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吉林特岗教师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一(古诗词鉴赏)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496104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吉林特岗教师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一(古诗词鉴赏)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吉林特岗教师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一(古诗词鉴赏)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吉林特岗教师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一(古诗词鉴赏)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吉林特岗教师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一(古诗词鉴赏)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吉林特岗教师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一(古诗词鉴赏)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吉林特岗教师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一(古诗词鉴赏)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 2338 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706084 81708341 2014 吉林特岗教师笔试- 中学语文模拟题一(古诗词鉴赏)答案古诗词赏析1.【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呜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 ,实

2、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赏析】鹧鸪天代人赋“鹧鸪天” ,词牌,表明词的形式;“代人赋” ,词题,表明词的内容。题为“代人赋” ,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真的是代他人所写;另一种可能是假托代他人所写。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在表达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陌上,村头,村头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透露出早春的讯息。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江南乡村充满早春特有的生机。桑叶吐芽,蚕种孵化,多么和谐适时。诗人选择典型事物,两句写出早春农事。 2014吉林特岗教师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视野由村内扩展向村外。平冈

3、,矮矮的丘冈;细草,冈上刚刚萌生细细的青草;鸣黄犊,黄色的小牛犊在平冈细草间“哞哞”鸣叫。我们可以想象,阳光暖洋洋地笼罩着平冈细草,牛犊告别寒冷,沐浴阳光,鸣叫格外生机勃勃。一天将要过去,太阳西斜,照向带着寒意的树林;还没有长出叶子的枝桠间,暮色里,栖息的乌鸦就像墨点点在那里,特别显眼。它们作别了白天的暖意,此刻肃穆起来。诗人用国画写意的笔法,两句,选择典型形象,勾勒出早春乡间的自然风光,由晨到暮,亦声亦画,有暖有寒,正是早春特有的料峭与生机。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 2338 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706084 81708341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

4、人家山,有远有近,层次分明;路,有横有斜,错落有致。青色布旗上面张出一个“酒”字,这里显见是一家小小酒馆。这两句写早春人的活动。远远近近山上,人的身影可能看不大清楚;横横斜斜路上,奔走农事的身影清晰可见。那面酒家青旗,更是让我们想起“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前六句着意描绘早春景象的基础上,词结末两句异峰突起,点评春色,吐诉胸臆:城中生长的桃花李花,正为连绵的风雨忧愁不尽;而溪边大片娇黄的荠菜花,正展示、享受着烂漫的春光。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 、 “蚕种” 、 “细

5、草” 、 “寒林”都是渲染早春, “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 “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

6、,其实是重要的。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首词就是这样。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

7、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 “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最著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

8、雨”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 2338 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706084 81708341 从此,读者也可以看出诗词中反衬的道理,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 “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

9、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2.【参考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须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 “花落” “莺无语” “烟中树” “暮” “疏雨” “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 “问春” “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 “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作者不作绝望颓唐之想,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

10、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三月晦日偶题赏析】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 ,富有哲理,蕴含“理趣” 。 “三月晦日” ,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 “节物相催” ,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 ,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

11、”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点绛唇赏析】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 ,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 ,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 2338 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706084 81708341 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

12、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 “花落莺无语” ,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 ,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 。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 “漠漠烟中树” ,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结句“梦里寻春去” ,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