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50814 上传时间:2017-07-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摘要】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登记 2005 年 7 月2006 年 9 月连续入院 136 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头颅 CT 或 MRI 扫描结果分为 LI 组及非腔梗组(NLI 组),单发腔梗组(SLI 组),多发腔梗组(MLI 组),引入 logistic 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LI/NLI 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体育锻炼,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 ,低密度脂蛋白(LDLC) ,纤维蛋白原方面有差异;多元 logistic 回归示 L

2、I 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高密度脂蛋白。(2)SLI/MLI 组在高血压家族史,脑白质变性,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 ,HDLC和纤维蛋白原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1)LI 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LI 发病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和HDLC ,高血压是危险因素,HDLC 是保护性因素。(2)SLI 和 MLI在发病危险因素上有差异,有高血压家族史和脑白质变性者易患MLI,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 ,纤维蛋白原高,HDLC 低者易患 MLI。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高血压 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3、LI)是国人常见的缺血性脑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卒中类型,在我国脑血管疾病中占 19%。LI 的发病机制较有争议:Fisher 的研究提示长期的高血压导致的小动脉疾病是 LI 的主要病因,另外一些发现提示 LI 可能跟心源性栓子,同侧颈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大动脉疾病有关1,2 。国内外学者对 LI 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不同主要原因在于:调查人群不同;研究指标不同;测量手段各异;诊断标准不统一;多采用单因素分析,缺乏多因素分析。本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是:(1)LI 发病的危险因素。(2)LI 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单发 LI 与多发 LI 的发病危险因素是否有差异。

4、1 对象与方法11 入组标准 年龄 40 岁以上;首次发病,大脑半球的病变;意识清楚;无明显语言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颅 CT 或 MRI 扫描诊断为 LI 或非 LI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 排除标准 年龄 80 岁以上;脑出血,Binswanger 病,混合型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严重系统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肾,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 NYHA 评分/级等)。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13 研究对象 我院神经内科从 2005 年 7 月2006 年 9 月住院诊断并经头颅 CT 或 MRI 证实的 136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 81 例(595%) ,女 55

5、例(405%) ;年龄 4080 岁,平均年龄(6712946) 岁。LI 74 例(单发 39 例,多发 35 例),平均年龄(6680890) 岁;NLI62 例,平均年龄(6710900) 岁。14 方法141 详细询问病史,收集并进行分析的因素 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脑白质病变,缺血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史,体育锻炼,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尿素氮,肌酐)。142 颅脑 CT 和 MRI 检查 为保证影象学诊断的客观性及准确性,本过程均由两名影象专科医师独立完成,且事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无了解,对于有

6、异议的结果最终由课题小组讨论确定。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15 统计分析方法 将入组病人分为 LI 组(SLI 及 MLI)和 NLI 组,对 LI 组/NLI 组,SLI 组/MLI 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分类或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以 LI/NLI 组为因变量,以前述 18 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行多元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资料处理采用 SPSS110 软件进行分析。2 结果21 SLI 组和 MLI 组有关资料 见表 1。SLI 组/MLI 组在高血压家族史(P=0022) 和脑白质变性(P=00

7、39) 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有高血压家族史和影像学提示有脑白质变性的患者更易多发腔梗,而在别的危险因素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22 SLI 组与 MLI 组的检验指标比较 见表 2。SLI 组/MLI 组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这 6 个因素中存在统计学差异,余项无统计学差异。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时容易发生 MLI。23 LI 组与 NLI 组有关资料比较 见表 3。LI 组/NLI 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体育锻炼方面有统计学差异

8、,提示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目前吸烟的患者容易发生 LI,而有规律体育锻炼的患者则不易发生 LI,在其他危险因素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24 LI 组与 NLI 组检验指标的比较 见表 4。LI 组/NLI 组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当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时容易发生 LI。25 LI 组与 NLI 组多元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 见表 5。LI 的发病主要与高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有关,有高血压者发生 LI 的可能性大,而高密度脂蛋白越高,发生 LI 的可能性越小。表 1 SLI 组/MLI 组有关资料

9、比较(略)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表 2 SLI 组/MLI 组检验指标的比较(略)表 3 LI 组/NLI 组有关资料比较(略)表 4 LI 组/NLI 组检验指标的比较(略)表 5 LI 组/NLI 组多元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略)3 讨论LI 是指范围为 02 20 cm 居于脑深部的梗死,目前认为其较为完整的定义为:由于大脑深穿支动脉狭窄、闭塞所引起的微小动脉阻滞缺血和坏死,最后形成直径不超过 20 mm 小腔的一类梗死35,尤其是多发的无症状的 LI 可能是局限性中风和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准确的诊断腔梗是困难的,准确的诊断仅能通过神经病

10、理证实。磁共振弥散加权(diffusionweighted MRI)能在卒中发生几小时内发现急性缺血灶。而 CT,MRI 相对不敏感6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有 40%患者急诊未发现腔隙灶,因此本研究中为尽可能做到诊断的客观性及准确性,本过程均由两名影象专科医师独立完成,且事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无了解,对于有异议的结果最终由课题小组讨论确定。上一页 1 2 下一页目前对 LI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其与其他类型脑梗死有所不同。通常认为高血压是 LI 的最主要病因,而高血压所致的小动脉透明变性,微细动脉粥样硬化及纤维素样坏死进而导致 LI 是其

11、重要发病机制,此外高血压还可导致颈动脉硬化形成斑块,从而成为 LI 的潜在危险因素79 。有作者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高血压是 LI 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0,11 。也有作者的研究不支持这一观点,认为高血压在 LI 发病中的作用并不比在其他类型的缺血性卒中更重要12 ,LI 病人高血压发病率与局灶性脑梗死人相比无统计学差别。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有高血压者易发生多发 LI,如 Tegeler 等13认为高血压与多发 LI 有关。本研究发现无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结果都显示高血压是 LI 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易发多发 LI。糖尿病一般被认为是 LI 发生的第二大危险因素,约有 3

12、0%左右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的 LI 患者伴有糖尿病史,本研究中这一比例为 22%,You 对 203 例LI 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肯定了高血压和糖尿病是 LI 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发现吸烟在 LI 的发病中也占据重要位置14,而 Konemori 则认为糖尿病与 LI 之间的相关性较小,而本研究的结果与 You 的一致。近年关于血脂与 LI 的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发现 LI 的发病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Ll 的发生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相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者,高密度脂蛋白低者易有

13、LI 的发生。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时,发生多发 Ll 的可能性大,这可能与上述因素广泛作用于颅内血管,并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而引起多发 Ll 有关。本研究还发现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时 LI 发病的可能性将增加,而影像学检查提示有脑白质变性者易多发 LI,与 Arauz 的结果一致15,另外有规律进行体育锻练者不易发生 LI。【参考文献】1 Bamford JClassical lacunar syndrom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58392 Donnan GA,Norrving B,Bamford JMCla

14、ssification of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subcortical strokeM2nd edOxford :Oxford Medical Publications,2002:27343 Fisher CMLacunes :small,deep cerebral infarctsJNeurology ,1965:15(8):774844 Fisher CMLacunar stroke and infarcts:a reviewJNeurology ,1982:32:87165 Millikan C,Futrell NThe fallacy of the l

15、acune hypothesisJStroke ,1990;21:12576 Donnan GA,David SMNeuroimaging the ischemic penumbra,and selection of patients for acute stroke therapyJLancet Neurol,2002:1(4):417257 史晓丽 多发腔隙脑梗死的决定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J 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5:3(4):2118 Kappelle LJ,Koudstaal PJ,Gijn V,et alCarotid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l

16、acunar infarction:a prospective studyJStroke ,1998:19:10936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9 Ghika J,Bogousslavsky J,Regli FInfarcts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deep perforator from the carotid systemJNeurology ,1989:39:5075110 Shintani S,Shiigai T,Arinami TSilent lacunar infarction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