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青岛二中 2012-2013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012.09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 《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 3D 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 27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 3D 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 现了①文化 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3.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 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5.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 6 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6.截至 2009 年 10 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 29 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 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 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客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8.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150 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10.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11.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1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 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 22 个民族的人口在 10 万以下,有的不足 5000 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14.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 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15.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 11 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 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 年 9 月 10 日,评选出了 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 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 2009 年 12 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 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 年 3 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19.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 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0.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二、非选择题(每题 10 分)21.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 “民本思想和‘ 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22.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23. 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 《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 ”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 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 创新的途径。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21.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22.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3.悠久的“ 和谐 ”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4. 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明清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