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英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莫甲凤)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483881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英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莫甲凤)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8英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莫甲凤)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8英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莫甲凤)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8英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莫甲凤)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8英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莫甲凤)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英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莫甲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英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莫甲凤)(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由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冲突与融合英国高等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莫甲凤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摘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对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引领作用。自由教育理念与科学教育理念双峰并峙,殊途同归,最后走向融合,推动英国走向了高等教育强国之路。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传承与创新是关键,渐进式改革是基础,政策与法律是保证。 关键词:自由教育 科学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同样的设问方式,在英国有两种不同的回答方式。英国自由教育的捍卫者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明确提出,富含理智内容的自由学科最有价值。如果高等教育要深深地扎根于自由学科,就应该思考什么

2、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价值标准只能是教材中包含理智内容的比例,自由学科比其他学科有更多的理智成分,也就更有价值。 1“自由教育本身仅仅是发展理智,他的目标就是发展杰出的理智” 。 2与此相对,英国科学教育的倡导者斯宾塞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提供了另外一种回答。 “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 “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 “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目的,最有效的学习还是科学”。 3正是在这两种教育理念的冲突与融合中,英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一、英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两大传统1.1219 世纪:自由教育的形成诞生于 1213 世纪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一开始进行的就是古典自由主义教育,大学主要为培养国家的绅士阶层

3、、牧师等各种神职人员和各种层次的教师服务。传授普遍知识是牛桥区别于其他机构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学科和经院哲学。16 世纪,牛桥依然坚持古典主义自由教育传统,注重通1 作者简介:莫甲凤(1984-) ,女,广西桂林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1 周光礼.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2 (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63 胡毅,王承绪.斯宾塞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912过自由教育来发展人的道德和心智。尽管这一时期新知识和新学

4、科不断涌现,拉丁文和希腊文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失去了实用的价值,但为培养绅士服务的古典学科和经院知识依然在课程中占据着支配地位。绅士教育的倡导者洛克也坚持认为, “拉丁文仍然有继续在大学课程中占据主要地位的理由,因为它仍然是学术界的国际语言,不仅大学学者必须掌握,而且对有教养的绅士也是极为有用的装饰。 ”2洛克主张的绅士教育,旨在培养符合资本主义需要的理想新人(绅士) ,这种绅士既要有健壮的身体,又要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319 世纪,红衣主教纽曼在大学的理想 (The Ideal of a University)的序言中便开宗明义地指出, “大学就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 ”他从自由教育

5、的观点出发,认为大学传授的知识应该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知识。大学不仅要传承知识,更重要的目标在于发展人的理智。 “自由教育是智力培养的教育,在培养过程中,智力的培养并不趋向于特定的目标或偶然的目的,也不指向具体的职业、研究或科学,而是以对智力自身的追求为目标。 ”4因此,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进行狭隘的专业教育,而是提供整全知识的自由教育,以培养具有高尚德行的绅士。总而言之,从 12 世纪到 19 世纪,英国古典大学推行的是自由教育, “大学教育的目的与任何谋生的职业无关,其深刻的意义只在于培养有别于他人的文化标记,使心灵得以自由的人文品质。 ”5正如阿什比所说,它主要是 “培养有教养的人,而不是

6、知识分子,就大学毕业生而言,具有教养比具有高深学识更重要。 ”6值得一提的是,自由教育之所以能在这一时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教育思想,与英国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文化有着不解的渊源。自由主义为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保守主义则使后来自由教育向科学教育的演变呈现渐进变革的特征。2.18 世纪20 世纪:科学教育的形成17 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剥夺了非国教者的教育权利,加上古典科目的教育已不能满足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最终导致整个 18 世纪2 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77.3 (英)洛克.教育漫话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76.4

7、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 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188.6 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3英国高等教育发展陷于停滞状态,牛津和剑桥的衰退也持续了一百年。尽管王政复辟阻碍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在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大学逐渐开始进行一系列突破性的改革,最显著的特征是新的自然科学开始登入牛桥殿堂,科学教育理念形成并迅速发展。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工业革命使得新的自然科学的学术潮流开始冲击古典主义教育传统,中世纪形成的自由学科、

8、自由教育统治大学的根基开始动摇。这一时期牛津和剑桥的课程改革出现了微弱的世俗化倾向,但是大学与工业革命之间只有极为松散的联系。进入 19 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学追求实用之学,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此背景下,牛桥加强了现代课程和科学研究,伦敦大学及一系列城市学院倡导实用科学,高等科技教育开始兴起,大学推广运动逐渐展开,同时女性也开始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积极传播科学思想的人士,他们对科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一个挣脱经院哲学的束缚,倡导实验科学的哲学家,被马克思称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

9、真正始祖” 。斯宾塞在其著作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的第一章中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并反复宣称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正是这一章使斯宾塞成为了英国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科学教育的倡导者之一。20 世纪前半期,独立大学运动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二战后,高等科技教育被置于促进国家发展的地位,大学开始与工业界建立紧密联系。 珀西报告及巴洛报告有力的推动了战后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科学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二、从冲突到融合:英国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1自由教育理念自由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传统,其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在教育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为“自由七艺” 。自由教育最高的和唯一的目

10、的是获取知识和发展智慧,而不是为寻找职业而进行实践训练。这种“博雅教育”思想对后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7 世纪,洛克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理想绅士。他认为“知识的传授,不是给予学生种种知识与知识的宝藏,而是种种思想和思想的自由,是增进心的活动能力,4而不是扩大心的所有物。 ”7洛克及其绅士教育思想被后来的红衣主教纽曼继承了下来,成为自由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纽曼通过大学的理想一书阐释了他的自由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布鲁贝克曾这样评价:“高等教育哲学领域的所有著作中,影响力最为持久的或许当推红衣主教纽曼的大学的理想 。 ”8(1)大学的教育目的:培

11、养绅士。纽曼认为,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 ,教学是大学的唯一功能。 “大学功能在于它既不考虑道德印象,也不关注机械生产;它对思维或智力的运用既不持艺术的心态,也不认为这应成为一种责任;它的功能就在于造就智力文化,大学教育知识分子在所有方面熟练地运用推理,以获得真理,从而达到对真理的理解和掌握。 ”9纽曼所强调的智力培养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是把不同事物立即看成一个整体的能力,是把不同的事物或知识归入思想体系并使其恰如其分的能力;是对不同的价值进行理解并关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能力。 ”10这样的智力训练使学生能够“对所有的事物、现象都有着清晰、准确和客观的理解, ”11从

12、而最终实现自由教育的目标,使受教育者人格得以完善。纽曼强调大学的智力培养,实际上是对大学本体性目标的规定。而大学社会性目标的定位,纽曼认为应在智力目标的前提下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在纽曼眼中,合格公民就是有德行、有理性的绅士。 “绅士要有经过教养的智慧、高雅的情趣、直率、公正、客观的思想,生活行为举止高贵,注重礼节,具体而言,我们在他的身上可以发现到最高度的正直、体谅与包容:他处处替他的对手设身处地的着想,它对于人类的理性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得很清楚,他有很好的修养,不容易受轻蔑言辞的冒犯。 ”12在英国古典大学中,绅士教育已成为一项优秀传统被继承下来。二战结束以来,牛桥调整了培养目标,在保持培养政界领袖人才传统的同时注重培养新型的学者,特别是在培养人文学科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2)大学的内部管理和教育模式:学院制和导师制。7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90.8 (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诸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7.9 谷建春.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学理依据J.长沙:求索,2004.12.10 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220.11 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220.12 顾明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