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暑期综合测试:必修一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435392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暑期综合测试:必修一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暑期综合测试:必修一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暑期综合测试:必修一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暑期综合测试:必修一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暑期综合测试:必修一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暑期综合测试:必修一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暑期综合测试:必修一 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综合卷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分学生姓名 家长意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殷周之际文化“兴废”主要表现在A家族文化取代部族文化 B理性文化取代巫觋文化C专制文化取代分权文化 D人本文化取代鬼神文化2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

2、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3、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 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中刘贺的形象B考古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文献的局限性C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文献与考古的相互印证之上D出土文物因其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而最为可信4大中祥符二年(公元 1009 年)十一月,真宗诏论监司失察罪时说:“分天下为郡县,总郡县为一道,而又总诸

3、道于朝廷委郡县于守令,总守令于监司,而又察监司于近臣,此我朝内外之纪纲也。 ”材料侧而反映了宋代A.监察制度的弊端 B.分权制衡的体制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大一统局面形成5明清时期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 ”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商人子弟大量入仕,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C士商融为一体,推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使商人地位有所提高6唐朝后期,太湖流域的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

4、进士。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 )A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 B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C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7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 F 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8欧洲中世纪“商人法”中的“跨国平等对待

5、”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9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第三、四等级的公民终日为工作、糊口而奔波忙碌,无暇参加正常的政治生活,到公元前 4 世纪下半叶雅典为马其顿征服。材料折射出A战争破坏了雅典等级制 B雅典公民集体意识丧失C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烦琐 D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101785 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联邦国会采用了美元,但 1 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 6 先令(英国货币单位) ,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 7 先令

6、 6 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 4 先令 6 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 )A各州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政府拥有法定货币发行权C美国对英国经济的依赖性 D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11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 B.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12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7、。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 “19 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 ”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A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14、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 、 “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 、 “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 B奠定了国

8、民革命的政治基础C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 D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151935 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 ,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16、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7、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

9、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B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C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18、 “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 ,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新中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大外交方针提出19、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 2014 年 6 月 25 日至 28 日赴台湾访问,这是

10、 1949 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放在 65 年的时间长度、放在海峡两岸“战争与和平” 、悲欢与离合的历史厚度去看,此访意义相当重大,堪称“两岸关系的一大步” 。这说明( )A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 B “一国两制”受到高层的一致认可C “九二共识”得到全方位体现 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20、1950 年,中国、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此举

11、( )A促进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推动“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D促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21、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22、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 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

12、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表明(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C19 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23、尼克松在就任总统之前指出:“美国是自由世界的领导者,而自由世界在共产主义面前不容退却。 ”他上台之后却认为:“动听而又和解的言辞对强硬而又实用主义的苏联领导者不能产生持久的影响,而是谋求在军备控制、贸易、处理危机和科学技术等不同问题领域中达成协议” 。这一认识的变化( )A阻碍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B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C基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功 D使冷战局面暂时得到缓和24、 “一战”后,一位德国政府官员认为“德国对外政策在任

13、何地方也找不到比美国更真挚的承认”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强调“法国是现在唯一可能给我们造成麻烦的国家” 。20 年代末,德国重新崛起。这些表明( )A英、法矛盾是当时世界最主要矛盾 B德、美形成了战后同盟关系C外部环境推动了德国的重新崛起 D英、美、德共同反对法国的复兴25、1964 年 1 月,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法国成为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 )A引发了西欧各国同中国的“建交热” 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C表明法国开始走

14、上自主外交的道路 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26 题 22 分,27 题 15 分,28 题 13 分,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古今中外人类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它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

15、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材料二 1967 年英国通过议会行政监察专员法 ,规定议会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直到退休年龄。只在行政监察专员有严重不法行为时,由议会两院弹劾才能免职。监察专员的职责是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办公,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保证对受到政府不当活动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补偿。监察专员管辖范围,限于公民因中央行政机关的不良行政(包括行政人员偏见、疏忽、迟缓、不作为及其他)而使利益受到侵害时的申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据此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12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不得摘抄原文) 。并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进步之处。 (10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 分)材料:195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