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诊疗防治方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456671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髓灰质炎诊疗防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脊髓灰质炎诊疗防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脊髓灰质炎诊疗防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脊髓灰质炎诊疗防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脊髓灰质炎诊疗防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髓灰质炎诊疗防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灰质炎诊疗防治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髓灰质炎诊疗防治方案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传播。感染后绝大多数为隐形传染。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肢体疼痛、头痛或无菌性脑膜炎,少数出现肢体瘫痪。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本病多发生于小儿,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 。一临床表现潜伏期为 535 天,一般为 912 天。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一)无症状性(即隐性感染)最为常见,占全部感染者的 90%95%。感染后不显现症状,但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抗体,从咽喉部和粪便种可分离出病毒。(二)顿挫型、约占全部感染者的 4%8%。表现为发

2、热、疲乏、头痛、嗜睡、咽痛、恶心、呕吐、便秘等,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本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有下列三种临床表现:1.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可有感冒症状,咽部不适,咽部淋巴组织充血、水肿。2.消化道症状:有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可有中度发热。3.流感样症状:有发热及类似流感的症状。上述症状持续约 13 天,即行恢复。(三)无瘫痪型临床上具有前驱期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前驱期症状与顿挫型临床表现相似,数天后出现脑膜刺激征。患者可呈现头痛、颈痛、背痛、呕吐、颈部和背部强直,克氏(Kernig)和布氏(Brudzinski)征阳性。三脚架征(患者在床上起

3、坐时两臂向后伸直支撑身体)和 Hoyne 征(患者在仰卧位时,将其肩部抬高可见头向后倾)亦可呈阳性,但无神经和肌肉的改变。脑脊液符合无菌性脑膜炎的改变。患者一般在 35 天内退热,但脑膜刺激征可持续 2 周。(四)瘫痪型约占全部感染病例的 1%2%。患者具有无瘫痪型的临床表现,且病损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或脑神经。按病变部分可分为脊髓型、脑干型和脑炎型三型,以脊髓型最为常见。本型分为以下 5 期:1.前驱期:本期临床症状与顿挫型相似,在儿童中以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主,在成人则为全身肌肉、骨骼酸痛及皮肤感觉过敏。经 12天发热期,在经 47 天无热期,然后再度发热,进入瘫痪前期。双相热型主要见于儿童

4、中的 10%30%病例。大多数病例小儿麻痹症疫苗,包括成年病例皆缺乏前驱期而进入瘫痪前期。2.瘫痪前期:本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肌肉疼痛、痉挛。体温常不很高,头痛波及颈部和背部,并可放射到两大腿。由于肌肉疼痛使运动受限制,加之肌肉痉挛,造成瘫痪错觉。偶有皮肤感觉异常、过敏。检查三角架征和 Hoyne 征以及 Lasegue 征(膝关节伸直时,屈曲髋关节引起疼痛)亦常阳性。约半数患者颈部强直和克氏征阳性。患者可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嗜睡。可有腹痛、便秘、鼓肠和尿潴留。本期持续 34 天,偶可短至或长至 14 天。极少数病例无本期表现而直接进入瘫痪期。3.瘫痪期:多在发热和肌痛处于高峰时,突然发生

5、瘫痪,或从轻瘫开始,逐渐加重,与此同时脑膜刺激征逐渐消退。瘫痪呈不对称性,可累及任何一组肌群。因病毒侵犯的部位不同,临床上瘫痪可分为以下类型:(1)脊髓型:本型最多见,脊髓的颈、胸、腰椎均可受侵犯,前角运动神经受损引起肌肉瘫痪,瘫痪多不对称,常见的为四肢瘫痪,尤以下肢瘫痪多见,多数为单肢瘫痪,其次为双肢,三肢及四肢同时瘫痪者少见。特点为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呈驰缓性,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患者有肌肉疼痛及感觉过敏,但检查感觉并不消失。任何肌肉及肌群均可发生瘫痪,颈背肌瘫痪时患者不能抬头、起坐及其翻身,呼吸肌(膈肌及肋间肌)瘫痪时,可出现呼吸运动障碍、呼吸浅促、咳嗽无力、发音障碍及胸廓扩张

6、受限小儿麻痹症症状,严重者可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膀胱肌瘫痪时,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肠肌和腹肌瘫痪时小儿麻痹症,可出现顽固性便秘,腹肌瘫痪时可见腹壁局部突出和腹壁反射消失。在瘫痪的第 56 天,随着体温的逐渐消退,瘫痪即停止发展,但约 10%的病例,退热后瘫痪仍继续进展约 1 周。(2)脑干型:病变主要在延髓及脑桥。主要表现为:1)脑神经瘫痪:第 10 和第 7 对脑神经损害常见,但其他脑神经如第 9、11、12、3、4、6、对等也可受累。脑神经瘫痪多为单侧性,第 10 对脑神经瘫痪时出现鼻音,流质饮食由比鼻反流,口咽分泌物和饮食积聚咽部,呼吸困难、发音困难等。第 7 对脑神经受损时出现面瘫。第

7、9 对脑神经瘫痪时吞咽困难、进食呛咳。第 11 对脑神经瘫痪时,除吞咽困难外吗,尚有抬肩无力、肩下垂、头向前后倾倒等表现。第 12 对脑神经被侵时,亦可发生吞咽困难,此外,尚有舌外伸偏向患侧,以及咀嚼、发音等障碍。第 3 和 6 对脑神经受累时,可引起眼肌瘫痪、眼睑下垂等。2)呼吸中枢损害:当延髓腹外侧网状组织受损时吗,可出现中枢性呼吸障碍,如呼吸浅弱而不规则、双吸气、呼吸间歇加长、呼吸变慢、呼吸暂停等。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3)血管运动中枢损害:当延髓内侧网状组织受损时,可出现脉细弱不规则、心率失常、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发绀等循环衰竭表现。(3)混合型:兼有脊髓型和脑干型瘫痪的表现,可出现肢体

8、瘫痪、脑神经瘫痪、呼吸中枢损害、血管运动中枢损害等各种不同组合的临床症状。(4)脑炎型:患者可单纯表现为脑炎,也可与脑干型或脊髓型同时存在。弥漫性脑炎表现为意识障碍、过高热、瞻望、震颤、惊厥、昏迷、强直性瘫痪等。局灶性脑炎表现为大脑定位症状,恢复期可出现阅读不能症、阵挛或癫痫样大发作等。4.恢复期 急性期后 12 周瘫痪肢体逐渐恢复,肌力也逐步加强。恢复从肢体远端开始,如下肢常以趾为起点,继达胫部和股部。腱反射随自主运动的恢复而渐趋正常。病肢在头 36 个月内恢复较快,此后则进步减慢。轻症者 13 个月即明显恢复,重症者常需 618个月甚或更久的时间才能恢复。5后遗症期 某些肌群由于神经损伤过

9、甚而致功能难以恢复,出现持久性瘫痪和肌肉挛缩,并可导致肢体和躯干畸形,如脊柱前突或侧突、马蹄足内翻或外翻等。骨骼发育也受阻碍,小儿的生长和发育可受严重影响。(五)并发症多见于脑干型患者,可发生吸入性肺炎及肺不张。尿潴留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者可因骨质脱钙而发生高钙血症及泌尿系结石。此外,尚可见心肌炎、高血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穿孔与出血等并发症。二 诊断要点(一)流行病学史当地有脊髓灰质炎流行;多见于小儿;是否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史可作为本病临床诊断的参考。(二)临床表现发热、多汗、烦躁、肌肉疼痛及肢体感觉过敏者,应考虑本病的诊断小儿麻痹后遗症,如出现分布不对称的肢体弛缓性麻痹,则本病的临

10、床诊断可成立。确诊则须做病毒分离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无症状性、顿挫性急无瘫痪性患者,则需依据流行病学史。实验室病毒分离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确诊。(三)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多正常,急性期血沉可增快。2.脑脊液检测前驱期脑脊液一般正常,瘫痪前期即可有异常改变:压力增高,白细胞轻度增多,以后一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加,细胞数于瘫痪后 3 周时多恢复正常,蛋白量则在 410 周后才恢复正常,呈现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培养无菌生长。3.病毒分离在病程第 1 周内,可从咽部、血液及粪便中分离出病毒,瘫痪前期可从脑脊液中分离。可将标本接种到猴肾、人胚肾或 HeLa细胞中,组织培养

11、可获得病毒,再用特异性抗血清做中和试验鉴定其型别。4.血清免疫学检查中和试验可可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恢复期比急性期抗体效价 4 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补体结合试验亦可采用,但特异性较低。用 ELSA 法检测血和脑脊液中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率高,第 12 周即可出现阳性,4 周内阳性率为 93.5%,可作早期及现症病人的诊断。RTPCR 检查病毒 RNA 可快速诊断,且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四)鉴别诊断瘫痪前期应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鉴别。瘫痪期应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吉兰巴雷综合征) 、其他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的瘫痪、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等病鉴别。脑炎型脊髓灰质炎应与

12、其他病毒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等鉴别。三 预防和监测1.主动免疫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基础免疫自出生后两个月龄婴儿开始,连服 3 次,每次间隔一个月,4 岁时加强免疫接种。还可根据需要对 5 岁以下儿童实施基础免疫外的强化补充满意接种。服糖丸后 2 小时内不能喝过热开水或饮料,也不给喂奶,以免影响效果。极少数小儿用后可发生疫苗相关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2.被动免疫 未服用以免而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 5 岁以下小儿或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应早注射丙种球蛋白 0.30.5ml(kg/次),每日1 次,连用 2 日,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3.监测 为进一

13、步落实20032010 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 ,应做好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主动监测。发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的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再 24 小时内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报告,并及时隔离患者,自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 40 天,患者衣物用具应住煮沸或日光下暴晒 2 小时消毒。对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者要进行医学观察 20 天。所有 AFP 病例均应按标准采集双份大便标本用于病毒分离,并尽可能进行血清检测。四 治疗原则及方案(一)前驱期与瘫痪前期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消化道隔离,卧床休息,尽量避免肌肉注射、手术等刺激及损伤,以减少瘫痪的发生。发热较高、病情进展迅速者

14、,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等。烦躁不安、发热、肌肉剧烈疼痛者,可用镇静、解热及止痛药,以缓解症状。(二)瘫痪期治疗应将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置,避免刺激及受压。可应用维生素 C 及能量合剂,有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此外还可应用一些促进神经细胞传导功能的药物,如:1.地巴唑 成人 10mg/次,儿童为每次 0.10.2mg/kg,每日 1 次,疗程 10天.2.新斯的明 成人:0.51mg/次,儿童 0.020.04mg/kg/次,每日皮下或肌肉注射 1 次,疗程 710 天。3.加兰他敏 成人:2.55mg,儿童为 0.020.04mg/kg,每日肌肉注射1 次,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2030 天位一疗程。维生素 B1、B12 等可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可适当选用。对脑干型麻痹患者,应注意清除咽喉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做气管切开。呼吸肌麻痹或有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小儿麻痹症症状,应使用人工呼吸机。继发细菌感染时,采用有效抗菌药物。(三)恢复期治疗体温恢复正常、瘫痪停止进展后,即采用按摩、推拿、针灸及理疗等,以促进瘫痪肌肉的恢复。如因严重后遗症造成畸形,可采用矫形手术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