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484057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国人的文化论争往往不是争谁对谁错,而是争谁好谁坏。中国至今尚未发育出健全的论争 ,以及对多元文化的 心态 ,而学术论争一旦涉及道德问题,欲求所谓的平等便只能是 了。A体制 宽容 海市蜃楼 B机制 包容 痴人说梦C体制 包容 海市蜃楼 D机制 宽容 痴人说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分析可知:“体制”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限于上下之间有层级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机制”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

2、其相互关系;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本处形容“论争”,不属于机关单位,应该用“机制”。“宽容”包括待人、接物,容别人所不容,解别人所不能解。“包容”指容纳;宽容大度。这里形容“心态”,应该是“包容”。“海市蜃楼”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痴人说梦”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本处形容“学术论争一旦涉及道德问题,欲求所谓的平等便只能是”胡言乱语了。应该用“痴人说梦”。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由于环境污染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检察机关在证据收集和事实认定等方面就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作为支撑。B互联网金融放宽了融资者和投资者

3、的准入门槛,极大地满足了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促进了市场竞争。C进入了信息社会,知识在诸力量中的比重大为增加,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不是土地、资源和资本,而是知识。D较之于军事力量,作为一种力量工具,文化软实力在对外政策中若得以巧妙使用,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答案】D【解析】试卷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 A“环境污染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不合逻辑。改为“由于监管环境污染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B “放宽门

4、槛”搭配不当。改为“降低门槛”。C“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杂糅,改为“财富的主要来源”或“创造财富主要依靠的不再是”;“土地”也是一种“资源”,不能并列。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3下列诗句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3 分)A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C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春思)D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 (李白山人劝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构成比喻要有本题和喻体,本题和喻体之间要形成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特长。D 项“眉似霜雪颜若桃

5、花”,眉毛像霜雪一样洁白,面貌如桃花一样红润。正符合比喻的要求。A 项“桃花细逐杨花落”属于拟人的修辞。B 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属于借代和拟人的修辞。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 。 。 。 。 。 。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舌头

6、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连贯。本段文字论述的是吃饭隐含的哲理。“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紧承上句“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应该作为首句。句是对句的解释。句“这种主权旁移”是总结两句的。句既总结前文,又和 后文“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相连。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5下列对“扬州 2500 年城庆”标志“扬州印”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注:印章颜色为红色A标志以

7、中国传统印章的造型呈现,古朴、厚重,具有古典美和历史感 ,印章大气,红色热烈,喜庆气氛盎然。B标志上方以瘦西湖五亭桥作为扬州的象征,数字下方水波寓意丰富:城市依古邗沟而建,运河水养育了扬州的历史和今天。C标志中的数字“2500”被处理成了祥云纹,仿春秋瓦当上的“羊”纹,借喻吉祥之意,也指明了扬州 2500 年的厚重历史。D标志中数字“2500”和下方水波纹构成一艘扬波起航的龙舟形状,寓意扬州承担着把悠久的中华文化传布海外的伟大使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 项“把中华文化传布海外”与城庆主题不合。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二、文言文阅读(1

8、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三槐堂铭并序苏轼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 ,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 ,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

9、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 ,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

10、。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注】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阅千岁而不改者 阅:经历B今夫寓物于人 寓:寄存C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 略:大致D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艾:到达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作者指出,世上谈论天理的人,往往都不等到天理最后彰显就去求取善恶回

11、报,因而世人常常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B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几十年后,子孙后代中出现了很多的贤能之士,这就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善行会有善报。C作者比较了王祜的后人与李栖筠的后人,认为王李两家子孙的才能、 气质、功名富贵和忠信仁厚等都不相上下。D铭中也指出,与王祜等相比,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知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 8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4 分)天下望 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4 分)9“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 请从文章中摘出原句作答。(4 分)【答案】6D7C8我根据所见所闻事

12、实考察,天理必然(一定)会彰显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4分。 “以”、“考”、“必”、“审”,各 1 分。)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4 分。“望”、“卒”,“直道”、被动句式,各 1 分。)9(晋公)手植 三槐于庭 魏公之业,与槐俱萌 (魏公)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郁郁三槐,惟德之符【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理解,实词理解要结合句子,句子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本题 D “王氏之福盖未艾也”结合文意理解大意是“王氏的福份大概还没有完结吧”。可见这里的“艾”不是“到达”,而是“停止”。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7试题分析

13、:C“作者比较了王祜的后人与李栖筠的后人,认为王李两家子孙的才能、气质、功名富贵和忠信仁厚等都不相上下”理解错误。原文理解是“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即“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可见“忠信仁厚等都不相上下”的说法错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8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联系上下文,要确定考点,本题的考点涉及到的是“以”依据,“考”考证,“必”必然,“审”明白。“望”希望, “卒”最终,“直道”性情正直,“不容于时”被动句。解决了这些考点,再翻译

14、其他的句中成分,最后串联成句即可。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9试题分析:“三槐”与王家人的关联,从文章中摘原句即为“盖尝手植三槐于庭”“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归视其家,槐阴满庭”“郁郁三槐,惟德之符”。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文言翻译】天理一定会彰显出来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天理一定不会彰显出来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世上议论天理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

15、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理还没有彰显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彰显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们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祜,在后汉后周期间 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于是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象手持契约,亲手交付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理一定能彰显。我没有赶 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常常对仁宗皇帝直言进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