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对比阅读.2015年2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510220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对比阅读.2015年2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2015年2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2015年2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2015年2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师表》对比阅读.2015年2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对比阅读.2015年2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出师表对比阅读班级 姓名 出师表对比阅读(1)(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 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2、(3)其谁可而为之( )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3.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 ;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 (用原文回答)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6.从本文看,祁黄羊是个(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大公无私、不顾一己恩怨)的人。出师表对比阅读(2)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

3、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今贼适疲于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还于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B.以奉先帝之遗愿 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 水落而石出者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是人

4、多以书假余8.翻译下面句子。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9.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出师表对比阅读(3)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下贤 )注:稷(j):人名。乘(shn):量

5、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 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庸:怎么。 “骜”同“傲” 。 霸王:霸王的事业。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躬耕于南阳( ) (2)猥自枉屈 ( ) (3)攘除奸凶( ) (4) 先帝不以臣卑鄙( ) (5)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 (6) 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11、翻译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每句限一处) (2 分)(1)咨 臣 以 当 世 之 事 (2)一 日 三 至 弗 得 见1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 告之于帝 B、则 攸

6、之、棉、允之任也 入则无法家佛士C、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中有足乐者 D、遂见之 公将鼓之14、理解填空。( 2 分)杜甫在蜀相 一诗中写道:“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甲文中最能休现诸葛亮“两朝” 、 “老臣心”的句子是: 。齐桓公一日之内,数见布衣之士,亦可谓“三顾频频” 。乙文中最能表现他这样做的理由的句子是: 。15、甲文中的刘备与乙文中的齐桓公有何共同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3 分) 16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317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18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出师表对比阅

7、读翻译(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第一卷)【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祁

8、黄羊回答说:“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好的!”就任用了解狐。居住在国度里的人都称赞这件事。过了一些时候,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 ”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晋平公又称赞说:“好的!” ,就又任用了祁午。居住在国度里的人又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真好啊,祁黄羊的话。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出师表对比阅读(2)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

9、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译文】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饭吃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金沙江,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南蛮)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做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南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

10、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出师表对比阅读(3)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译文】齐桓公拜见小臣稷,一天之中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跟随着的人说:“乘万乘的君主见一个平民,一天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也可以停止了吧。 ”桓公说:“不是这样的。那些看不起爵位俸禄的士人,当4然会轻视他的君主;他的君主如果看不起 中原 霸主的地位,当然也会轻视士人。纵然小臣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于是一个接一个来朝

11、见齐桓公,没有不来朝见的。 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1)1.(1)给予 (2)痛心遗憾 (3)做、担任 (4)过了2. (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 ,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3.(1)亲贤臣,远小人(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4.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出师表对比阅读(2)5.寄:托付攘除:铲除宜:应该适:适逢,恰巧遇到6.B 7.D8.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和效忠陛下您的职责、本分。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译错的

12、酌情扣分)9.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出师表对比阅读(3) 10、 (1)躬:亲自。 (2)猥: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攘:排除,铲除。 (4)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5)弗:不,没有。 (6) 轻视 11 (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做官扬名。12、 (1)咨 臣 /以 当 世 之 事 (2)一 日 三 至 /弗 得 见 13、 C 14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15 共同点是:他们都非常重视人才,或礼贤内下士,求贤若渴。 (1 分)当今世界,各种竞争日趋激烈,谁赢得了人才就能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我们应该创造更加良好的氛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2 分。能围绕人才,联系实际来谈即可)16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17(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 ;(2)都是求贤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 (1 分)18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