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湖南省怀化市2012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语文)

举报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怀化市 2012 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语 文 试 题(总分 150 分,时量 150 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一、语言文字及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的书写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思忖(cǔn)  咋舌(zé ) 补给(jǐ) 方枘圆凿(ruì)B.泥淖(nào ) 媲美(bì ) 褫夺(chǐ) 以敬效尤(jìng ) C.执拗(niù) 宁愿(níng) 昵称(nì) 瞌然长逝(kè)D.恫吓(tòng) 砧板(zhēn) 拾辍(duō) 当头棒喝(hè)2.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我记事以来,乞讨的行迹一直未见杜绝过,即使是在当下,也时常见到乞讨者佝偻的身影蹒跚过市。物换星移,二十春秋弹指而过,再看乞讨这一社会现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本质的改变。B.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C.王旭明做客杭州的行程排得很满,记者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他从宾馆前往浙江人文大学讲堂的路上。D.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这些经典台词,将引起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C.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D.一年来美俄“重启”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的一些成见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颐和园有个匾额,叫“ 山色湖光共一楼”。 所以明人计成在《圆治》中说, “轩楹高爽,窗户临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①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②左思《 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③“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2·④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⑤苏轼诗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A.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②⑤④ C.④②⑤①③ D. ④⑤②①③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4 分;翻译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述庵文钞序姚  鼐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 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 俚近,如 语录而不文;为考 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先生历官多从戎旅,驰驱梁.益,周 览万里,助威国家定绝域之奇功。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其瓌 ①伟之辞为古文,人所未有。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若独异于人。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而先生能自尽其才,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鼐少于京师识先生,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 发而读之,自 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 隐其愚陋之识,而不 为天下明告之也。若夫先生之持集及他著述,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而一以余此言求之,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四)注:① 瓌,通 “瑰”A.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     端:端绪,头绪。B.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 者 过:过分,过了头。C.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 病:弊病。D.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 害:坏,不足。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是A.⑴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 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3·B.⑴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 ⑵宋何罪之有C.⑴发而读之  ⑵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D.⑴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 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下列断句准确的一项是A.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 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 》四十卷见/寄于金陵B.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C.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 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D.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 曰《述庵文钞 》/四十卷见寄于金陵8.作者为什么对青浦王兰泉先生的《述庵文钞》评价甚高?试归纳其原因。(4 分)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⑴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3 分)⑵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3 分)⑶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3 分)·4·⑴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3 分)⑵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5 分)11.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5 分)⑴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 );( ),焚椒兰也。⑵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 ),孤舟一系故园心。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 11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简答题 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 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在中国文化的早期,痴狂就被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接 舆。这·5·位狂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认为是先贤借狂人之语 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 发聋振聩之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 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以关注的 态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会致狂,所 谓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狂”的寄情达意功能——“狂"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 艺术领域。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 艺术家就容易 选择“狂”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 艺术史到了魏晋 时代,“狂”就成为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之别,关键是一个“ 佯 ”字上, 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 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 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 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我们再看,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 风格,决定了 艺术形式的痴狂性 质,中国古典艺术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于非理性的“痴狂”持有否定态度。米歇尔·福柯有一句话概括得很好,他说:“希腊的理性没有反对命题。 ”中世纪以来, “癫狂”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罪恶”,因此对精神病采取隔离.驱逐的残酷手段。到了 l7 世纪中叶,排斥的态度就更加激烈起来,笛卡尔的哲学占据主导地位,确立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癫狂被视为非人性的东西。同普遍的艺术风尚相同,痴狂之 风也是以“ 雅”始,以 “俗”终。不狂而名之为狂的画家, 为了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常常自称 为“ 狂”。就 说“ 扬州八怪”吧,其实他们一点也不怪,不狂,这些文人画家开始具备专业画家的性质,他 们还要进行书画交易,借此为生。“痴狂”进入世俗化阶段,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稳定下来。一方面,艺术家从事艺术而不必为此而发疯;另一方面,具有疯狂艺术个性的作品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来, 满足欣赏者那种歇斯底里的情 绪。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在中国,后世人们对狂夫之言之行都采用了容忍的态度,那是因为当年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视狂夫之言之行为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B.从楚狂接舆.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到嵇康与阮籍,他们完整塑造了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C.在中国古典的艺术创作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D.扬州八怪”他们的“狂言狂行”已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他们实际上一点也不怪,不狂。13.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欣赏者歇斯底里的审美情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疯狂艺术个性作品的发展。·6·B.中国古代狂人虽有真伪之别,但他们都一样会语发真情,道破真理。C.l7 世纪中叶的西方,理性是至高无上的。D.文中引用米歇尔·福柯话是想说明,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非理性的 “痴狂”持否定态度。14.“痴狂”的艺术风尚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过程如何?结合全文进行概括。(5 分)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①汽 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 们初开始的兴 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 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 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 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 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 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 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 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③中 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 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 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 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 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 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