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9482813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核酸是遗传物质) 。(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核酸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四)重点难点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课时说明本节内容 1 课时,授课过程(包括与学生的互动)大约用时 3

2、0 min,例题解析以随堂练习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可作为作业。对于例题解析和课后练习可根据时间情况灵活选用。导入:有趣的生物遗传现象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另外, “老子英雄儿好汉” “将门生虎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遗传的作用(这两句俗语还要考虑家庭教养环境的影响,与本文无关,不再赘述) 。概括: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19 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

3、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恢复到成对状态。19 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 ;配子(N) ;受精卵(2N)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 。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 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仲老师语录:在人类前行的文明史上,每一个伟大的假设都跟随着一个伟大的发现。 :)在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还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

4、设计思路是什么?(必须将蛋白质与核酸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才能确定究竟谁是遗传物质。 )二、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和性状;4、具有存储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能力。什么结构或物质具备这些条件呢? 三、核酸(核酸、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核酸是遗传物质(一) 格里菲思细菌转化实验1、两种菌落的比较菌落 荚膜 毒性R 型细菌菌落 粗糙 无荚膜 无毒S 型细菌菌落 光滑 有荚膜 有毒2、实验过程3、小结

5、步骤 方 法 现 象 结 论1 R 菌活菌注射 小白鼠正常 R 菌无毒性2 S 菌活菌注射 小白鼠死亡 S 菌能使小白鼠致病3 S 菌高温灭活 小白鼠正常 加热杀死的 S 菌不使小白鼠致死4 高温灭活:S 菌+R 菌 小白鼠死亡 死亡的 S 菌中可能有使 R 菌转化因子5 提取 4 实验死鼠 发现 S 活菌 死亡的 S 菌能使 R 菌转化为 S 菌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 R 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因为 R 型细菌转化成了 S 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

6、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艾弗里核酸转化实验(图解)艾弗里的思路1实验材料:选用肺炎双球菌。2假设:核酸是遗传物质。3实验操作:将 S 型细菌中的多糖、 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提取出来,分别与 R 型细菌进行混合。4预期结果:只有核酸与 R 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5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吻合。6分析结论:核酸是遗传物质。由此可见,科学家是设法把核酸与蛋白质分开,从而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核酸的作用。但是,艾弗里转化实验所使用的核酸中仍然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因此人们认为不能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那么,还有没有更具有说服力的方法来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呢?证据二:噬菌体

7、侵染细菌的实验核酸是遗传物质实验过程及结果: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第一组实验 32P 标记核酸 有 32P 标记核酸 核酸有 32P 标记第二组实验 35S 标记蛋白质 无 35S 标记蛋白质外壳蛋白质无 35S核酸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某些不含有核酸的病毒,其遗传物质又是什么呢?证据三: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RNA 也是遗传物质结论:RNA 也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结论想一想:为什么说:“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核酸(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核酸(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五、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超越科学家):自主探究艾弗里的实验虽然得到了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可,但仍然有人提出了异议。你能分析一下这个实验存在哪些不足吗?应该怎样改进呢?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例题解析【例 1】将分离后的 S 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外壳与 R 型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不死亡,从其体内分离出来的仍是 R 型肺炎双球菌。将分离后的 S 型肺炎双球菌的核酸与 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则小白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来了 S 型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以上实验说明 ( )A、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可以互相转化B、S 型的蛋白质外壳可诱

9、导 R 型转化为 S 型C、S 型的核酸可诱导 R 型转化为 S 型,说明了核酸是遗传物质D、R 型的核酸可使小鼠致死【答案】C【解析】将分离后的 S 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外壳与 R 型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不死亡,说明 S 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不能控制产生出能致死的 S 型的肺炎双球菌。将分离后的 S 型肺炎双球菌的核酸与 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则小白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来了 S 型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说明S 型肺炎双球菌的核酸能控制形成新的 S 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使生物致死。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例 2】用核酸酶处理过的 S 型细菌不能使

10、R 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核酸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B、这个实验是为了从反面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C、这个实验证实核酸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D、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答案】A【解析】这是艾弗里在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从反面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而做的一个实验,它是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从反面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核酸的分解产物是不是遗传物质。【例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 )A、在噬菌体核酸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B、

11、在细菌核酸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C、在噬菌体核酸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D、在细菌核酸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答案】A【解析】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到细菌细胞内的只有噬菌体核酸,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都是在噬菌体核酸的指导下,用细菌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合成的。【例 4】下列能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证实的是( )A、核酸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核酸是遗传物质C、核酸能自我复制 D、核酸能控制蛋白质合成【答案】B、C、D【解析】此实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相似,无可遗传变异产生。因亲代噬菌体的核酸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完成核酸复制、指导子代噬菌

12、体蛋白质外壳的形成等过程都是亲代噬菌体核酸分子的作用,同时证明了核酸是遗传物质。【例 5】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 32P 和 35S 做了标记(见下表):此实验所得结果是子噬菌体和母噬菌体的外形及侵染细菌的特性均相同。请分析:噬菌体成分 细菌成分核苷酸标记 32P 31P氨基酸标记 32S 35S(1)子噬菌体的核酸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2)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3)此实验说明了 。【答案】 (1) 32P、 31P;(2) 35S; (3)核酸是遗传物质。【解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的核酸被注入细菌细胞内,并在细菌内以细菌的核

13、苷酸为原料,以噬菌体的核酸分子为模板合成许多和亲代噬菌体一样的核酸。这样在细菌内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的核酸既有以细菌内的核苷酸为原料新合成的核酸链,又有原来注入到细菌体内的亲代噬菌体核酸链。所以子噬菌体的核酸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31P 与 32P。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在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菌内时,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面。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是以细菌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所以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 35S 元素。从上述分析得知子代噬菌体的核酸含亲代噬菌体核酸中核苷酸的 32P,说明亲代噬菌体的核酸传递到了子代,保持了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因此核酸是遗传物质。同样分析能说明蛋白

14、质不是遗传物质。【例 6】下图中,烟草花叶病毒(TMV)与车前草病毒(HRV) 的结构如 A、B,侵染作物叶片的症状如 C、D。 (1)用 E 去侵染叶片 F 时,叶片 F 患病的病状与 相同。(2)F 上的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是以 为模板,以 为场所合成的,所需的氨基酸来自 。(3)E 的子代病毒的各项特性都是由 决定的。(4)本实验证明 。【答案】(1)车前草病毒致病症状;(2)HRV 的 RNA;作物叶片 F 细胞的核糖体;作物叶片 F 细胞内的氨基酸;(3)HRV 的 RNA;(4)RNA 是遗传物质。【解析】 TMV 与 HRV 两种病毒都是由 RNA 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当以 HRV 的

15、 RNA 和 TMV 的蛋白质组成新的病毒,侵染烟草后,烟草表现为 HRV 的患病症状,说明遗传物质是 RNA而不是蛋白质。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均是遗传物质应具有的特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够直接证实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具有的特点是( )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能够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的连续性能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A B C D2、下列只含一种核酸的生物是( )A病毒 B酵母菌 C小麦 D变形虫3、 (1997 年上海高考试题)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都是核糖核酸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4、染色体和核酸的关系是( )(1)核酸位于染色体上, (2)染色体就是核酸, (3)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4)染色体和核酸都是遗传物质, (5)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核酸分子A、(1)(3)(5) B 、(1)(2)(3) C、(2)(3)(4) D、(3)(4)(5)5、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合成的核酸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