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举报
资源描述
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一.背景分析:1.教学知识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在教材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内容,既承接了前面细胞结构方面的知识,又和后面新陈代谢的知识连接紧密。掌握本节的内容对学生正确理解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2.教材的学习内容所培养的能力定位与功效:本节内容着重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以后解决现实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3.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所激发、培养的情感与价值观的意义:本节课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了解最基本的生命形式——细胞的精密结构和功能,从而学会尊重生命。4.相应的教法和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策略和意义:本节课拟采用通过几个演示实验的展示,要求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物质进出细胞不同方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但对于市西中学这样一所市重点高中的学生而言是应该可以作到的。而这种知识的自我发现和归纳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扩散运动 2)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基本方式3)理解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内吞和外排2.过程能力和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资料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不同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学习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尊敬生命的意识和想要进一步了解生命的兴趣。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2.细胞膜特性对内吞和外排的影响。3.学生对两个演示实验观察和分析过程中实验能力的培养。4.学生尊敬生命的意识的培养。2四.教学过程:(一)简要流程: 教师引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香水扩散实验学生观察并思考碘和淀粉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实验得出扩散的概念和特点展示细胞膜结构学生观察并思考区别不同分子跨膜的特点,引出细胞膜结构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复习以前知识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引出物质的跨膜运输学生阅读并思考总结被动运输的特点和不同类型学生阅读并思考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和与被动运输间的差异3(二)具体过程:1.引入: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过,生命的基本结构是:细胞。细胞要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势必不断地从外界摄入自己需要的物质,并把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也就是说,细胞必须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板书:)第三节 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2.过渡:物质交换必然会引起物质分子的运动,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物质分子的运动,进入或离开细胞呢?(演示实验 1:)香水分子的扩散实验。(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洒了几滴香水,香味却弥漫整个教室呢?我们在化学中学过,原子、分子等小颗粒是永恒运动的,这一现象称为:扩散。扩散过程中展示变形虫录象和进食图片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列表总结几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之间的异同。矮牵牛实验宣布下课学生观察、阅读相关内容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内吞、外排的基本特点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总结并填写相关表格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内容学生观察并分析得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宣传生命的意义。4物质运动的趋势是……?3.过渡:象这种由于原子和分子的内能而导致的物质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运动称为:扩散。那么,如果细胞膜的两侧存在物质浓度差,会不会引起扩散呢?细胞膜这样一层膜结构的存在会对物质的扩散造成怎样的影响?(要求学生思考)(演示实验 2:)碘和淀粉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学生思考)碘和淀粉在膜两侧有没有浓度差?它们的扩散过程又有怎样的区别?为什么呢?4.过渡:实验中的半透膜尽管和细胞膜非常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还记得我们讲过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样的呢?(要求学生讨论并回答) (展示细胞膜基本结构图)细胞膜的这种特殊结构导致了跨越细胞膜的物质的扩散有怎样的现象呢?(要求学生阅读 P70 第 2、3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穿越细胞膜的扩散称为什么?它又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5.过渡:通过被动运输,物质可以自发地顺着浓度差进出细胞膜。但是,有时候,细胞不能只是顺着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例如,我们都知道,碘对我们很重要。那么,吃什么食物可以补充碘呢?海带细胞中的碘元素的含量比细胞外高得多,那它们又怎样再从外界吸收碘呢?(要求学生阅读 P73 第 1、2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相比,有什么异同点?(展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模式动画,要求学生观察并总结。 )6.过渡:好,到这里我们解决了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那么,一些大分子的物质进出细胞膜又要通过什么方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认识一种新的动物。(展示大变形虫的录象。 )变形虫能够不断地变换身体形状和细胞膜的什么结构特性有关?我们再来看看变形虫进食的样子。(展示变形虫进食过程图。 )变形虫通过伸出伪足,将食物包围后摄入体内,这一过程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呢?(要求学生讨论后回答。 )显然,变形虫的摄食过程中食物有没有穿越细胞膜?那这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称为什么呢?5它又有怎样的特点?(要求学生阅读 P74 第 1、2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7.总结:很好,我们一起学习了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类四种不同的方式。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些不同方式的异同点。(要求学生填写不同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比较表。 )好,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新的实验。(展示矮牵牛花实验。 )为什么两杯水中一杯有颜色,一杯没有呢?(要求学生讨论。 )细胞能够精确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维持自身复杂的生命活动。但一旦细胞失去了生命,这些活动还能正常地进行吗?大家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细胞的功能,能否体会到生命的伟大呢?8.宣布下课。五.教学反思:1.教材实验的改进: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材的几个演示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1)透析带袋实验:教材上用淀粉、葡萄糖和碘三种物质进行比较,这一设计导致实验需要较多的时间,且准备工作和实验操作较复杂。因此,我去掉了葡萄糖,仅用淀粉和碘进行对比,一方面实验大大简化,另一方面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大分子和小分子物质跨膜扩散的区别。2)高锰酸钾扩散实验:通过实验我发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非常缓慢,几乎无法加以分辨。因此,我将高锰酸钾的扩散改成了香水分子的扩散,可能现象更明显,且容易准备。3)实验最后我又加了一个矮牵牛花在清水和开水中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伟大,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