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503551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明代永乐、宣德之后,“台阁体”形成,朝野书法处于既狂热又单一的时期。至成化、弘治年间,人们的审美意识才有所改变,出现了规模较大的草书热。且这些草书家们带有很强的叛逆意识,对明代“台阁体”书法产生强烈冲击,“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书法也随之产生。一“南安体”是指张弼草书。张弼(1425-1487),字汝弼,号东海,华亭人。成化进士,官至南安知府,故称“张南安”。“南安,小郡也,以张故为名邦。”1张弼为官廉正,为人重气节,极有声誉。其公务之余雅爱诗书,不务家产,双袖清风,有“神仙太守”之称,朝廷官员及社会名流,多愿交之。张弼以狂草名世,王鏊震泽集赞曰

2、:“其草书尤多自得,酒酣兴发,顷刻数十纸,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坠石,瘦如枯藤,狂书醉墨人间,虽海外之国,皆购其迹,世以为颠张复出也。”2李濂松渚集谓其:“草书天趣逸发,论者推为一代冠冕。”3李东阳送张君汝弼知南安诗序更是大加赞叹:称其“尤雄于草书,乞其门者,踵接无虚日,卷轴填委,声名遍天下。”4张鼐先进旧闻还载其逸事:“东海张先生守南安时,各郡收兵议赏,武夫悍卒乃唯愿得侯墨妙,而过客亦往往罢诛求焉。岁以笔札佐郡费类此。”5其草书名动朝野,与此可见一斑。且以书法作品充当了不少郡用经费,这在书法史上也属罕见。关于张弼草书的渊源,其友李东阳刘户部所藏张汝弼草书诗记曰:“自言早学宋昌裔,晚向怀素逃

3、形踪。”6成化离明初不远,故学习宋广(昌裔)书法易见真迹。又因宋书源于怀素,张弼便寻根溯源“取法乎上”应属事实。若将张弼草与宋广比,显然笔法变化丰富,结体多取横势,带有一定的章草隶意。章法错落跌宕,似乎亦受张旭、宋克影响。张弼草书多乘兴应酬之作,给人以乱头粗服缺少精致之感,他自己也深知这一点。程敏政程篁墩集载:“曩予问东海索书,辄谢曰:侍偶然有得意者,当举以为赠,不敢取应酬者塞命也。然竟不获其所谓得意者,恒以置憾。”当好友才子学士程敏政向张弼索书时,其不想敷衍了事,想认真创作满意作品赠之,但直到逝世也未能如愿。可见他对一往的创作并不满意,还还没有达到其所追求的境地。李东阳记张弼艺事自评曰:“书

4、不如诗,诗不如文。又云:大字胜小字。予戏之曰:英雄欺人每如此,不足信也。”7 张弼自评文一诗二书三自有道理,世人爱好与艺术家的追求产生距离不足为奇。而所谓“大字胜小字”却有“英雄欺人”之谈,因其腕力不足在大字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如其草书唐诗轴(图一)笔力纤弱,难以让人称道。正德后吴中书家崛起,张弼书名几被湮没,且对他的批评也逐渐增多。祝允明书述谓其:“始者尚近前规,继而幡然飘肆,虽名走海内,而知音叹骇。”8杨慎墨池琐录云:“张东海名曰能草书,每草书,凿字以意自撰,左右缠绕如镇宅符篆。文徵明尝笑之云:草字集韵尚未经目,何得为名书耶?”9显然皆对张弼晚年的草书过分狂放不满。故其邑人董其昌容台集云:“

5、东海在当时以气节重,其书学怀素,名动四夷,自是吴中书家辈出,声价少减。然行狎书尤佳,今见之者少耳。”董氏认为张弼行书水平在草书之上,他希望从另一个角度来确定张弼的历史位置。历史的看,张弼草书的出现,其意义不只是体现在书法水平上,在打破“台阁体”束缚倡导个性书风方面功绩尤著,故今人傅申说:“张弼出现后,草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张弼一反他家乡松江盛行的风格,他主要写狂草,倾向于去除章草的成分。他的作品完全背离宋克、陈璧、沈度、沈粲等人所代表的元末明初阶段的传统。张弼的书法标志着一种新倾向的开始,到祝允明时达到顶峰。”10所论颇具慧眼。在张弼草书的影响下,一个善草书的群体沿波而起。王世贞艺苑卮言曰:“

6、有张天骏者,亦华亭人,以书直内阁,至工(礼)部尚书。用南安体,更变轻弱。”11王氏在此明确地提出了“南安体”,并举出追随者的代表张骏。张骏(?1509),字天骏,号南山,景泰举人,因工书选为中书舍人,直文华殿书办。正德时为太监刘瑾所用,以抄录功由光禄寺卿升为礼部尚书,也因此沾有阉党之污。续书史会要谓其书:“宗怀素,得其龙蛇战斗之势,论者病其伤于雕琢,又似婢学夫人,故居于张东海之下。”12世人将其与张弼合称“二张”,张骏草书较之张弼更加懦弱狂怪,瞩其自书诗册(图二)便会一目了然。“南安体”的代表书家还有萧显(1431-1506),字文明,山海卫人,成化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善草书,李东阳谓其

7、“为书尤沉著顿挫,自成一家,卷轴遍天下,传至外国。后来者,殆鲜及云”。13其曾作草书寄陈献章,陈氏作诗三首以记之,其一曰:“草圣留情累十春,熙熙穆穆果何人。如今到处张东海,除是谭生解识真。”14陈献章认为萧氏的草书境界很高,是得张弼草书真谛者。张弼子辈多承家法而善草书,季子张弘至,字时行,号龙山,弘治进士,官至户部给事中。云间志略谓其“草书得三昧法,有父风,时比之芝旭、羲献”。15“弘至子其湜,字季琰,善诗,草书有祖风。”16此外著名者如邵圭、廖辅、张元澄、王守仁等皆善草书,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张弼的影响。二在张弼的影响下,草书向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借鉴于张弼的草书精神,而着意于对历史上草书大家

8、学习,使草书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如祝允明等人的出现;另则将张弼草书中柔媚狂怪进行扩大,使草书走向异端,导致了“南路体”、“梅花体”的产生。“南路体”的代表人物是杨珂,字汝鸣,余姚诸生。学从王明阳,隐居秘图山。丰坊书诀评曰:“杨珂书,如胠篋偷儿,探头侧面”。王世贞艺苑卮言亦云:“杨秘图珂者,初亦习二王,而后益放逸,柔笔踈行,了无风骨,此皆所谓南路体也。” 17“南路”是指从南面路上所来的风,即南风。左传襄公十八年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竟,多死声,楚必无功。”18故“南路体”泛指柔弱“了无风骨”的书法,大有贬意。如“徐霖字子仁,正、行俱精,雅好堆墨书,神彩烂然

9、,觉骨不胜肉耳。”19“王逢元子新,习圣教、欧、虞、苏、黄诸体甚精,径寸而上,稚弱毕备。”20“罗文恭洪先,颇秀润,出圣母帖,而丰肉少骨,秾媚有之,苍老不足。”21人们都视为“南路体”书风。“梅花体”是指草书向着野狐禅方向发展的一种布局现象,在章法上标新立异,往往用一个大字覆盖几个小字,左拥右抱前后穿插,形如花朵。初张弼在狂草创作上由于章法的需要,偶尔用之。如其草书元宵有怀南安旧治诗轴(图三),第二行首字“舞”字形较大,右边一条长竖,便将下面的“声”字放于竖的左边,在纵线上没占单独的空间,下字“中”以小相承,左行与“舞”相近的“诗”字亦小,形成了一个大字周围环绕着数个小字,如梅花众瓣团围一般。

10、张弼的作品,虽有安排迹象,但较为贴切。后人对这一特点愈演愈烈,使大草创作走向异端。其代表人物是马一龙,字负图,嘉靖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王世贞艺苑卮言云:“马司业一龙,用笔本流迅,而乏字源,浓淡大小,错综不可识,拆看亦不成章。”22“马负图狂翰,以暴得名,故升、歙之地,亦有习者。”23马氏草书重情轻法,用笔迅速缭绕,结体大小攒合,观者难以卒读,使传统书家们大为不满。项穆在书法雅言总结云:“旭、素飞草,用之无害,世但见草书若尔。予尝见其郎官等帖,则又端庄整饬俨然唐气也。后世庸陋无稽之徒,妄作大小不齐之势,或以一字而包络数字,或以一傍而攒簇数形;强合钩连,相排相纽;点画混沌,突缩突伸。如杨秘图、张

11、汝弼、马一龙之流,且自美其名曰梅花体。正如瞽目丐人,烂手折足;绳穿老幼,恶状丑态;齐唱俚词,游行村市也。”24虽然项穆等对“梅花体”等痛心疾首鞭笞不已,但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不断蔓延。如张诗,字子言,北平人。名山藏谓其:“诗字书放劲,得其一幅,揭之壁间,可以惊人,以足驱鬼。”25驱鬼者,符也。说明张诗之草书狂放线条连绵不断如同画符,笔墨奇怪至极。“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是明人针对当时兴起的流行书风所下的定义。“南安体”开始是中性词,由于后来学习张弼而成一定习气,使其逐渐带有贬义;“南路体”一开始就是讽刺柔靡书风者;“梅花体”开始是狂草创作者的自褒之词,后经过人们的不断批评而成为贬

12、义词了。从关系上看,张弼所创的“南安体”是源头,人们批评其书“虽丰逸妍美,而结法实疏,腕力极弱”“左右缠绕如镇宅符篆。”显然“了无风骨”的“南路体”承袭了“腕力极弱”的特点;而“梅花体”扩大了“左右缠绕”而成。实际上三者在创作意识和审美追求上有诸多的一致性,只是人们在评论时,态度略有不同而已。张弼人品刚正政绩斐然,对其大都言语缓和,而对杨、马等人,则言语激烈,丝毫不留情面。从明代批评者笔下不难发现,他们对于“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的界定非常模糊,经常互相代替混为一谈,使后人难以适从。如王世贞艺苑卮言谓陈淳:“正书初从文氏,欲取风韵,遂成媚侧。行书出杨凝式、林藻,老笔纵横可赏,而结构多

13、疏,亦南路之滥觞也。”26陈淳书法“老笔纵横”,决非“了无风骨”之辈,但只因为其“结构多疏”而归于“南路”。“结构多疏”应是“南安体”的特点之一,于此将二者混为一体了。项穆将张弼、杨珂、马一龙之狂草,统划为“梅花体”,显然将“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三者合而为一。分析诸家评论可将三种书体的特点归纳为四:一是用笔狂放不羁,强合钩连;二是柔笔踈行,了无风骨;三是笔墨粗野,结体多疏;四是一字包络数字,一傍攒簇数形。基本上都是针对缺点而言,也就是说“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当时被传统书家们目为丑陋书法,只要书家有意无意表现出一点苟同,便有被划为此种书风的危险。在此除“了无风骨”为书法大忌外,其他因素,还有必要进行讨论。如以结构“疏”“密”为标准来判断书法水平高低,便存在着很大问题,不能因为颜真卿书法结构比欧阳询疏就判断颜不及欧。其与肥瘦、长短、轻重一样,应该留有书者发挥个性的余地,应看其是否自然和谐生动。因为陈淳、王阳明之书结构小疏而视为异端,似乎讲不过去。应与评价王宠书,“虽结法小疏,而天骨烂然,姿态横出,有威凤千仞之势” 27那样,摒弃障眼之皮毛,从寻找书法艺术本质根源上下功夫。否则,不无风声鹤唳之嫌。中国书法2005 年第二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