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HM1与阿尔茨海默病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50762 上传时间:2017-07-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ALHM1与阿尔茨海默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CALHM1与阿尔茨海默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CALHM1与阿尔茨海默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CALHM1与阿尔茨海默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CALHM1与阿尔茨海默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ALHM1与阿尔茨海默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ALHM1与阿尔茨海默病(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CALHM1 与阿尔茨海默病作者:孙素霞 李文军 邹飞【关键词】 CALHM1;阿尔茨海默病;钙浓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是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的记忆、认知障碍。显著的病理特征是以 淀粉样蛋白(amyloid ,A)为核心成分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和以异常过度磷酸化的 tau 蛋白为核心成分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 1 ,2 。AD 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代谢、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目

2、前已确定与 AD 相关的基因有 4 种,分别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 基因、早老素 2(presenilin 2,PS2) 基因和载脂蛋白 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基于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研究表明,上述 4 种基因只能解释 AD 中 50%与其相关,提示还有其他与 AD 相关的基因3,4 。最近发现一种新的基因 钙平衡调节基因 1(calcium homeostasis modulator 1,CALHM1),该基因可通过调控细胞内 Ca2+浓度来调节 A 的生

3、成,从而促进 AD的发生5 。本文主要阐述 CALHM1 基因的特性及其与 AD 发生2之间的关系。1 CALHM1 特性DresesWerringloer 等利用 TissueInfo 方法筛选到位于海马区、与 AD 发生相关的基因 FAM26C,并为其命名为CALHM1。 CALHM1 基因定位于 10 号染色体 q24.33 位点,编码一个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 ) 、包含四个疏水区和两个 N 端糖基化(分别位于 N74 和 N140 位点)序列。CALHM1 基因表达的糖基化蛋白主要表达于成人脑组织中,其他组织器官表达量非常低或未检出。免疫荧光检测结

4、果显示 CALHM1蛋白主要定位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5 。CALHM1 蛋白单体不能构成功能性的离子通道,但可在细胞内以非还原状态形成二聚体和三聚体,进而构成离子通道的孔径。CALHM1 蛋白与 N甲基 D门冬氨酸(NmethyDaspatrate,NMDA )受体非常相似,通过比较他们的序列,发现二者都包含一个高度保守的、位于 C 端第二个疏水区的 N72 位点,该位点发生突变后,CALHM1 蛋白形成的通道对Ca2+的通透性将会被抑制。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发现 CALHM1 蛋白形成的通道可渗透 Na+,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发现,CALHM1 蛋白形成一种构成性的 Ca2+选择性阳离子

5、通道,这些结3果表明 CALHM1 是一种与其他 Ca2+通道不同的、新型的 Ca2+通道5 。2 CALHM1 可调控胞质中 Ca2+浓度在结构上 CALHM1 与 NMDA 受体存在许多相似性,二者都包含三次跨膜区和一个回流环,这些结构可帮助他们形成离子通道的孔径。因为部分 NMDA 受体是一种膜蛋白,可介导 Ca2+通过细胞膜,调节胞内 Ca2+浓度,所以推测 CALHM1 也可能形成细胞质膜和内质网膜上的 Ca2+通道,控制胞质中 Ca2+的水平,Dreses Werringloer 等研究的结果证明该假设存在5 。过表达胞内CALHM1 蛋白可促进胞外 Ca2+流入胞内,通过使用相关

6、通道工具药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 CALHM1 的胞外 Ca2+内流不能被已知的钙通道的阻断剂(如:Nifedipine ,SNX482 ,DTL 等)所阻断,但能被非特异性的钙通道阻断剂(Co2+ ,Ni2+)所阻断;证明CALHM1 可在细胞膜上形成离子通道介导 Ca2+内流,而且CALHM1 所形成的离子通道有别于以前所知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oltage gated Ca2+ channel,VGCC)和钙池调控钙离子进入(storeoperated Ca2+ entry,SOCE ) 5,6 。3 细胞内 Ca2+浓度与 AD 发生之间的关系4早在 1987 年,就有研究认为细胞内

7、Ca2+稳态失衡与 AD 发生之间存在一定关系7 。随着研究的深入,多数学者认为细胞内Ca2+稳态失衡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促进 AD 的发生,一方面 Ca2+稳态失衡可影响与 AD 发生密切相关的 A 的产生和代谢,另一方面Ca2+稳态失衡可影响 tau 蛋白的产生和代谢;反之,这些与 AD 发生相关的病理蛋白的过度积聚又可促进细胞内 Ca2+稳态的进一步失衡,进而促进神经元功能的进一步紊乱和神经元的退行性疾病,诱导 AD 的发生。随后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假设,如 PS1/PS2 基因的突变可影响内质网中 Ca2+的释放和胞外 Ca2+通过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toreoperated channel

8、s,SOC)进入细胞内,从而诱导家族性 AD( familial AD,FAD )的发生8 。尽管缺乏 AD 病人脑细胞中确实存在 Ca2+稳态失衡的直接证据,但病人尸体的检验结果证明脑细胞中钙依赖的蛋白酶含量显著增加9 。4 CALHM1 与胞内 Ca2+浓度及 AD 发生之间的关系随着 AD 病因的研究,细胞内 Ca2+稳态失衡诱导 A 增加的假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该假说认为,AD 是一种由于基因缺陷直接或间接改变 APP 基因表达或其酶解过程从而影响 A 聚集稳定性的病理综合征,A 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逐渐改变,聚集态的A 积累形成 SP 和过度磷酸化 tau 蛋白为核心的 NFTs

9、10 。在已发现的 4 个 AD 基因中,APP 、PS1 、PS2 的变异都导致 A 生成增5加11,12 ,载脂蛋白(Apo)E4 则影响 A 的沉积。细胞中 Ca2+浓度也可显著影响 APP 的加工过程,促进 A 的生成13 。在N2a 细胞中过表达 CALHM1 可显著抑制细胞外 A 的产生,同时增加 sAPP 的含量,但不影响 APP。对晚发型 AD(LOAD)病人和正常人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5 ,CALHM1 基因的单核苷酸序列存在两个非同义突变rs2986017(+394 C/T;P86L) 和 rs17853566(+927 C/A;H264N),其中 rs17853566 多

10、态性是指氨基酸序列中的第 86 位点的脯氨酸被亮氨酸所取代,导致 CALHM1 蛋白功能丢失,减少细胞膜对Ca2+的渗透性,胞内 Ca2+浓度下降,进而影响 APP 的加工过程,促进 A 的产生和聚集,最终诱导 AD 的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若有一个 CALHM1 副本可使 AD 的发病率由 20%增加到 44%,若是有两个 CALHM1 副本则发生 AD 的可能性增加为 77%。其中rs17853566 多态性在 AD 病人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相对于细胞外和内质网等钙库,胞质中 Ca2+浓度相对较低,胞质中 Ca2+浓度的稳定受控于胞膜上的 VGCC、SOCE、CALHM1和 C

11、aATP 酶通道和内质网膜上的钙泵(SERCA) 、兰尼定受体(RyR)、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介导的受体调控的钙通道(receptor operated calcium channel,ROC)和 CALHM1;PS6蛋白发生突变后可增加 IP3R 和 RyR 介导的内质网中 Ca2+释放,并抑制 SERCA 将胞质中 Ca2+泵入内质网,从而升高胞质中 Ca2+浓度;CALHM1 基因发生突变后功能丢失,引起内质网中 Ca2+的被动释放,同样升高胞质中 Ca2+浓度。胞质中 Ca2+浓度的升高可促进 淀粉酶和 淀粉酶对 APP 的剪切过程,从而增加 A 的生成。反之,若 CALHM1

12、基因为发生突变,Ca2+可正常通过CALHM1 通道,从而促进 淀粉酶对 APP 的剪切过程,减少 A的生成。因此,细胞内 Ca2+稳态失衡可影响 A 的产生和代谢,提示细胞内 Ca2+稳态失衡可能是 AD 的病因之一13(图 1 所示)。但也有文献报道,CALHM1 基因的多态性与 AD 发生之间不存在相互关系1416 。5 结 语CALHM1 是表达于成人脑组织细胞膜和内质网膜、分子特性尚未完全清楚、构成性的 Ca2+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与 NMDA 受体具有许多相似性,可调节胞质中 Ca2+浓度,但与 VGCC 和 SOCE 等通道明显不同。CALHM1 发生突变(P86L)后可通过改变胞

13、内Ca2+浓度调节 A 的产生和聚集,从而增加 AD 发生的危险性。这些结果为脑神经系统中 Ca2+稳态失衡和 APP 代谢异常参与 AD 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更多的证据,也提示 CALHM1 是否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诊断和治疗 AD 的分子靶点。7【参考文献】1 Mattson MP.Pathways towards and away from Alzheimers diseaseJ. Nature,2004;430(7000):6319.2 Hardy J,Selkoe D J.The amyloid hypoth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progress and

14、problems on the road to therapeuticsJ.Science,2002 ;297 (5800):3536.3 Serretti A,Olgiati P,De Ronchi D.Genetics of Alzheimers disease.A rapidly evolving fieldJ.J Alzheimers Dis, 2007;12(1):7392.4 Cacabelos R,FernandezNovoa L,Lombardi V,et al.Molecular genetic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agingJ.Method

15、s Find Exp Clin Pharmacol,2005(Suppl A);27:1573.5 DresesWerringloer U,Lambert JC,Vingtdeux V,et al.A Polymorphism in cALHM1 influences Ca2+ Homeostasis,A Levels,and alzheimers disease riskJ.Cell,2008;133(27):114961.86 Tanzi RE,Bertram L.Alzheimers disease:the latest suspectJ. Nature,2008;454(7205) :

16、7068.7 Khachaturian ZS.Hypothesis on the regulation of cytosol calcium concentration and the aging brainJ.Neurobiol Aging,1987;8(4):3456.8 LaFerla FM.Calcium dyshomeostasis and intracellular signall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J.Nat Rev Neurosci,2002;3(11):86272.9 Green KN,Smith IF,Laferla FM.Role of calcium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