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8班) 无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458555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8班) 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8班) 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8班) 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8班) 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8班) 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8班) 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8班) 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 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 “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秦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

2、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4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5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6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

3、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7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8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 “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

4、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 “黄金时代”9.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10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

5、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11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 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12洪秀全尊奉“ 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

6、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 ;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13 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 月 26 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

7、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14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15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

8、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16从 1872 年到 1875 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 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17甲午战争后的“ 公车上书” 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18 1871

9、年 4 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 “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19 1938 年 4 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10、)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 B C D20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 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1 1964 年 4 月,77 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1、22 ( 2011天津文综9)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美国从越南撤军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中日邦交正常化A B C D23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 “必须走出去” 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24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25 2011 年 5 月 1 日深夜, “基地” 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问答题:(本小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26 ( 18 分)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比较”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