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都区丁沟中学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508394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江都区丁沟中学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江都区丁沟中学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江都区丁沟中学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江都区丁沟中学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江都区丁沟中学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江都区丁沟中学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江都区丁沟中学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丁沟中学 2013 届高三考前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掠夺性开采,储量锐减。B正如“西部大开发”给西部带来发展机遇一样,自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方针以来,东北这块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C他虽然是电子专业的高材生,但这次也没看懂电脑屏幕上那条显示错误的命令。D杭州西泠胜迹不同凡响,不说别的,只举 1919 年著名学者康有为所题“湖山最胜”石刻,可知它是杭州景点中的一颗明珠。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 20 个字。

2、(4 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海拔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在这里发射卫星,可以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同时坚实的地质结构,对地面发射设施设备、跟踪测量、通讯布网有利。这里,晴好天气多,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交通通讯方便,为运输火箭、卫星和燃料提供保障。因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被称为“天然发射场” 。_ 4、阅读下面两则银行职员的招聘广告,按要求答题。 (5 分)某外国银行:高中毕业。有实践经验者优先。细心,注意细节;耐心,友好。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企业产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某国内银行:本科学历。英语 4 级

3、以上,电脑 2 级以上。身高 160米以上,五官端正。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长于沟通。附 5寸生活照片。请就两则广告的招聘条件加以评述。_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唐子畏墓志并铭明 祝允明子畏死,余为歌诗,往哭之恸。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子畏性绝颖利,度越千士。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惊称之。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气。不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诗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余亦报以诗,劝其少加弘舒,言万物转高转细,未闻华峰可建都聚。惟天极峻且无外,故为万物宗

4、。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德广常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之曰:“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己愿,便可褫襕幞,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即墐户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四书者,繙讨拟议,祗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己未,往会试。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二场后,有仇富子者,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诏驰敕礼闱,

5、令此主司不得阅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蹔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其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既复为人请乞,烦杂不休,遂亦不及精谛。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而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节选自明代散文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父没,子畏犹落落 落落:大方的样子B若勿售,一掷之耳 售

6、:考中C取前所治毛氏诗 治:研究D逮主司出,同讯于廷 逮:等到6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唐子畏“个性卓异”的一项是(3 分) 殊不屑事场屋 褫襕幞,烧科策若勿售,一掷之耳 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不复辩,与同罚 放浪形迹,翩翩远游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唐子畏起初不喜结交任何人,但在听了作者劝言后,开始认可作者的观点,后来两人在情感上非常投合,但他仍然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B唐子畏的父亲非常看好唐子畏的未来,认为他可以成就美名;同时也心存忧虑,即唐子畏可能难以成就家业,最终,这位父亲的话竟基本应验了。C唐子畏虽然不很热衷科举,但也一度闭门苦读,在乡试乃至

7、会试中都考出了第一的成绩,但因其卓尔不群的个性,使他没能在仕途上春风得意。D唐子畏作画总是追求唐宋名匠的风韵,四方之士都仰慕他,无论贵贱贫富,每天到他家索要文词诗画,而他总是随意应允他们。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4 分)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3 分)无贵贱贫富,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轼谁作桓伊 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注: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与友人柳子玉一同南下

8、,次年二月于金山送别柳子玉。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1)词中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 分)(2)本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 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分)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阳 光彭学明春天的阳光,像一河涨起的春水,载着桃红水绿,满山奔走。于是大地暖和了,湿漉漉的水气从泥土里蒸发出来。睡在泥地的阳光,伸出温情蜜意的舌尖,在泥土的胸膛舔啊,舔呀,千次万次,阳光把他的爱情和生命全部奉献。冻了一冬的泥土因此长出感情的

9、草、生命的树和爱情的花朵为阳光回报。那些花朵,本就是为爱情而来的,本就是感情泛滥四处开放的,如今有了阳光的温情和抚弄,就更是漫山遍野吐露芬芳。阳光,一个本领高强的摘花手,让我们羞愧汗颜。阳光看农人们如何把春天浸泡成一方种子,发芽、抽苗,变成风景。等一切都满含春的情意,绿成诗的意象时,阳光站起身子,到夏天去了。夏天的阳光,像一匹横空出世的火马,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奔突而来,坚硬的蹄声左冲右杀,踏起一路黄尘、青烟。这时的阳光最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红的唇指一如炭火,搁在哪儿哪儿都疼,于是女人穿了裙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让阳光乱拧。 诗经里留下的男人女人,赤脚穿过雨巷,长发湿漉,疑是戴望舒身

10、边移动的丁香。亲切的阳光与他们并肩行走,隔世的话题越拉越长。阳光和人来到草地,草地的绿不再柔弱而很坚强。阳光和人来到河边,河边的景致不再新鲜而很老陈。夏天的阳光,是水中的阳光,只有水中浸泡时,我们才感到阳光是那样软和、湿润与可爱。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回田田的荷叶,永居水乡,翻动棹歌。可是秋天要来的,秋色会愈来愈重地挂我们的窗棂与屋檐。那阳光会依旧照在一把紫砂茶壶上,照在几串沿墙挂着的红辣椒上,依旧会钻进秋天的林子里又唱又跳,把树叶染得红红、黄黄。阳光走到田里,田里的水稻就会成熟。阳光走到地头,地头的庄稼就会吐香。阳光走到树上,树上的果实就会流蜜。即便是土,阳光也会将之踩出芬芳。抚摸千年不改的芳醇

11、,辛苦一世的人们开始唱歌,没有词,没有曲,就是那么灿烂的几吼,就有滋有味,无限情思。小桥流水,红掌清波,柴门紫烟,都如远行的乡人年年奔跑在秋色民歌。那些牛、羊、猪、狗,则永远都是一群活活泼泼的动词,在民歌下走动,民歌下成长。当我们把秋天收进仓库以后,我们往往来不及给秋天道个好,就不知是谁从遥远的西北派出一夜寒流,让三九隆冬乘坐一地冰霜抵达民间。阳光,不再是守家的乡人每天早出晚归,而是远行的游子肩扛乡愁,留下背影。又冷又疲的日子,我们围着炭火,却总朗不起一颗心事赶走冬天的阴沉,总怀念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好享受。可是阳光,你会回来么?你是否独上高台、一脸泪光地打望着我们? 阳光来了!阳光穿着布鞋

12、!阳光来到他曾经来过的地方数他熟悉的村庄、熟悉的景致!那几堵院墙还在么?那几排篱笆还在么?那几株柳树还在么?在咧!那叫二爷来我身边坐坐吧,我想听他的二胡!白胡子二爷就拖把二胡在阳光身上坐了,受伤和不受伤的音符在老人和乡间的角角落落走走停停,越走越真。学校的大草坪里,阳光正翻晒着一群看书的孩子和电脑照排的字符,整个草地满门书香。字符们,正排着队,教孩子们认识道路和世界,认识智慧和思想。字符说,这个世界不但充满了善良与美丽,也充满了邪恶与丑陋,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沟与角落,往往生长着肮脏与丑恶,把某些人的良心与道德赶得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世俗、势利、缺乏斗志、忘记正义,于是我们多么希望有自然的阳光

13、温暖我们皮肉的同时,更有精神的阳光照耀我们的骨髓。阳光,我们一生一世的亲戚,我们永远需要与你把酒对歌,握手叙情,永远需要你的恩赐与抚慰。 (选自 2012 年第 5 期文苑经典美文)11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 (4 分)12文章对阳光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七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4 分)1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6 分)1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阳光”为题的用意。 (6 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脸与法治林语堂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

14、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在好的方面讲,这就是中国人之平等主义,无论何人总须替对方留一点脸面,莫为已甚。这虽然有几分知道天道还好,带点聪明的用意,到底是一种和平忠厚的精神。在不好的方面,就是脸太不平等,或有或无,有脸者固然极乐荣耀,可以超脱法律,特蒙优待。而无脸者则未免要处处感觉政府之威信与法律之尊严。所以据我们观察,中国若要真正平等法治,不如大家丢脸。脸一丢,法治自会实现,中国自会富强。譬如坐汽车,按照市章,常人只许开到三十五哩速度,部长贵人便须开到五十六十哩,才算有脸。万一轧死人,巡警走上来,贵人腰包掏出一张名片,优游而去,这时的脸便更涨大。倘若巡警不识好歹,硬不放走,贵人开口一骂, “不识你的老子” ,喝叫车夫开行,于是脸更涨大。若有真傻的巡警,动手把车夫扣留,贵人愤愤回去,电话一打警察局长,半小时内车夫即刻放回,巡警即刻免职,局长亲来诣府道歉,这时贵人的脸,真大的不可形容了。不过我有时觉得与有脸的人同车同舟同飞艇,颇有危险,不如与无脸的人同车同舟方便。比如前年就有丘八的脸太大,不听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