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动脉硬化闭塞症概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9428737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动脉硬化闭塞症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编)动脉硬化闭塞症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编)动脉硬化闭塞症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编)动脉硬化闭塞症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编)动脉硬化闭塞症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动脉硬化闭塞症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动脉硬化闭塞症概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脉硬化闭塞症简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以45岁以上男性多见,男女之比 8:1,四肢动脉均可发病,但以下肢多见,常侵犯股浅动脉,其次是腹主动脉下1/3处,包括腹主动脉分叉处和髂总动脉及动脉近端。远侧端血管受累以胫前动脉受累较胫后动脉为多。故下肢发病率高于上肢,且病情较重。近10多年来,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病也随之逐年增多,已成为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提高,发病逐渐增多,60岁以上的患

2、者更为多见。根据 中国调查报告,60岁以上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达799%;在尸检50-60岁为77 3%,61-70岁为87%,70岁以上为100% 。疾病分类血管外科疾病原因目前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原因还不明了,可能是综合因素导致发病。类代谢紊乱应用高胆固醇和动物脂肪饮食给家兔等动物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结果与人类相似,提出了脂类代谢与本病有关的看法,高脂血症如何侵犯血管壁,经血管紧张素和其他血管收缩剂实验表明:可能是通过血管收缩剂增加细胞收缩和细胞松解,使细胞裂隙加大,有利脂类进入。在人类高脂血症者有多少人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还不清楚,但糖尿病者可见经常发生动脉硬化,而且起病较早。同时高

3、脂血症者未必都会患动脉粥样硬化症,这在近年的研究已得到证实,可能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比例未见失调,或与载脂蛋白比例失调等有关。血栓生成说有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系血凝块之误,并无脂质潴留在血管壁, 但此说虽难以证实,然而,可看到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堆积和纤维蛋白的溶解,在本病的发病中是起一定作用的。动脉壁血供改变正常的动脉血管营养来源有:血管滋养管分支穿过外膜,但不进入内膜;血管腔内营养物质直接供应内膜。当动脉一旦出现病变,则毛细血管形成并穿进内膜,与血管滋养管分支吻合,伸到血管腔内,若压力改变或支撑组织坏死,这些血管即破裂,引起内膜下小出血,其结果引起脂肪变性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壁异常

4、负载高血压病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且血压的高、低与动脉硬化及组织学改变的程度成正比, 高压血流对动脉壁产生张力性机械性损伤,促使局部血栓形成,脂肪变性沉积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遗传因素如同一家族或同胞兄弟本病发生率较其他人高。应引起重视。感染近年来,感染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重视。感染可以引起血管壁细胞功能改变,血管通透性改变,以及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进一步损伤血管内膜,都可促使血栓形成。另外感染影响脂质代谢也可促使动脉硬化。其他肥胖、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平衡失调等因素,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系。临床表现无症状期

5、或隐匿期其过程长短不一,包括从较早的病理变化开始,直到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但尚无器官或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缺血期症状由于血管狭窄、器官缺血而产生。坏死期由于血管内血栓形成或管腔闭塞而产生器官组织坏死的症状。硬化期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硬化(纤维化)和萎缩而引起症状。 不少病人不经过坏死期而进入硬化期,而在硬化期的病人也可重新发生缺血期的表现。按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下列类别: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枝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病象。(一)一般表现:脑力与体力衰退,触诊体表动脉如颞动脉、桡动

6、脉、肱动脉等可发现变宽、变长、纡曲和变硬。(二)主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叩诊时可发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而带金属音调,并有收缩期杂音。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X 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扩张与扭曲,有时可见片状或弧状的斑块内钙质沉着影。主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为最多见,其次是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多因体检时查见腹部有搏动性块肿而发现,腹壁上相应部位可听到杂音,股动脉搏动可减弱。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声带因喉返神经受压而麻痹、气管移位或阻塞、上腔静

7、脉和肺动脉受压等表现。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的相应部位增大;主动脉造影可显示出梭形或囊样的动脉瘤。二维超声显像、电脑化 X 线断层显像、磁共振断层显像可显示瘤样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形成夹层动脉瘤,但较少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 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肌纤维化等,将在下节详述。(四)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可引起 眩晕、头痛与昏厥等症状。脑动脉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时引起脑血管意外,有头痛、眩晕、呕吐、意识突然丧失、肢体、瘫痪、偏盲或失语等表现。脑萎缩时引起痴呆,有精神变态,行动失常,智力及记忆力减退以至性格完全变化等症状。(五)肾动脉粥样

8、硬化:临床上并不多见,可引起 顽固性高血压,年在55 岁以上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如有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疼痛、尿闭以及发热等。(六)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与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以及休克等症状。(七)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以下肢较为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管腔如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参见“动脉硬化闭塞症”) 。疾

9、病检查常规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检查可了解心功能情况, 证实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缺血,眼底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有无眼底动脉硬化,并确定硬化程度和进展速度,进而明确头部缺血的程度,还可以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X 线平片可以发现有动脉钙化阴影,在 腹主动脉或下肢动脉显示有不规则钙化斑点分布,在诊断上有特殊价值。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是近年广泛应用的无创检查方法,简便易行,能较好地显示局部的动脉病变。如管腔形态、内膜硬化斑块、血流状态等。目前还有连续扫描的超声血管造影,以显示整个动脉的走行和病变。彩色超声多普勒也是术后随访监测移植血管的常用检查方法。但该检查方法须依靠有经验的检查人员方能得到满意的

10、判定结果,对某些深在部位的血管显示困难。动脉造影是最精确的检查方法,也是目前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诊断动脉闭塞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价值。动脉造影不仅能清楚显示动脉的形态,明确动脉阻塞的部位,也能详细地了解阻塞部位远端血管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有助于确定外科治疗方案及估计手术预后。然而,这毕竟是一种介入性检查方法,尤其是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受限。因此,该方法多用于需要手术或经皮介入治疗的病人。目前动脉造影技术主要应用于血管外科手术前后,除应用于诊断血管疾病外,还可以借助造影法进行狭窄血管的扩张、血管栓塞、血管内支架等血管介入性治疗等。行走试验令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作一定速度的

11、原地踏步,直到出现跛行时为止。根据肌肉酸痛、疲劳及紧固感所出现的部位和时间,可初步判断病灶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动脉硬化闭塞症-影像患肢抬高及下垂试验肢体抬高到水平以上1-2分钟,正常人足底保持粉红色,该病患者则足底变苍白。坐起,使肢体下垂,正常人足背静脉充盈时间 Lo 时,即表示有闭塞性病变。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直接显示血管管壁、管腔及血流,从而町以直接确定病变的位置及范围。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动脉内壁可见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强回声结节或斑块。管腔与对侧或正常值比较,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由于动脉管腔阻塞超过其断面面积的75%才出现临床症状,所以该项检查有助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诊断。光电容积

12、描记(PPG):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指(趾)部动脉血管的弹性和血运情况。轻度时波形的切迹消失,加重后波峰变圆钝。升支曲线轻度弓向基线,降支轻度背离基线是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则是收缩波峰的进一步降低,直至最后波形变为直线。血管造影血管造影一直被作为 ASO 诊断的 “金标准”,经腰部腹主动脉穿刺或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术可以提示动脉病灶的确切范围、是否为多发性以及动脉阻塞程度,也可了解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是制定手术方案所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特殊检查血浆内皮素、 氧化氮水平等血浆内皮细胞活性因子水平的检测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疾病鉴别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

13、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的症状,甚至出现肢端坏死的表现,有些类似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但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有很大不同,具体讲:1、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好发于 45岁以下的中青年;2、动脉硬化闭塞症男女均可发病, (男女之比为68 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几乎全部是男性;3、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慢性“老化”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炎症损伤;4、动脉硬化闭塞症与代谢综合症、胰岛素抵抗、高血脂、肥胖、嗜酒、吸烟、高龄等有关,现在认为是一种损伤修复性炎症损害,常伴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长期大量吸烟直

14、接相关,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5、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远高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人类与冠心病、脑梗塞同源的严重疾病,预后远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差, (除截肢率更高外,致死率更高是主要的终点预后) ;6、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于大中型血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好发于中小型血管;7、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相当多的病人症状比实际病情要轻,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症状重,痛苦大,易反复发作,但病死率很低。疾病治疗一、手术治疗近期疗效显著,只要有良好的适应症,应考虑手术治疗,但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适合手术治疗,且术中术后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生命危险。出现后大都有生命危险,或须截肢以保全生命,而且手术治疗可选择性小,不能反复

15、应用,对再狭窄或栓塞后难以治疗,远期疗效下降,这主要是血管再狭窄或栓塞,愈后欠佳。二、非手术治疗除了西医的抗凝溶栓去聚降纤扩管降脂等疗法外,中医中药是中国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一大特色,挽救了无数患者的肢体,经50 多年临床研究,我国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我们总结国内成功的经验,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独创了“无痛疗法”的治疗体系。该疗法针对病人晚期的剧烈疼痛、不能平卧、每天只能坐到天亮,每分钟、每小时都在痛苦中煎熬,常迅速消耗、直至衰竭的特点,选用特制中药,经反复研究、组方、精心加工而成纯中药制剂“六味通脉胶囊”、 “还生”系列中药,能较快改善患肢缺血状态、迅速缓解患肢疼痛、并能增强局部抗缺氧坏死

16、的能力,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另外,介入治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创伤小、能起到与手术相似的效果,如“球囊导管扩张”、 “置入支架”、 “斑块消融”等,对局限性病变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即使有多种治疗手段,本病还有5%左右的截肢率及死亡率,原因有:1、治疗太晚,辗转到有经验的周围血管专科时已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2、本病的治疗难度大,特别是晚期病人,国内外还没有100%的治愈率,所以早期治疗非常重要;3、因并发症严重发生生命危险;4、因本病治疗时间长,有的病人“见异思迁”不能坚持治疗; 5、不能按医生的要求调护:如有的病人仍大量吸烟,有的病人自己按摩患肢造成大面积坏死、有的病人用热水洗脚造成患足大面积坏死等,所以,及时正规的治疗、认真正规的调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医中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周围血管病产生的病因周围血管病,在祖国医学当中早有记载, 医宗金鉴 、 外科正宗均有详尽记载。诸如:脱疽、坏疽、脉管病等。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阴寒客于脉络,寒凝血瘀,血瘀血滞,瘀久化热,热毒壅滞,血败化腐。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