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七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第七中学 2016 届高三下期 3 月月考化学试卷(鲁教版,解析版)1.关于下列四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 + H 2O(g) CO2(g)+H2(g)”中的 ΔH 小于 0 B.图②是在长时间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的电解池中,阴、阳极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一定为1︰1 C.图③表示可逆反应“A 2(g)+3B2(g) 2AB3(g)”的 ΔH 大于 0 D.图④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 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答案】A【解析】图①中反应物能量高,生成物能量低,所以是放热反应,△H 小于 0。当氯化钠被电解之后,若继续通电,则开始电解说,阴、阳极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其体积之比是 2︰1。图③中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 小于0。选项 D 中的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降低,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A。2.H—H 键的键能是 436 kJ·mol -1,I—I 键的键能是 151 kJ·mol -1,H—I 键的键能是299 kJ·mol -1。则对反应 H2(g)+I 2(g) 2HI(g)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化合反应 D.可逆反应【答案】B【解析】反应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旧键断裂吸热:436 kJ·mol -1+151 kJ·mol -1=587 kJ·mol -1;新键形成放热:2× 299 kJ·mol -1 ,放热多表现为放热反应。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及其依据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 2SO4是酸,因为 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 H+B.纯碱是碱,因为其水溶液显碱性C.醋酸是弱电解质,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D.胆矾(CuSO 4·5H2O)是混合物,因为胆矾中有水【答案】C【解析】略4.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A.0.8 mol 氧气B.标准状况下 2.24L 氨气C.3.6g 水(水的摩尔质量为 18g·mol-1)D.含 NA个氢分子的氢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公式 n=N/NA知物质所含的分子数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A、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0.8 mol;B、标准状况下 2.24L 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0.1mol;C、3.6g 水(水的摩尔质量为 18g·mol-1)的物质的量为 0.2mol;D、含 NA个氢分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所含分子数最少的选 B。考点: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5.根据反应(1)~(4),可以判断下列 4 个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正确顺序是(1)Cl 2+2KI=2KCl+I2(2)2FeCl 2+Cl2=2FeCl3(3)2FeCl 3+2HI=2FeCl2+2HCl+I2(4)H 2S+I2=S+2HIA.H 2S>I2>Fe3+>Cl2 B.Cl 2>Fe3+>I2>H2SC.Fe 3+>Cl2>H2S>I2. D.Cl 2>I2>Fe3+>H2S【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判断各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1)Cl 2+2KI=2KCl+I2,氧化剂是 Cl2,氧化产物是 I2,Cl 2的氧化性大于 I2的氧化性;(2)2FeCl 2+Cl2=2 FeCl3,氧化剂是 Cl2,氧化产物是 FeCl3,所以 Cl2的氧化性大于FeCl3的氧化性;(3)2FeCl 3+2HI=2FeCl2+2HCl+I2,氧化剂是 FeCl3,氧化产物是I2,FeC l3的氧化性大于 I2的氧化性;(4)H 2S+I2=S↓+2HI,氧化剂是 I2,氧化产物是S,I 2的氧化性大于 S 的氧化性;各物质的氧化性大小顺序为:Cl 2>Fe 3+>I 2>S,选 B。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6.1.52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 50mL 密度为 1.40 g/mL、质量分数为 63%的浓硝酸中,得到 NO2和 N2O4的混合气体 1120 mL(标准状况)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1.0 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 2.54 g 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1B. 该浓硝酸中 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4.0 mol/LC.得到 2.54 g 沉淀时,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是 60 mLD.NO 2和 N2O4的混合气体中,NO 2的体积分数是 8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比金属多氢氧根离子,所以氢氧根离子的质量为2.54-1.52=1.02g,即物质的量为 1.02/17=0.06 摩尔,说明铜和镁的物质的量为 0.03 摩尔,根据铜的物质的量为 xmol,镁的物质的量为 ymol,则有 64x+24y=1.52 x+y=0.03 解x=0.02 y-0.01,所以铜和镁的物质的量比为 2:1。假设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 mmol,则四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为 nmol,根据电子守恒有:m+2n=0.06 m+n=1.12/22.4 解 m=0.04 ,n=0.01,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0.04/0.05=80%。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40×1000×63%/63=14.0mol/L,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溶液为硝酸钠,根据氮原子守恒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14.0×0.05-0.04-0.01×2=0.64mol,则氢氧化钠的体积为0.64/1=640ml。所以选 C。考点:有关混合物的计算,硝酸的计算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B.C 比 Si 的原子半径小,CH 4的稳定性比 SiH4弱C.Na、Mg、Al 失电子能力和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均依次减弱D.在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不相同,非金属与非金属相同,金属与金属相同,错误;B、C 比 Si 的原子半径小,C 的非金属性比 Si 强,所以 CH4的稳定性比 SiH4强,错误;C、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均逐渐减弱,正确;D、在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寻找半导体材料,错误,答案选 C。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对结合应用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Fe 3O4溶于足量稀 HNO3:Fe 3O4+8H + =Fe2+ +2Fe 3+ +4H 2OB.等物质的量的 MgCl2、Ba(OH) 2 和 HC1 溶液混合:Mg 2+ +2OH - = Mg(OH)2↓C.将过量的 SO2通入 Ca(ClO)2溶液中: SO 2+ClO- +H2O =HClO+ HSO3-D.将 0.2 mol·L-1 的 NH4Al(SO4)2溶液与 0.3 mol·L-1 的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2Al3+ +3SO 4+3Ba 2+ +6OH - =2Al(OH)3↓+3BaSO 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四氧化三铁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 全部以铁离子形式存在,错误;B、等物质的量的 MgCl2、Ba(OH) 2 和 HC1 溶液混合,氢氧根离子先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错误;C、二氧化硫与次氯酸钙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错误;D、0.2 mol·L-1 的 NH4Al(SO4)2溶液与 0.3 mol·L-1 的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则NH4Al(SO4)2与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3,则氢氧根离子恰好与铝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另外还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判断9.已知:C(s)+H 2O(g)=CO(g)+H 2(g) ,ΔH=+130 kJ·mol -12C(s)+O 2(g)=2CO(g) ,ΔH=-220kJ·mol -1H-H、O=O 键能分别为 436、496 kJ·mol -1 ,则 O-H 键能为A.222 kJ·mol -1 B.444 kJ·mol -1C.462 kJ·mol -1 D.924 kJ·mol -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C(s)+H 2O(g)=CO(g)+H 2(g) ,ΔH=+130 kJ·mol-1 ;②2C(s)+O 2(g)=2CO(g) ,ΔH=-220kJ·mol -1 ,②-①×2,得:2H 2(g)+O 2(g)=2H 2O(g) ,ΔH=-220kJ·mol -1 -2×(+130 kJ·mol-1 )=-480kJ·mol -1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即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即放出的能量)=反应热,因此-480kJ·mol-1 =2×436kJ·mol-1 +496 kJ·mol-1 -2E(O-H) ,解得:E(O-H)=462 kJ·mol-1 ,故选 C。考点:考查了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10.设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态下,33.6L 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 1.5 NAB.盛有 SO2的密闭容器中含有 NA个氧原子,则 SO2的物质的量为 0.5molC.18 g D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 10NAD. 标准状况下,11.2LSO 3所含的分子数为 0.5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在标准状况下氟化氢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错误,不选A;B、每个二氧化硫分子中有 2 个氧原子,所以 NA 个氧原子的二氧化硫为 0.5 摩尔,正确,选 B;C、18 克重水的物质的量为 0.9 摩尔,每个分子中含有 10 个质子,所以含有的质子为 0.96 摩尔,错误,不选 C;D、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错误,不选 D。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11.氨气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气的什么性质( )A.极易溶解于水 B.密度比空气小 C.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D.氨气易液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氨气极易溶解于水,当氨气溶于水后,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烧瓶,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继续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因此水不断进入烧瓶,就形成喷泉,故氨气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故选项 A 正确。考点:考查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的知识。12. 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 H2SO4和 HNO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4mol/L 和2mol/L,取 10mL 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为A.2.24L B.1.12L C.0.672L D.0.448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0mL 此混合酸中 ;11.80.20.nHLmolLolmol,铁依次发生130.202nNOLmoll、 、34FeHFeNO 32Fee.根据 ,生成 NO 2324HNOH0.02mol,消耗 H+ 0.08mol,剩余的氢离子 0.02mol 参与 反应,2eFe生成氢气 0.01mol,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03mol×22.4L/mol=0.672L,故 C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硝酸的性质。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Al + H + = Al 3+ + H2↑B.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