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455647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0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长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十二五” 时期,是长春加快扩大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长吉图” 战略、推进长吉一体化,统筹“ 三化” 发展、实施“三动”战略,建设宜居城市、着力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把握时代特征,立足长春实际,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立足新阶段,把握未来发展新机遇(一)发展基础“十一五” 期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建设年” 活动为载体,积极实施依法治市、科教兴市、

2、开放带动、县域突破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快推动城区、开发区、县域“三大板块”建设,进一步壮大“两大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 ,积极培育“ 五大重点产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369.7 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的 105%,年均增长 15.1%,是“ 十五”末期的 2 倍;人均 GDP 超过6000 美元,是 “十五”末期的 2 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5750 亿元,完成“十一五” 计划的 115%,年均增长 26.7%,是“ 十五”末期的 3.4 倍;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 563.

3、4 亿元,完成“十一五 ”计划的 176%,年均增长25%,是“十五”末期的 3.1 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近万亿,完成“十一五”计划的 183%,年均增长 35%,是“十五”期间的 4.5 倍。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十一五” 规划目标。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比重由 10.7:46.8:42.5 调整到27.3:52.5:40.2。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51%;工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年均提高 1.2 个百分点,汽车、农产品加工等六大重点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 95%,其中汽车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 70.4%下降到 64.5%;金融、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

4、比重由38.8%提高到 44%。民营经济占 GDP 比重由 28%提高到 55%。城市建设展现新面貌。三城两区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建成区面积增加到 350 平方公里,年均增加近 12 平方公里。成功组建汽车产业开发区,使之成为全国专业化服务汽车产业的首创区;建立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成为了落实“长吉图”战略和推进长吉一体化的重要引擎。龙嘉国际机场、轻轨一二期、四环路、大连陆路干港、亚泰大街改造等 150 项城建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 2 万公里,是“十五”末期的 1.3 倍;发电能力达到 215 亿千瓦时,是“十五” 末期的 3.8 倍;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90%,是“十五”

5、末期 7.5 倍;城市综合气化率 98%,比“十五”末期提高 2.1 个百分点;热化率达 80%,比“十五” 末期提高 5 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1.6 平方米,比“十五”末期增加 3.6 平方米。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形成常态机制。开放水平显著提高,进出口总额达到 130 亿美元,年均增长 22%;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 102.2 亿美元,年均增长 18%,外商在长投资企业达到 3700 户,其中,世界 500 强企业达到 54 家,五年新增 14 户,与世界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到全

6、市的 64%以上,其中,市直四大开发区 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市的 47%、51%和 64.7%。社会建设再上新水平。改善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坚持每年为老百姓办好 100 件左右民生实事。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10%和 7%。五年累计开发城镇就业岗位 61 万个。拆除棚户区 1200 万平方米,建设回迁住房、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 500 万平方米,80 万人改善住房条件。养老、失业保险参保率向全覆盖迈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率达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 95%以上。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不断进步,获得国家卫生城3市、国家

7、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和公共安全等城市安全能力明显加强。(二)发展环境“十二五” 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会出现一些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但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我市情况看,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规模、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十二五” 时期实现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继续加大支持东北振兴的力度、 “长吉图” 战略全面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将长春定位为吉林省

8、重点开发区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我市人均 GDP 将迈向 6000-10000 美元区间,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服务业和农业现代化需求强劲,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和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也要看到,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很突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伴随着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将进入矛盾凸现期,要素供

9、给更加紧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总体看,我市目前正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处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在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牢牢把握“发展” 和“民生”两个关键环节,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两型” 社会建设上实现新4突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内生动力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推进“三化” 统筹,在城乡、区域

10、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在科研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推进富民工程,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实现新突破。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一)发展思路“十二五” 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为主题,紧紧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建好城市、促进和谐大局,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坚定不移地落实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增

11、长路径,坚定不移地加快开发区、城区、县域“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富民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繁荣长春、和谐长春、开放长春、美丽长春,努力使我市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的领头羊、民生改善的排头兵、社会和谐的首善区。(二)指导原则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率先发展。牢牢把握“十二五” 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长春振兴步伐。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用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用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出具有长春特色的统筹推进

12、、互为支撑、相互融合、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5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以投资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夯实基础,以项目促进投资、集聚要素、提升产业,以创新巩固优势地位、抢占高端市场、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坚持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并举。在充分发挥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全力支持服务业发展,以服务业增强城镇功能,推动工业发展,逐步形成工业服务业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开发区、城区和县域协调发展。根据自身特点和功能定位

13、,推动各类要素资源整合集聚和自由流动,努力实现经济转型、特色发展、错位竞争,构建“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转变增长方式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机统一。(三)主要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富民工程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完成。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到 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7000亿元,年均增长 14%左右;五年累计完成投资达 16000 亿元左右( 新

14、口径),年均增长 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10000 亿元,年均增长 15%以上;财政收入突破 1000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400 亿元) ,年均增长 14%以上;物价水平保持合理区间。6科技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到 2015 年,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 2 件以上。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到 2015 年,三次产业比重达到5:52:43;居民消费率累计增长 2.5 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 5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达 45%;民营经

15、济占GDP 比重达 60%;县域经济总量占 GDP 比重达 35%以上;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城乡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到 2015 年,城镇化率超过 55%,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450 平方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 180 万立方米;城市热化率达 85%;综合气化率达到 98%;公共交通分担率提高 10 个百分点;县城集聚能力不断加强,初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到 2015 年,耕地保有量保持在2000.9 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累计提高 3 个百分点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GDP

16、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国家和省下达任务;森林蓄积量达到2800 万立方米;空气净化、城市绿化、水系美化任务基本完成。富民工程取得实质性成效。到 2015 年,全市人口控制在 800 万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年均新增就业人数 10 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下,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 50 万人;贫困人口显著减少。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成,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7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要素市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府服务能力、政府公信力和政府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深度广度进一步拓展,努力形成互利共赢开放格局。三、优化空间布局,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