动和思维的情绪色彩的皮层下中心停止工作。”我觉得我就是跟在苏大师身后的一员追随者,有一种恰逢知己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 1918-1970,当我看到他的出生年代和他的教育理念时我惊叹到,中国的教育在 21 实际的今天还是远远落后的,落后的不是硬件,而是我们教师的思想,是家长的思想。多么羡慕苏大师的学生,在我们中国人民还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

6、去观察大自然,在一起开展诗歌朗诵会,上“思维课”,跟着老师的思维周游世界、博览群书,大家一起研究文学、地理、历史、科学在我们还在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年代,我们的苏大师就已经懂得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来关注学生,就已经开始做教学研究了。并且提出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应该是每一个家长的必备知识。”不想过多去苛责别人,也不能,只能说自己的愚钝和愚昧,直至今日方觉如梦初醒,希望为时不晚。苏大师讲:“今天把种子播种到修理得极好的土壤里去,却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今天所做的工作,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对它作出评价。这是教育工作的非常重要的规律性之一。它要求我们始终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这就是永恒的经典,但愿我今日的顿悟能够在多年后圆我初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