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基本一致1 内容要求1.1 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 25 字,并不设副标题1.2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作者仔细核实授权书后签名,格式见附录 21.3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实例如附录 3 所示,作者需简明扼要提出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将创新性声明补充完整并签名1.4 摘要与关键词1.4.1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1.4.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 。
关键词一般列 3~5 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21.5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1.5.1 绪论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1.5.2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1.5.3 结论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 ,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一般在 2000 字以内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在结论部分明确指出论文的创新点是什么,体现在论文哪些章节中的段落或行中1.6 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3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1.7 参考文献1.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学位论文后应列出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含已录用,并有录用通知书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我校对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见《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对硕士生要求在攻读学位期间在公开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2 书写规定2.1 论文字数博士学位论文,理工科:6~8 万字,管理及人文学科:8~10 万字;博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要求为 1 万字左右硕士学位论文,理工科:2~3 万字,管理及人文学科:3~4 万字。
2.2 论文书写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一律要求打印论文版心大小为 145mm×230mm,包括页眉和页脚,页码放在页眉右端;每页内容一般应约 33×33 个印刷字符(不含页眉、页脚)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正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形如第 M 页,其中 M 为阿拉伯数字2.3 摘要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 500 字以上,博士学位论文为 1000~2000 字,均以能将规定内容阐述清楚为原则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英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编排上中文摘要在前、英文摘要在后42.4 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 3 级标题,即□.□.□)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处填“博”或“硕” )索引(可选择或不选择)2.5 论文正文2.5.1 章节及各章标题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 15 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2.5.2 层次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层次代号建议采用 3.7 中表 1 的格式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2.6 引用文献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 [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 4 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 ~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2.7 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无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5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2.8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2.8.1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 GB3100~3102-86 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2.8.2 物理量计时单位物量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 1984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及 GB2100~31002 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行号混写的方式,如“万 t·km”, “t/(人·a) ”等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000kg”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 8 点 3 刻” ,不能写成“8h54min”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2.9 外文安母的正、斜体用法按照 GB3100~3102 及 GB7159-87 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2.10 数字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七单位 1987 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除习惯习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2.11 公式6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 、 “假定”等) ,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序号为“(1-1) ”,附录 A 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 ”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1/(bcosx)。
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 acosx/b 而不写成(a/b)cosx2.12 插表表格不加左、右边线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 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用中文居中排写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 2个数字宽度) 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 、 “同上”之类的写法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2.13 插图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2.13.1 制图标准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 GB4457~4460,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附录 6 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2.13.2 图题及图中说明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
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7一图的图号为“图 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文居中书写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 a) 、b)等置于分图之下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2.13.3 插图编排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2.13.4 坐标单位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2.13.5 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学位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学位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表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图稿2.1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写格式应符合 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仅作参考没有引用者,不写引用起止页) 著作图书文献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第一版应省略翻译图书文献序号 作者.书名. 译者.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第一版应省略学术刊物文献序号 作者. 文章名. 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8序号 作者. 文章名. 编者名. 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 研究生名. 学位论文题目 . 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 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
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 、 “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 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 PB、AD 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参考文献应包括论文工作期间所有查阅和引用的文献资料原则上,博士研究生所查阅的文献不低于一百篇,硕士研究生不低于五十篇,工程硕士和(E )MBA 不低于三十篇所有研究生的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参考文献总数的三分之一2.1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同2.16 附录对需要收录于学位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等有特色的内容,可做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 1”、“附录 2”等2.17 索引为便于检索文中内容,可编制索引置于论文之后(根据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