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学习(初学)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456519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诊学习(初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脉诊学习(初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脉诊学习(初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脉诊学习(初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脉诊学习(初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脉诊学习(初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诊学习(初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O脉象名称 至数 力量 形态 主要临床意义 备注1 浮脉 轻取即得,如水漂木表证里证久病、失血见此脉2 沉脉 一息不足四 至 轻取不应手, 重按始得 寒证,阳虚 3 迟脉 一息六至以 上 热证 4 虚脉 很弱 举按均无力 虚证,气血不足, 以气虚为主 5 实脉 很强 三部脉举按均有 力 实证,热结 6 滑脉 较强 如盘滚珠,流利 圆滑 妊娠,痰饮,实热, 食积 7 涩脉 弱 如刀刮竹,涩滞 不畅 精亏血少,气滞血 瘀 可见于贫血,失 血,失瘀等8 弦脉 较强 挺直而长,如按 弓弦 肝胆病,气郁,诸 痛 可见于动脉硬化9 濡脉 较弱 浮小而软 气血不足,湿邪致 病 10 紧脉 强 绷急有力,如

2、绳 索绞转 寒证,剧痛,宿食 弦而有力,也可 见于动脉硬化11 缓脉 一息四至或略少于四至 中等 脉来和缓 湿证,病后元气恢 复 多为正常脉12 洪脉 强 脉形宽大,来盛 去衰 热盛 慢性病见此为逆 证13 细脉 较弱 脉形细小如线 气血不足的虚证 14 大脉 脉形宽大 在慢性病说明病进 仅指脉形大不说 明脉搏力量15 微脉 很弱 脉形微小,重按 模糊 气血虚衰,阴阳两 虚 多为阳衰急证16 散脉 很弱 浮而无力,重按 无根 阳气外脱,元气离 散 脏腑之气将绝17 芤脉 重按无 力 浮大中空,状如 葱管 亡血,失精 多见于大出血18 革脉 较强 浮而搏指,中空 外坚 亡血,失精 即芤、弦脉并见

3、19 牢脉 较强 沉而实大弦长 阴寒内盛,症瘕, 疝气 即沉弦、实三脉 并见20 疾脉 一息七至以 上 脉来急疾 阳极阴竭,元气将 脱 21 动脉 一息六至以 上 强 脉形短滑,跳动 如豆状 妊娠,痛症,惊证 即滑、短、数三 脉并见22 伏脉 重按推筋着骨始 得 病邪内闭,厥证, 痛极,阳衰 比沉脉更沉23 促脉 一息六至以 上 不规则的间歇 阳盛热实或气血痰 食停滞 心律失常偶可见 于正常人24 结脉 一息四至以 下 不规律的间歇 阳盛寒积,气血瘀 滞 心律失常偶可见 于正常人25 代脉 有规律的间歇 脏气衰败 心律失常的二联 律、三联律26 长脉 脉形长,超过寸 和尺部 阳气有余,热证 2

4、7 短脉 脉形短,不及寸 和尺部 有力主气郁,无力 主虚损 NO 脉名 主病1 浮紧 表寒、风寒、风痹2 浮缓 表证有汗者3 浮数 表热或风热4 浮滑风痰或表证夹痰湿5 沉迟 里寒6 沉紧 里寒、痛证7 沉滑 痰饮、食积8 沉弦肝郁气滞、痛证9 沉缓脾肾阳虚,水湿停留10 沉涩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11 沉细里虚、气血虚12 沉数 里热13 沉细数阴虚,或血虚有热14 洪数 气分热盛15 弦数肝热、肝火或肝胆湿热16 弦滑肝热挟痰,停食17 弦滑数肝火挟痰,或风阳上扰,痰火内蕴18 弦迟 寒滞肝脉19 弦紧寒痛、寒滞肝脉20 弦细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21 滑数痰热,痰火或内热

5、食积三根手指辨健康 中医脉诊的奥秘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小姑娘,你的脉轻轻摸的话,感觉不明显,需要用点力才能摸到,这叫做沉脉, 脉经里解释是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搏动力度偏弱,是阳气虚的脉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授王天芳一边将手指搭在我的手腕上切脉,一边解说。听到她的解释,我不禁暗暗吃惊,心想,最近的节食活动恐怕是有点过头了。脉诊初

6、感受千百年来中医诊病就像一场考试,求诊的人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摸右手脉,看看舌苔,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然后大夫就会将患者的病证清清楚楚地讲出来,如果患者信服,这场考试就算通过了。医生是如何通过摸脉来判断病证的呢?王天芳指导我将自己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放在右手手腕后寸口的位置,感觉脉搏的活动。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第二点是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第三点是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 4 次,不足 4 次为迟脉,超过 5 次不足 7 次为数脉。第四点是脉搏的紧张度,如

7、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即使在王天芳手把手的指导下,我这个门外汉也只能感受到这八点中的一部分,更不要说分辨临床中各种复杂的脉象,可见中医脉诊的学习难度之大。在感受过脉搏的各种应指形象后,王天芳

8、告诉我,几千年来,中医大夫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不断验证,不断修正,最终建立了脉诊的理论体系,将可以感受的外在脉象与内在病证建立联系,结合望、闻、问等其他方法,共同诊断病情。切脉为何选手腕人体头部、四肢、躯干都有动脉分布,可供切脉的地方很多,为什么中医大夫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手腕部位呢?“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的指目,也就是指尖与指腹交界处椭圆形的一小块区域,切按患者的脉搏,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王天芳介绍道, “诊脉的部位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在寸口,它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最初医生选用遍诊法,将头、手、足三部分的有关动脉全部诊察,张仲景提出三部诊法,诊人迎

9、、寸口、趺阳三脉,经过难经 、 脉经的总结,最终寸口诊法被后世医家普遍采用。究其原因,王天芳说,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结 语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从脉象出发了解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毋庸置疑的科学性。但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悬丝诊脉、摸脉断命运之说不可信。在临床诊断中,四诊合一、病证合参、整体审察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辨

10、证施治。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 、节律(齐否) 、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

11、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切*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

12、影响脉形的准确性。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为三部九候。3.寸口脉分候脏腑情况:寸口脉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脏腑的功能情况,以寸关尺分候相应的脏腑,这是前人的经验,在诊病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在临诊时仍需全盘考虑。4.切脉应注意的事项:医者须全神贯注,仔细按触

13、,反复细心体验,防止主观臆测粗枝大叶,时间也不能过于短促(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 50 秒) 。注意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如小儿脉较*脉软而数,妇女数较男子脉细弱而略数,胖人脉较瘦人脉沉。夏天脉较洪大,冬天脉较沉小。剧烈运动后脉洪数,酒后脉数,精神刺激和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脉象的暂时变化。有些人因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差异,脉不见于寸口部而于拇指腕侧处,称为反关脉,从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5.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 7280 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

14、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 120140 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 90110 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6.异常脉象与临床意义:在祖国医学有关脉学的专著中所记载的病脉有 28 种,然而根据脉位、脉率、脉力、脉形、脉流的流利度及节律等划分的脉象往往是混合构成,有些病脉是两个以上单一脉复合组成的脉。田原:很多学生觉得脉象学很难,您的中医全部是自学的,在脉诊这方面给

15、他们一些忠告?李可: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比如说,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了。数在脉经上讲,属热,但是我发现呀,数脉它不但主寒,而且是主大寒,非常危险的寒,正所谓热极必反。就是当你这个脉搏跳到一百次以上,甚至两百次,这个时候啊,你这个阳气已经没有了,完全外散了。可它是数脉,对于这种数脉你绝对不能用凉药。所以学中医的人你要活看,你要结合不同机体的病人,在我身上如果是数脉,可能就是唉呀,我身上哪一个地方有火,清泻一下就过了,但是有些病人他表现出一种反相,一种假相。你比如说肺结核,肺结核的病人,他那个基

16、础脉搏数啊,就在一百次以上,他能有什么热?他那个元气都散光了,你要再给他去治热,那他就死路一条了,然后他得感谢你给他治病。 (笑)很多东西并不像书本上写的那么简单、明了,一眼就能看透。再说迟脉,迟脉主寒,但是有些热极的病,上下关格不通,他那个脉也很迟,那你就要给他通腹,要用大承气去让他泻肚子,一般的迟脉是要扶阳,但是特殊的迟脉就不能一样治了所以要把这些情况都搞清楚,你心中就有数了。现在把脉一般都是个样儿,看上去是看脉呢,其实脑袋不知道想啥呢。然后他问你,你怎么回事,你说了半天,他把那个脉早忘记了是啥脉了。所以判断脉的时候啊,要读那个彭子益脉法,很有特殊启发作用。他那个方法特殊,病人坐在对面,两个手平放,这六部脉,心、肝、肾、肺、脾、命门,哪一路脉独特,就是那个地方有病。田原:同时按,然后进行比较?李可: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