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442207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1 页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第一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 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毒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采评论人物的。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主则野,文胜质则史。

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 “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 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 “文”则是 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 “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 文 ”、 “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扑,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 ;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日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以“文”、 “质 ”二宇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 韩非于。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

3、为鄙。 ”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 ,其中“繁于文采”即“文” ;“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 “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 “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 “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赴,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 “文” 、 “质”二字,多敷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总乏,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 、 “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移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

4、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第 2 页 共 11 页“文” 、 “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差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B 在中国古代, “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 “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C 人们一般认为, “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D孔子认为,

5、 “文”有文华之意, “质”是质朴之意, “文质柞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 “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B 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 ,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 “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C 班彪说史记 “文质相称” ,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D 魏晋以后文论中“文” 、 “质”二字的古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有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

6、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的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 、 “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子。B “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C 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摧的动人风貌D 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蘼丽了。第 3 页 共 11 页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

7、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

8、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 ”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

9、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D至郡,布恩惠之化 布:宣告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 分)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俸秩出吏民者,稀原除之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每去官,辄无私宅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居身检素,夏日无帱帐A. B.第 4 页 共 11 页C. D.A 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

10、。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B 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C 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D 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2)有彭城刘融者,

11、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寺,谦开厅事以待之。(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晚泊岳阳 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8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 ,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6 分)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弦弦掩抑声声思_。_,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群臣吏民能

12、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受中赏;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 5 页 共 11 页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遗 璞 贾平凹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共四问房那幺高,傅一只实一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士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

13、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现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收罢秋,是气转凉了。沟脑上连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无三顿都要唱,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采。“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亏就遗弃了它!”“多亏?”“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

14、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一年后省城老贯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第 6 页 共 11 页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获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秩初,省

15、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男人们狂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几说:“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写了说 四人帮迫害他,把他 流放, 流放是什么意思?”“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 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蛮儿说报上就连幺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措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吐奶的弦子。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他们扳指头教敷,果然十多个了。“以后还能来吗?”“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